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人正是邹人俊。
邹人俊笑道:“这段时间,我正好有事在乐安,方才得到你来乐安的消息,所以就来找你了,却没想到还有个意外之喜。”
说着,他看向谢天云,显然他说的意外之喜就是指谢天云。
谢天云心中诧异,说道:“不知督主大人找谢某有何事?”
邹人俊笑道:“皇上对你当初的通风报信可是很感激的。”
虽然谢天云当初给朱瞻基报信的时候,并未泄露自己的身份,但这段日子汉王府发生的事,也足以让东厂的人知道就是谢天云通风报信的了。
邹人俊继续说道:“而且,汉王正在筹谋造反了,皇上已经御驾亲征,不日就会率军抵达乐安城。不过,皇上并不想事情扩大,所以就需要你相助了。”
谢天云恍然,他知道太多汉王朱高煦的秘密,比如汉王的军事布防他就知道不少。若得他相助,那朱瞻基要对付朱高煦就更加轻松容易了。
柳君临心中明白了,邹人俊来乐安只怕就是被朱瞻基派来探查朱高煦谋反的事。
谢天云早就想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了,他心知以东厂的势力,要带他出城,并不是什么难事,于是说道:“那就劳烦督主大人带在下出城了。”
邹人俊点点头,旋即又对柳君临道:“君临,齐之顺现在就躲在汉王府,皇上不日就会率军抵达乐安城,到时,就是我们报仇之时,你就先在乐安多呆几天吧。”
柳君临应道:“好!”
………………………………
第二百二十二章恨
邹人俊带着谢天云离开了。
柳君临和林倾颜就在城内一家客栈住下。
次日,柳君临听闻朝廷的征讨大军已驻军在乐安城外,将乐安城团团包围,而朱高煦却不惧朝廷大军,更是向朱瞻基下了战书,约定明晨开战。
柳君临眉头拧起,心有忧虑,这战事一起,乐安城内不知道有多少无辜之人要丧命,但他却找不到任何解决的办法。
若不想战事爆发,那杀了朱高煦无疑是最好的办法,但朱高煦身为朝廷王爷,不是他说杀就能杀的。
柳君临心里叹道:“若战事一起,能救多少人,就救多少人吧。”
又一日,凌晨!
街道上突然出现一队队官兵,乐安城内的百姓都是人心惶惶。
柳君临心中奇怪,这些官兵并不是乐安城的军队,直到近半个时辰后,邹人俊前来找他,方知朱高煦已于昨夜偷偷出城,向朱瞻基投降了。
现在,朱瞻基派大军进城,已经包围了汉王府。
柳君临不明白昨日白天还坚决要与朱瞻基死战的朱高煦,为什么在昨晚就向朱瞻基投降了,不过,这么一来,一场战事可以避免,也是一件好事。
柳君临和邹人俊一路来到汉王府。
此时,汉王府内。
两方人正杀在一起,一方自然是朝廷军队,另一方是以王光耀和齐之顺为首约有百余人,齐玄也在其中。
朝廷军队收到的命令是包围汉王府,不许任何人进出,但齐之顺和王光耀如何会坐以待毙,朱高煦是当朝王爷,朱瞻基或许不会杀他,而他们,朱瞻基可不会心慈手软。
所以,对他们来说,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也因此两方人马交战在一起了。
齐之顺现在对朱高煦实在是恨极了。
当年,齐玄从丐帮大会回到无极剑派,跟他讲了柳君临未死,还练成了盖世奇功,打败了龙天荡,成为了丐帮帮主。
齐之顺就知道以自己的武功、势力,无论如何也不是柳君临的对手。
他心知柳君临一定不会放过他,就一直在想办法自救。
最终,他认为只有投靠朝廷,才能有活路。
只是,尹剑轩与永乐帝关系极佳,他明白若他日尹剑轩知道了他谋害柳君临,弑杀师尊的事,必然不会放过他。
永乐帝也极有可能不会保他。
既然不能直接投靠永乐帝,那投靠大明下一任皇帝无疑是最好的。
而那时,汉王朱高煦深得朱棣喜爱,势力如日中天,甚至盖过了太子朱高炽的锋芒。
他满以为朱高煦会成为大明的下一个皇帝。
所以,就毫不犹豫的投靠了朱高煦。
一旦朱高煦登基为帝,他就可以借助朝廷之力,对付柳君临,甚至是尹剑轩。
但没想到,朱高煦竟然一朝失势,被永乐帝流放山东乐安。
齐之顺无奈,但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而且,他觉得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
当然,齐之顺也知道朱高煦用合法手段得到帝位是不可能的了,但永乐帝年事已高,没几年可活了,只要他们布局妥当,只待永乐帝一死,朱高煦登上帝位也不是没有可能。
去年,永乐帝第五次征伐蒙古,在回来途中一命呜呼……
他们大喜,永乐帝一死,朝中必定大乱,他们早已经厉兵秣马,就等这个时机……
但他们终究是小瞧了朱高炽,他们还没有开始行动,朱高炽却已经登基为帝,稳定了朝局,他们失去了先机。
没办法,他们只能继续隐忍,等待时机。
也算是得天之幸,朱高炽在位只有几个月就一命呜呼,去见了大明的列祖列宗……
朱高煦和齐之顺都认为机会又来了,他们派人在南京去北京必经道路上埋伏,准备杀了朱瞻基,准备趁乱登基为帝。
但幸运就是没有降临到他们头上。
他们再次失败了。
这次,朱高煦和齐之顺真的怒了,搞了那么多的阴谋,结果却次次失败,两人的耐心早已磨灭殆尽,一番合计,把心一横,直接造反……
当年,永乐帝就是凭借一座孤零零的北平城,打下了整个大明江山,他们未必不能复制永乐帝的成功。
但齐之顺又一次失算了,朱瞻基不是朱允文,朱高煦也不是朱棣。
朱瞻基御驾亲征,大军压境。
但这时,朱高煦竟然怂了。
朱高煦竟然临时变卦,偷偷的瞒着他,带着全家老小从密道出城,向朱瞻基投降……
当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迟了,汉王府已经被团团包围,他插翅难飞了。
齐之顺气的大骂,朱高煦你这个蠢货,你投降就投降吧,你好歹跟我说一声啊,这样我也有时间逃跑啊,你这一声不响的跑去投降,可把我给坑死了……
不仅齐之顺,王光耀此时也是狠狠的咒骂朱高煦祖宗十八代。
他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重建高丽王朝,但他心知自己力量有限,而且,李成桂建立朝鲜后,奉明朝为宗主国,也一直把明朝当成他老子一样供养。
李成桂之后,数任朝鲜王也都奉大明为尊。
若是他推翻了李氏朝鲜,重建王氏高丽,那无疑是在明朝脸上扇上一巴掌。
到时,必定引起明朝的不满。
万一大明天子一怒,派军压进,那他肯定玩完。
所以,他要重建王氏高丽,还是要从大明入手。
他来到大明,一来是想招揽中原武林的高手为己用,二来是因为永乐帝年事已高,只怕没几年可活的了,他也看出了当时太子朱高炽与汉王朱高煦的斗争。
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扶持朱高煦登上帝位。
毕竟,朱高炽那时是帝位合法继承人,就算有他相助,那也只是锦上贴花,朱高炽或许会感激他,但却绝不会助他灭了李氏朝鲜,重建王氏高丽。
而他若相助朱高煦,那就是雪中送炭,只要他扶持朱高煦登上帝位,那朱高煦必然感激他,那他要复国就极有可能。
退一步讲,就算不能助朱高煦夺位,那也能够加剧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的斗争,引发大明内乱。
内乱一生,势必无法顾及其他。
这样,大明也就无力干涉他复国了。
王光耀自负才智出众,是经国治世之才,一旦成功复国,必定富国强兵,他日说不定还能举兵灭了明朝、日本,继而西征,雄霸天下,开创万世之辉煌。
他与齐之顺,还有谢天云,三人在一起没少为朱高煦能登上帝位而出谋划策,但结果却是次次失败。
也因此,王光耀知道朱高煦想要登上帝位是希望渺茫了,于是,他就多次不留痕迹的怂恿朱高煦造反。
只是,朱高煦虽然也有此意向,但始终摇摆不定,下不了决心。
这次,朱高煦好不容易下定决定——反了。
王光耀心中大喜,也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