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琅琊古地在秦时就是属于秦国三十六郡之一的琅琊郡。
琅琊王氏是王姓显贵的代表,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名门望族,素有“华夏首望”之誉称。自三国到唐代七百年间,琅琊王氏世代鼎贵,天下第一,不仅有王祥这样流芳百世的孝子,而且还出现了人数众多的宰相,对中国社会的安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琅琊王氏在衣冠南渡时为东晋政权的稳固居功至伟,被称为“第一望族”,相传司马睿一度欲与之平分天下。朝中官员一度超过七层以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
在晋朝更有“王与马,共天下”、“不以王为皇后,必以王为宰相”之言。
王,就是琅琊王氏。马,就是皇族司马家族。
琅琊王氏在汉唐间,仅宰相就出了九十余名。纵观古今,无出其右。因此,“公侯世及,宰辅相因”,也就成为其家族特色。所以,南朝人沈约评价琅琊王氏说:“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如王氏之盛者也。”
历史郭、何、桓、张、袁、杨等姓也有鼎贵一时的家族,但与琅琊王氏相比,都远远不及。琅琊王氏千年历史的蝉冕交映,公兖相袭,不仅南北朝以前没有任何家族能比,即使在隋唐以后,也找不出第二个家族。
这里的无数书籍,金银财宝兵器等都是琅琊王氏千年的积累。
柳君临惊叹道:“琅琊王氏,自秦朝王翦而起,已经传承近一千六七百年了吧,也只有如此庞大的家族才能聚敛如此多的财富,建造这么恢弘的琅琊古地吧。”旋即,他又眉头皱起,不解道:“可是,琅琊王氏子孙估计已经遍布五湖四海,应该不可能灭亡,为什么这琅琊古地看起来似乎已经有数十百年没人来了?这里兵器无数,武学无数,金银财宝无数,他们没理由会放弃。”
他摇摇头,实在是想不明白,将书籍放回原位,然后拿起了旁边的一本琅琊王氏名人传,随意看了看。
不得不说,琅琊王氏出过的名人实在是太多了。柳君临又是忍不住惊叹。
秦时有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代,皆受封列侯,为后世铭记。
汉时有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王骏,为御史大夫,王崇,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之后又有王遵,王音,王融,王祥,王览等等在汉时都是极为有权势……
魏晋时,琅琊王氏更是迎来了最鼎盛的辉煌,名人无数,像王导、王敦等人的权力已经超过当时的司马皇帝了。书圣王羲之亦是琅琊王氏子孙。
虽然自侯景之乱后,琅琊王氏没落了许多,但依然也是大豪族,名人不少,唐朝之时,也出过数名丞相。
当然,这仅仅是琅琊王氏的辉煌,要是再加太原王氏,那就更多了。像新帝王莽、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诗人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等等皆是太原王氏子孙。
太原王氏在唐朝之时,还是五姓七望之一。
五姓七望,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五姓七家在唐时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
虽然至今,真正意义的琅琊王氏已经不存在了,但琅琊王氏的子孙却遍布五湖四海。
柳君临将书籍放回了远处,再次叹道:“虽然不是帝王家族,但这样的家族历代除了皇族,也没有其他家族可比了。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说,连帝王家族也比不。”
他将书放回原位,至于书架那些谁谁谁的个人传,他也没有兴趣看。这些个人传无非就是人物生平事迹,历史贡献云云。
忽然,他目光看到了一张锦帛。
在纸张没发明之前,用以书写文字的大多还是竹简,不过,竹简想要长久保存下去不易。所以,一些达官贵人就以锦帛为纸,书写文字,传承下去。
柳君临打开锦帛一看,顿时惊道:“琅琊古地地图?”目光看了下去,心中恍然,琅琊古地极为庞大,他所在的这几个石室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远不及琅琊古地的百分之一。
柳君临感慨道:“这琅琊古地还真是庞大。”
这时,小飞鹰又飞到柳君临的肩膀,急促的朝柳君临叫了几声。
柳君临笑着问道:“怎么了?”
他刚才进来的时候,小飞鹰就飞的没踪影了,没想到现在又飞回来了。他似乎看出小飞鹰很急,于是,就跟在小飞鹰后面,来到了另外的一个石室。
………………………………
第七十二章丹药,仙酒
这个石室规模同先前那个石室差不多,也是用菱形水晶照明,四周也全是架子,不过,不同的是,这石室的架子虽然也放有书籍,但更多的是放着大大小小的盒子,有玉盒、有木盒、有石盒
在石室的中央放着的是一尊与柳君临齐肩高的三足大鼎,有香味从中弥漫出来,沁人心鼻。
柳君临惊叹道:“好香!这里是炼丹室?这炉鼎就是炼丹炉?里面炼的是丹药?”接着,他又露出好奇之色:“不知道丹炉里面炼的是什么仙药。能不能吃。”
他见小飞鹰露出迫切之色,想要打开鼎盖,想着:“小鹰是想要这丹炉里面的丹药?”
他心中明白了,暗道:“鹰的视觉嗅觉远超人类,想来是小鹰早就嗅到药香了,可是它进不来这里,也打不开鼎盖,所以,就让我来帮它。没想到这小家伙的灵智还真是高。”
柳君临冲着小鹰笑道:“小家伙,你的算盘打的倒是精明啊,先前给我仙果是想要让我帮你的事先报酬吧?”
虽然被小鹰利用了,但柳君临没什么不高兴的,他说不定能在这里找到解决火寒之毒的方法。要是他真的在这里解掉了火寒之毒,他反过来要感谢小飞鹰。
小鹰轻叫两声,飞到柳君临的肩膀上,在柳君临身上蹭了蹭,似乎也有点难为情,在说不好意思。
柳君临轻声笑了笑,上前来到丹炉旁,这鼎盖挺重的,他用尽力气才将鼎盖打开,这一刻,药香更浓了,柳君临闻了一口,只感觉自己都要升仙了,他往里一看,只见一枚拇指般大散发着金光的丹药静静的在丹炉内。
柳君临啧啧称奇:“这里至少有几十年没人来了,也就是说,这丹药在这里至少存了几十年了,竟然还有如此奇效,当真是神奇。”
他将丹药取了出来,拿在手中,想要研究一番,这时,小飞鹰突然尖锐的叫了一声,迅疾一闪,就将柳君临手中的丹药衔进嘴里,吞了下去。
柳君临一愣,笑骂道:“你这小家伙,这么乱吃药,不要命了?”
小飞鹰吃完丹药后,愉悦的飞走了。
柳君临摇摇头,望着石室内书架上的一些玉盒、玉瓶等,心中火热,想道:“这些玉瓶玉盒里面是不是都是已经炼制好的丹药?那这里面有没有能够解决我体内火寒之毒的仙丹妙药?”
他急忙上前,打开一个个玉盒玉瓶寻找,但很快,柳君临就露出了苦笑。这架子上大多数的玉瓶都有丹药,但是这些灵药灵丹在玉盒玉瓶上面也都只有贴着药名标签而已,至于具体有什么作用,怎么服用,却一字没写。
虽然,这些丹药灵药都保存的极为新鲜,但在这种药效不知的情况下,柳君临哪里还敢乱吃丹药。历史上,那些因乱吃丹药而死的人比比皆是,就比如唐太宗李世民。
忽然,他目光望见前方一个书架上面的典籍,疾步上前,拿了几本书翻看了一下,顿时神色大喜,笑道:“这些果然都是丹书。有了这些丹书,我就知道这些丹药和灵药是怎么用的了。说不定,我就可以找到解除我体内火寒之毒的丹药了。”
过了一会,柳君临激动的心慢慢的静下心来,暗道:“现在也不先急于一时,我先确定下这里有没有什么不安定的因素。”
他将典籍放回书架,然后就又沿着通道走了走,看了看,忽然,他发现前面竟然路断了,皱眉想道:“这是怎么回事?这里应该还有路的啊,怎么突然断了。”他仔细看了看,旋即恍然:“这里是被一个大石给挡住路了。”
他拿出琅琊古地的地图看了看,顿时明白了,这里是一道隔世石,轻声道:“原来如此!就因为这隔世石被放下来了,将这几间石室和外界给隔开了,这才让外面的人进不来。至于为什么会放下隔世石,极有可能是琅琊王氏遭遇了什么变故,琅琊王氏的人打着玉石俱焚,就将隔世石放了下来,不让别人得到里面的一切。”
柳君临越想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