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段祺瑞统兵多年,最善呵斥,当即喝道:掏的是什么,拿过来。

    罗凤阁把兜里的东西掏了出来,竟然是一支上了子弹的手枪。

    罗凤阁拿枪的那只手,因为恐惧而胡乱挥动着,这时候的情势极度危险,一旦罗凤阁情绪失控,照段祺瑞砰的一下,段祺瑞就算是没咒念了。但段祺瑞却是纵横沙场的铁血军人,见惯了这种情况,丝毫不乱,喝声依旧威严有力,不容辩驳:拿过来!

    罗凤阁被喝声慑住神智,不由自主地把手枪递到了段祺瑞手上。然后他的精神一下子崩溃了,放声号啕起来:是他们让我……可我怎么忍心……

    闭嘴!段祺瑞喝道:你不要再说了,我也不会问。你再多说一个字,难逃杀身之祸。你就说自己病了,找个地方自己躲起来,以后再也不要来这里了。

    听到里边的响动,负责守卫的曹树桐满脸惊骇,带着士兵冲了进来。段祺瑞摆手:这里没你们的事,让他走。

    士兵们闪开,看着哭泣不止的罗凤阁,一步步地走出段府。

    这桩事,由于段祺瑞心知肚明,拒绝追究,导致了指使罗凤阁行刺之人,竟成了一个谜。
………………………………

第24节 梁启超的草案

    段祺瑞弄到与袁世凯刺客迭现,势同水火,另一位北洋重量级人物冯国璋,也没闲着,也在找机会给袁世凯添堵。

    由于胡嗣瑗的关系,这时候冯国璋已经和梁启超牵上了线,搭上了桥。

    但两人之间的这条线,这个桥,却是超级诡异的。诡异就诡异在,按说冯国璋是用兵之人,用兵最讲究一个“诈”字。梁启超是学究天人的国学大师,按理来说该持一个“诚”字。但历史上,这俩活宝的角色偏偏演扭了,冯国璋是怀一片赤诚之心待梁启超,梁启超却是以一个“诈”字待冯国璋。

    最要命的是,傻乎乎的老冯不知道自己被梁启超诈,兀自精神抖擞地要和梁启超一起,去诈袁世凯。

    梁启超如何一个诈法,先搁下不提,先来看看老冯如何去诈袁世凯。

    话说梁启超先到了南京,见到冯国璋,冯国璋对梁启超说:我的辩说能力,远不如你。你的实力不如我。不如我们两个人联合起来,一块去见袁世凯,劝说他放弃帝制主张。

    梁启超说:好,你等我起草个劝说草案。

    冯国璋:劝说草案……这事儿也要有草案?

    梁启超:有,没草案你满嘴跑舌头乱说一气,那怎么行,一定要有个草案的。

    于是梁启超花费了一天一夜工夫,居然真的搞出来个劝说草案。草案上大条小款,罗列了数十条,看得冯国璋目瞪口呆。

    于是梁启超和冯国璋两人搭伴,于1915年6月27日抵达北京,见到了袁世凯。

    袁世凯设宴款待这俩活宝,酒菜上来,就听他说:你们二位此行的目的,我知道的最是清楚,是劝我不要做皇帝,对?

    冯国璋和梁启超急忙拿出劝说草案来看,靠,草案上没这条。两人登时傻眼。

    就听袁世凯笑道:请问二位,我要是做皇帝的话,是做一代就绝种的皇帝呢,还是做传至千秋万代的皇帝呢?

    梁启超和冯国璋瞪圆了眼睛,在劝说草案上找,发现这条也没有。

    就听袁世凯叹息道:我并不是蠢人,当然希望做万代天子。我有十七个儿子,现在就可以把他们都叫出来,站在你们面前。任公,你最有识人之贤,你来替我选一个可以继承皇位的,等你选出来,我再决定称帝也不迟。不过,也只可做两代皇帝。

    冯国璋在底下踢了梁启超一脚:你弄的啥破草案啊,一条也对不上。

    梁启超气急败坏:是袁世凯不按我拟定的草案来,让我白花了一天一夜的工夫,凭什么怪我?

    冯国璋道:算了,不要你的草案了,咱们俩就满嘴跑舌头,自由发挥,说不定能套出点儿什么来。
………………………………

第25节 推心置腹的假话

    冯国璋试探袁世凯,道:外间既然这么多的传闻,其实,以总统的地位、勋业来说,全国无人可比。这时候,真的做进一步的计划,也不是不可行。

    袁世凯回答说:华甫,你是我多年的老兄弟,怎么会不知道我的心事,还说这话?不过,辛亥革命成功得过于容易,很快实行了共和政体。三年多来,党人到处捣乱,使国民不能安居乐业,所以就人心趋向来说,共和并不适合中国。我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华甫,你怎么看这个事情?

    冯国璋道:如果国体变更的话,总统认为谁来主持这个国家合适呢?

    袁世凯答:依我看,最好还是还政于清。

    冯国璋道:现在人心已去,怎么能还政于清呢?

    袁世凯道:那么找一个明朝的后人,姓朱的来主持怎么样?

    冯国璋道:明朝的后人,现在放在那里有一个,就是延恩侯朱煜勋。我是做过正白旗汉军副都统的,朱是正白旗的人,和他见过几次面,他那个样子怎么行呢?

    袁世凯又说:那就仿照梵蒂冈教皇的办法,让孔子的七十六代孙孔令贻来主持。

    冯国璋失笑:在我们中国,那怎么办得到呢?按我的意见,就请总统正大位,岂不最好?

    话说到这份儿上,已经是挑明了,于是袁世凯站起来,对冯国璋说了一番掏心窝子的话:华甫,你说今天总统的权力和责任,跟皇帝有什么两样?一个人当皇帝,无非是为了子孙。拿我来说,老大是瘸子,老二以名士自居,老三是疯子,其他的都还小,怎么能把国家交给他们?再说,历史上的帝王之家很多都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冯国璋笑道:可是到了天与人归,黄袍加身的时候,想推怕也推不掉了。

    袁世凯摇头:我决不干这种傻事。我有一个儿子在伦敦读书,我已叫他在那里置了一点儿产业,如果再有人逼迫我,我就到伦敦去,再也不问国事了。

    话说到这份儿上,基本上也就七七八八了。而且这个对话是公开的,被梁启超现场笔录,拿到当时的报纸上发表了。这个公开对话带给人们一个错误的印象,认为袁世凯并不想当皇帝。

    然而这个印象却是错误的,一个人是否想当皇帝,这并不能成为问题,更何况中国的皇帝,有无限的权力却无丝毫的责任,这种人生追求是符合人性的。不论是袁世凯还是乡下拾粪的老大爷,潜意识中都有一个美丽的皇帝春梦。此梦是人皆有,不应该成为问题,真正成为问题的,是袁世凯有没有可能当皇帝。

    是否有可能做皇帝,这样一个问题,就便于量化分析了。

    于袁世凯的心里,每天都在计算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实力对比。反对者那边有一个段祺瑞,但支持者这边却站着个天才军人蔡锷,这二者差不多可以相互抵消,那么冯国璋的态度,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砝码。

    袁世凯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声明自己无意做皇帝,就是因为他知道冯国璋不会在关键的时刻支持他,老冯和老段是一个鼻孔出气,合穿一条裤子,如果冯国璋明确表态支持段祺瑞,事情反倒好办了,届时反对帝制的舆论就会形成势头,袁世凯也省了心,免得跟大家扯皮。

    可是万万没想到,就在这次谈话的当天,冯国璋竟然又诈了袁世凯一把。
………………………………

第26节 瞎掰无极限

    就在冯国璋与袁世凯掏心窝子对话之后,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在中南海宴请他,作陪的有北洋段芝贵,以及几个内史秘书。

    席间,冯国璋无比悲愤地说:总统胆子太小,中国不实行帝制,绝对不能强盛。可是今天我向总统劝进,总统把我训了一顿,怎么办呢?

    袁克文剔着牙,笑道:恐怕时机不到。

    冯国璋道:国民党二次革命被打败后,正是好机会。那时我就劝他,总统不肯,说是怕违背民意。民意是什么?想做就做呗,管什么民意。唉,总统当初挺果断的,现在怎么有些前怕狼后怕虎呀?

    到了这一步,冯国璋本人的态度,已经变得扑朔迷离,让人捉摸不定了。

    他此番与梁启超联袂来京,事先有言,是要试探试探袁世凯的态度。所以他和袁世凯一席话,应该是打探袁世凯内心真正的想法。可临到了另一个场合,他却厚着脸皮说自己劝进,被袁世凯拒绝,此是何故呢?

    分析起来,这实际上是冯国璋在试探过后,认准了袁世凯无意称帝,便想捞个顺水人情,声称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