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瓴桓幕埃强删褪且蛔笊饬恕!
“定然如此,大人们断不会砸了自家招牌。”南望笑着将淡黄色的金属罐子上一张小小的白纸贴举到了老爷眼前。
这张白纸就是产品介绍了,上面用小黑字印着一些罐头的简单信息产地,配料,保质期以及阿拉伯数字的出厂编码。
看到白纸上写着保质期“两年”的那一串小字后,黄老爷闭上眼思索了一会,然后睁开眼问到“这买卖如何筹措?”
“先去赤崁政务大厅登记申报验资,然后再和商务部的人谈判。”
“那可要抓紧了。”
就在黄老爷找上赤崁区政府的门,递上申请合伙在杭州开办罐头厂的同时,同样内容的另外几份申请表也出现在了商务部职员的案头。
这些申请表的内容基本都一样,除了厂子的开办地点杭州,福州,广东总之,这些消息灵通的各地商人们,普遍都对罐头这门生意比较看好。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旅人们通常只能在路上啃干粮,要是有了这种罐头,那对于出门在外的中产和富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穿越众对此也是乐见其成的。罐头厂开在杭州这种地方的话,不但能就地吸纳各种水果和粮食原料,还能就地招工,而且省却了台湾到埠的高昂运费,可谓是一举多得。
于是递上申请的黄老爷,很快就和商务部展开了谈判。
由于黄老爷的底细事前早已被情报局掌握,所以商务部这边省去了麻烦的验资和背景调查过程,这就导致了谈判过程的加快。
最终,黄老爷顺利地和商务部达成协议,在不久后,双方将会合作在上海港工业区开办一家罐头厂,注册商标为“梅林”。
………………………………
第432节 服了
当第一艘携带着罐头食品的运输船从台江出,千里迢迢来到天津外海时,时间已经来到了二月下旬。
此刻的台湾,正是一年中气候最好的时候。气温不冷不热,蚊虫稀少,植被刚刚开始新一轮繁茂,万物复苏,绿意盎然。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北方,却依旧笼罩在小冰河时期的列风和霜寒之下。整个北方大地一片肃杀景象,山野上冻,荒原萧索,入目处残雪遍地。
“噗”的一声,一根草梗被吐到了树下。
做出如此不文明动作的,是飞虎营甲队副队长梅抚西。
梅哥儿已经没了当初那副公子形象。一个多月的高强度骑兵训练,洗去了他身上的浮躁,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粗粝精悍之气。
此刻的梅抚西,一身绿色军大衣,正大马金刀坐在树桩上,皮靴踩着脚下的雪泥,背靠一根小树。他左手拿着灰色的军用大水壶,右手夹着一块肉饼,正懒洋洋地一口水,一口饼。
梅抚西这队人数量不多,总共只有十一人,二十二匹马。现在他们的位置,是在河北平原,唐山以北的燕山支脉里。
苍茫雄壮的燕山山系,自西而东绵延八百里,从北方张家口一直延伸到渤海湾旁的山海关,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政权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
从天津卫城往北一百五十里,便能到达燕山最南边的一片分离余脉。这片余脉自唐山以北算起,南北宽度大约有五十里。
在这片支脉和燕山主脉的茫茫山系中间,正好有一条连接着山海关和北京之间的平坦走廊,可以供大部队通过。
走廊沿线的城池关隘,包括蓟州、遵化、迁安、滦州、三屯营、喜峰口等处,无不是咽喉要地,在历史上都有浓墨伺候。
如今已是一六三零年的二月下旬,整个京圜一带的战争局势已经生了重大变化。
从这个月开始,盘踞在京城脚下的八旗大军开始6续调头,皇太极亲率精锐,将上述这些城镇关隘一一攻破,从而引导大军北返。
八旗大军之所以要彻底打通这条走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之前入关时八旗东西两路大军的进军路线,是破开喜峰口、龙井关、大安口等几个长城上的关隘,轻兵入关,然后打通遵化和三屯营这两个关键节点,再顺势直扑通州,兵围京城。
而到了现在撤军时,由于几个月来八旗兵已经在京圜地区抢劫了大量的财货粮食和人口,部队变得膨胀缓慢,所以皇太极必须要将整条后路打通,以便缓慢的大部队通行。
于是在整个二月份,走廊地带便聚集了大量的八旗部队、辎重和被俘虏的明人。
与此同时,已经磨合了一段时间的飞虎营,伴随着整只队伍技战术的提高和信心的增强,士兵们也逐渐在向天津北方靠近,将触角延伸到了燕山余脉一带。
飞虎营的编制是这样的:五个百人队组成了基本结构。这其中每一个百人分队,都细分为一个侦察兵队和九个普通骑兵小队。
在明人这里叫做“夜不收”的侦查队,通常由技战术高强的副队长带领。而每个分队的队长,则由老成一点的商队护卫来担任。
这些人常年护卫商队去口外,不但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而且懂得审时度势,正适合高层对飞虎营目前的定位:打辅助。
身为天津卫有名的“少侠”梅抚西,这次建军伊始,便靠着自己过硬的马上功夫,捞到了一个副队长的位子。
他和他手下的九个尖兵,这段时间经受了相当严苛的训练。由于成绩突出,所以在这次全军北上进入燕山余脉的行动中,甲队下辖的侦查分队便担任了箭头任务,出现在了行军方阵的左上角。
。。。。。。。。。。。。。。。。。。。。。。。
就在梅抚西坐在冬日枯干的杂树林中,咽下手中最后一块干粮时,一旁传来了细微的“哒哒”声。
梅抚西不用回头,就知道消息来了。
传出“哒哒”声的,是一个包着花布兜的铁匣子。这个花里胡哨的铁匣子,是被一个五短身材,同样穿着花衣的特战队员背在身上的。
总数只有五十人的特战队员,在前期的训练侦查阶段,是分散在各个骑兵队中担任编外通讯官的。所以梅抚西这支走在大部队前方的侦察队,理所应当地分到了一个。
这位通讯官不是别人,正是国士/御赐少尉军衔的特战队员陈火丁陈二爷。
如今的陈二爷,正式身份是帝国特战队小队长,临时兼任飞虎营甲队的通讯官。
听到背负式电台传来信号后,陈二爷伸手拿下手咪和耳机,然后嘀嘀咕咕开始和信号另一端通起话来。
特战队这次北上,使用的战术电台一共有两种。
一种是vhf单兵电台。vhf段的频率在绕射和地波传播方面比较强,但是对建筑物的穿透力差,所以正好做为山地或野战单兵近程通讯使用。
在十七世纪这个纯净的电磁环境下,穿行在燕山山脉的特战队员,单兵通讯距离一般能保持在1o公里左右。
另一种是12o的数字短波电台。
这种是用来做指挥电台用的。大瓦数的电台一旦把天线架设起来,甚至可以在1ooo公里内实现有效通讯。即便是在山脉中影响了通讯距离,这种电台也完全可以支撑整个飞虎营的通讯网络需求。
陈火丁刚才接到的,就是特战队司令钱铁山从十公里外来的敌情通报。
“都起身,走人。”简短的语音通话完毕后,陈火丁扭头给梅抚西小声说了几句,后者当即起身,下令小队开拔。
其余的九个队员闻声急忙开始拔营:迅往嘴里塞下最后一口干粮,收拾起挂在马脖子上的料袋,给马套上防止嘶叫的口套,最后收拾起地上的酒精/煤油两用炉子。
小分队现在所处的位置,已经从南到北穿透了唐山西北方的燕山余脉,再往北一点,就能看到遵化附近的平原走廊了。所以这时候队伍宿营必须十分谨慎,不能出炊烟和响亮的马嘶八旗探马随时可能出现在附近。
用两分钟时间拔营完毕后,小分队所有人都戴上了灰色的厚实口罩,然后翻身上马,突前的尖兵挂好了胸前的望远镜,大伙在梅抚西简单的手势指挥下,展开了搜索阵型,开始缓缓在群山中穿行起来。
整个搜索队形是这样的:由左右两名尖兵负责两侧山脊的前进和观察。在两山之间的谷地,同样有两名骑兵在前方负责开路,而剩下的人则带着替换的战马,跟在一里路之后。
这个搜索队形,是目前飞虎营使用比较多的一种模式。来源于一些边军的传授飞虎营中有不少退役和当了逃兵的边军,这些人对于北方山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