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旅明-第1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老潘现在有点挠头。

    既要从生番那里换到土地,又不能用商品交换的模式导致日后被动:这就等于是承认了土著对土地的所有权。

    ——即将建立的穿越帝国,虽说肯定会承认土地私有,但那是针对文明世界的,比如说明人。。。。。。底线就是对方要有文字,有制度,有契约。

    对于这些露着鸟,连文字都没有的种群,论坛上的主流声音还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一套:迁徙和强制进城务工是这些土著的唯一出路,至于说土地。。。。。。请出示地契或者合同。没有?没有你说个蔡国庆。

    这个政策其实最主要的针对目标大家都清楚:广袤的东南亚土著,广袤的太平洋岛民,广袤的北美印第安人。。。。。。苗粟这里的生番属于附带伤害。

    这就是穿越众对待不同文明的思路,虽说不好启齿,但事实就是如此。

    。。。。。。

    潘明忠最终还是在和土著谈判的时候,模糊了贸易和土地之间的概念,采取了拖延战术:尽管在饭后的谈判中,是个人都能看出来老首领在用手臂给附近的土地画圈,然后他就指向了铁锅。但是潘明忠还是以语言不通为由,暂时拒绝了老头的土地贸易方案。

    当双方约好第二天继续交易后,潘明忠顺便把那个来自新港社的翻译派去了土著村寨侦查,美其名曰:24小时强化语言培训。

    等第二天翻译归来,潘明忠算是大体搞清楚了这伙土人的规模。

    苗栗县历史上主要的族群是道卡斯族,其人下属的社群是蓬山社以及后垅社。而根据翻译今天带回来的一些零散资料,潘明忠判断,昨天跑来和他贸易的,应该是后垅社的一个分支。

    这个分支社群规模和新港社差不多。根据翻译所说,这个叫做“头苑”社的村落联盟,在附近有三四个村落。这也是土人昨天之所以能凑出200号战士的原因:只有1000+的村落人口基数,才能出现200个战士。

    今天双方的再次见面,气氛更加和缓了一些。从向导嘴里知道,昨夜的土著村落里,巫女甚至举行了一次大型的拜神仪式,用来感谢神明将食盐带给了村落。

    潘明忠听到这里点了点头:这帮人看来和福建广西那些山区人民没什么区别,都属于极度缺乏食盐的种群。

    而穿越众这边底气也更足了一些:围墙马上就要完工。所以潘明忠便按照既定政策,要求翻译告诉那个叫做“莫那”的老头首领:他需要老头派出向导带他去打猎,以便用来准备午饭。

    狩猎权是很重要的权利,但是莫那村长没有考虑多久便同意了:昨天头苑社下辖的几个村庄,事实上统一举行了拜神仪式。在老头40年的漫长人生中,他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带着盐和布匹的船是什么时候来到后龙溪深处了。

    所以,这些外来者是需要照顾的客人。

    很快,潘明忠就全副武装,带着四个勘探队员准备出发,而给他们担任向导的,是七八个土著战士。

    看到老潘仔仔细细往自己两只大腿外侧绑M9手枪,石油人宁韦这时候不解了:“手枪能打猎吗?你带那么多干嘛?”

    “手枪是用来打土人的。”旁边的雷剑笑着给他解释道:“老潘的目标是人。如果土人向导有什么不轨,老潘就要杀人。”

    “明白了,示威行动。”

    “对,一定要展示肌肉先,这样才会有和平。”

    。。。。。。

    狩猎队发出的枪声,很快就在寂静的河谷中传了出来。营地里的人其实不用步话机也能知道他们走到了哪里:大片的飞鸟不时就会从密林中飞起来。

    潘明忠他们是早上9点出发的,而到11点的时候,狩猎队已经满载而归了。

    “这他娘的物种太丰富了啊,遍地都是。”某个累得气喘吁吁地人,一边把扛在肩头的黑熊扔在营地门前,一边说到。

    所有狩猎队的人都扛着不止一头猎物。

    水鹿,台湾黑熊,山羌,野猪,另外还有10来只黑长尾雉和蓝鹇——这些是用来做叫花鸡的。

    和兴高采烈的勘探队员不同,土著向导们的眼中普遍饱含着恐惧,而且比较沉默。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他们开始对村长描述那种可怕的铁管为止:外来人一抬手,随着巨大的吼声和烟雾,几百米外的猎物,包括已经飞上树梢的雉鸡,就这么死了。。。。。。

    其余土著在听到向导们关于火枪的描述后,对这些外来人的武力终于有了基本概念。。。。。。于是乎,双方的关系更加平和:土著战士很快便收起了那份桀骜。

    武力终归是有用的。

    变得老实很多的土著们,接下来又观摩了外来者使用金属刀给动物剥皮的表演,之后他们便得到了这些皮革。

    外来者将理论上属于自己的战利品送给土著后,又请他们吃了一顿煮肉大餐。

    饭后,戏肉来了。

    潘明忠笑嘻嘻坐在一群土著对面,手拿一个iPad,开始缓缓将屏幕不停在土著面前移动。

    此刻在液晶屏上显示的,是一组组天然石油井的画面。这里面有不断冒着气泡的粘稠油坑;也有颜色对比明显,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黑沙地面。

    事实上,不用等潘明忠再放一遍录像,包括塔甘兄妹在内的好几个人在看到其中一副画面时,当场便有了反应:他们嘴里发出惊叫的同时,手指向了远处山峦的方向。

    。。。。。。

    勘探队和头苑社的一揽子协议,在当天晚些时候正式达成了。

    头苑社的老村长在当了背锅侠之后,喜滋滋的同意了明天带外来者去那块“黑沙地”勘探的要求。

    与此同时,老村长也答应了将河堤这一片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外来者的协议。当然,这个协议是口头的,而且是混杂在“用铁锅雇佣土人带路勘探”这个劳动雇佣条件里的。

    。。。。。。潘明忠最终还是用一种掩耳盗铃的方式,和土著达成了关于土地所有权的协议。至于将来的课本怎样装裱此事,那就不是他老人家所能管到的了。

    又过了一天后,寨墙彻底完工,而勘探队在这同时,也做好了进山的一切准备。商议好由潘明忠带队,宁韦负责勘探,雷剑守家后,一个10人的勘探小队就带着工具跟土人大队一起进了山。

    后世的苗粟山区里,绝大部分植被都是次生林:后人将原始森林砍伐以后补种的新树。事实上台湾从日据时代起,就展开了砍伐森林的大业,后世除了少数森林公园以外,大部分植被都是次生林。

    而此刻跟在步伐矫健的土著身后,穿梭在昏暗的原始树林里的潘明忠小队,讲真,要不是队员背着的电台和手中的定位仪器,他们这会已经迷失在无穷无尽的森林里了。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那块“黑沙地”的位置,论直线距离的话其实并不远:就在营地正前方,两山之间的山坳里。

    “怎么样,是咱们要找的地方吗?”

    终于走到地头后,呼哧哧一边喘着粗气,一边看着眼前这块四周寸草不生,大约有50个平方的黑沙地,潘明忠紧张地问到。

    宁韦没有答话,而是先蹲下来抓了一把沙子仔细看了看:“有戏,挖吧。”

    简单的四个字,就是劳动的开始:队员们开始轮流用铲子在黑沙地的中心位置挖了起来。

    好在一旁还有土人。

    当某人发现土人对闪亮的铁铲很感兴趣后,接下来的挖掘工作就由兴致勃勃的土人来担任了。


………………………………

第219节 修路和奴隶

    咸丰年间的那口台湾第一井,明人“坑主”当时只往下挖了3米多的深度就开始出油,日产量是40公斤。

    虽说那口井的具体位置早已泯灭在历史长河中,也不见得就是潘明忠他们脚下的这口井,但是这无所谓:处在同一个产油带,并且已经有油砂渗出地面的地方,总归是能挖出石油的。

    事实证明,3米就是这个油层压力的临界点:两个多小时后,随着一个勘探队员惊喜的喊声从坑底传出,大伙急忙冲到坑边探头一看,一股拳头大的黑色液体,正泊泊从坑底涌出来。

    从一开始塘庄定策,到今天黑金出土,穿越众们整整用掉了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才最终使梦想成真。

    而当宁韦探头看到这一幕时,急忙把几个帆布折叠桶扔了下去:“盛满,盛满拉上来。”

    一旁用双手拄着膝盖,撅着屁股往下看的潘明忠,这一刻再也止不住笑容,咧着嘴哈哈大笑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