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荷兰人明显是懂行的。当一群人挤进小黑屋观看完煤油灯的表演后,大款普特曼斯同志当即表示,此物甚妙,来300盏先。
300盏灯穿越众是有的,没有的话窑区加几天班也能搞定:所有铁皮零件和玻璃罩都有现成的模子,流水线模压就出来了。
现在的问题是煤油不够。
煤油只是石油副产品其中的一种。眼下苗粟那边才刚开张,连石油本身的产量都很稀少,所以供应不了这么大的市场。好在红毛们一时半会还不会走人,所以蔡飞明这边抓紧解释一番:此物是以产定销,大款现在只需要预估一点数量就好,等将来船队返航前,再根据实际煤油存量来搭配灯盏。
。。。。。。
事情就这样定下。荷兰人这之后又预定了大批生丝,瓷器,玻璃制品,另外还有一些水泥用来压仓。
这其中少了一样传统的货物:松江棉。
随着穿越势力的工业品生产能力日渐增长,从松江再进口布匹就相当不划算了。首先,穿越势力目前在江南一带的运输运力已经集中投入到了运输流民,粮食和生丝方面,布匹的运输等级被一再调低。
其次,即便是有了空余舱位,那么也是进口棉花比较划算:窑区的小纺织厂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用来当船帆和工作服的机器帆布,质量远远超过了古人的木器织物。
这就是工业国家的特征:只进口原料,不进口成品。
。。。。。。红毛刚刚到手还没焐热的大笔天地劵,就这么又花了出去。
荷兰人和穿越势力之间的这种交易,其实就是后世工业国和农业国交易的翻版:工业国的产品附加价值高,所以体积小,单价高。而农业国在这种交易格局中,只能靠增加产品数量来平衡贸易。
于是,当商务员们晚上回到商馆后一算账,顿时感觉钱又不够了。。。。。。
红毛们悲催地发现:哪怕有着上千名奴隶来平衡贸易,但是这些不按常理出牌的髡贼,这次又拿出了各种体积小价值高的好东西来勾引人。要是大伙按照今天预估的货单来进货的话,那么等到船队返航那一天,将会有三分之一的船只空船而归。。。。。。
没办法,奴隶硝石皮革稻米的总价值远远比不过煤油灯生丝瓷器的总价,但是前者的体积却庞大得多。
于是,原本以为这次能省下点贵金属,只靠着货物就能平衡贸易的荷兰人,只能再次掏出船舱里的压箱底银币来购买大员的工业品了。
。。。。。。
俗话说:老天爷关了门,就会在其他地方开一扇窗。
上帝也说过:车到山前必有路。
于是,就在荷兰人已经习惯性地决定掏银子出来当凯子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
先是三艘漂亮的纵帆船齐装满员,杀气腾腾地从台江杀了出去——这一幕被日常遛弯的荷兰人看在了眼中。
没过两天,当三艘纵帆船回到台江后,很快,普特曼斯同志便受到了蔡飞明紧急召见。
双方见面后,蔡飞明的第一句话就是:“接活不?”
“嗯?”
“有个需要出动船队当打手的活接不接?待遇高。”
“哦。。。。。。打谁?”
“打海盗。”
“是一官吗?”
“一官昨天已经死了”
“。。。。。。”。
………………………………
第224节 噩耗
普特曼斯对一官同志是相当了解的,毕竟大员的前前任长官德·伟斯阁下带领着残兵败将逃回巴达维亚的那一幕才过去不久。
现在闻听这个当初的荷兰翻译官,现在的海盗头子已经死亡,普特曼斯还是小小吃了一惊的。
然而更吃惊的还在后面:蔡飞明在这之后明确告诉他,大员方面准备雇佣全部的14艘荷兰船只,在大约1个月后,去厦门一带消灭海盗。
。。。。。。陷入混乱的普特曼斯不得不要求蔡飞明提供更详细的情报。他无法理解这种逻辑:已经拥有生丝进货渠道的穿越众,跑去海峡对岸打海盗是为了什么?
要知道,荷兰人在沿海打生打死,今天打官府,明天又和官府合作打郑芝龙,这一切都是有明确目地的:获得生丝贸易权。所以当生丝满仓的穿越势力吵吵着要去海对岸搞事情时,荷兰人就懵逼了。
蔡飞明自然不会将这里面的曲曲绕绕讲给红毛听。他只是简单地告诉普特曼斯:盘踞在大员岛上的这支古老贵族势力,目前和明王朝还维持着君臣关系,所以消灭海盗是政治原因;另外,消灭海盗有助于今后穿越势力垄断生丝贸易。
听蔡飞明这么一说,普特曼斯反倒是明白了。欧洲历史上国王坑大贵族,大贵族打脸国王的故事比牛毛还多,所以他很快就把局面代入进去:明国皇帝在想办法削弱穿越众的实力,所以指派他们去消灭海盗。
想到这里,普特曼斯脸上露出一股了然的微笑:“就我本人来说,帮助尊贵的先生们去消灭海盗是一项高尚的事业。当然,这件事还需要和那些水手们商量一下,毕竟,您知道的,那些人的眼里只有金钱和啤酒。”
“是你小子眼里只有金钱吧?”蔡飞明这时满脸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从桌上拿出一份文件递给红毛:“这是几套关于雇佣荷兰船队外出作战的薪酬方案,货物和金钱我们都可以支付,拿回去和船员们商量吧。”
“很好,这份文件很及时,我会很快给您答复的。”
。。。。。。
讲真,荷兰人从心底里是不愿意出手帮忙的。因为时移世易,如今既然穿越众已经有了生丝贸易权,那么作为第三方购买者,荷兰人天然就不愿意某势力更进一步,垄断生丝贸易。
这就和历史上他们不愿帮郑芝龙打击对手是一个道理:任何商品一旦被垄断,那么购买者就将处在一个危险的境地。荷兰人作为全球马车夫,这一点他们很清楚。
然而荷兰人的意志没什么卵用。
历史上的荷兰人既然没能阻止郑芝龙一统江山垄断沿海贸易,那么今天的穿越势力同样如此,甚至比郑芝龙更加可怕:穿越众拿出来的都是硬实力,荷兰人的任何歪脑筋在意大利炮和重机枪面前都是浮云。
所以,明面上关于去打海盗这件事,蔡飞明是在征求荷兰人的意见,事实上这件事是不容推脱的——只要想想码头仓库里的货物和今后的贸易资格,荷兰人不答应也得答应。
而且荷兰人这一次连磨洋工都不行。德·伟斯的船队在去年官匪洋三方剿灭郑芝龙的战斗中可以带头跑路,普特曼斯今天就不可以。。。。。。事后回不回大员装货了?不卖力作战的话,战后不但有论功行赏,还有秋后算账呢。
所以当天晚上红毛们在商馆里略加分析后,就知道这次是躲不过了——大家除过明天去讨价还价一通,争取从穿越众这里榨出更多油水外,能做的并不多。
于是,在第二天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后,事情最终还是定了下来:荷兰舰队将在未来某个时刻随穿越众出征,去海对岸找海盗们的麻烦。
这个时间点眼下是不确定的。因为郑芝龙刚死,大员这边还在等待厦门群盗的反应。根据穿越众的预测,那边最快也要15天左右才会有初步消息传过来,而真正动手的时机,一个月后也不稀奇——反正时间是站在穿越势力这边的,拖得越久,乌合们就越混乱。
。。。。。。
就在大员这边明松实紧,紧密注视着海对岸情况的同时,1628年的第一场台风刮了过来。
17世纪的台风是没有详细记录的,至少在台湾就是这样。所以当风圈从菲律宾海方向刮过来时,没有卫星和超级计算机的穿越势力只能做到提前半天预警。
半天时间明显有些紧张。好在自从进入5月份以后,穿越势力麾下的所有工矿企业就已经陆续开始了防灾准备,所以当风暴刮过来时,绝大部分的工厂都已经按照预案停止了运行,工人们也开始给建筑物紧急加固。
然而初到宝地的某些人终归还是低估了台风的威力。
持续了一天一夜的台风毫不留情地从正面碾过,当12级的中心风力刮过台南平原后,赤崁地区大批的木制宿舍被刮飞了房顶,一部分房屋倒塌,沿台江一线的码头和船厂也遭受了重创。
这些都还不是最重要的:随台风而来的洪水和暴雨才是大杀器。
由于经过了拓荒者们不遗余力地改造,这之前包括新港溪在内的大小河道一度是非常安静地:河中的沙洲和巨石已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