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弱女子-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桩买卖。

    这是一桩上万贯的交易,其中段文兴只打算购入10匹锦缎、30匹绢布,仅出资230贯罢了,而远山却是想将宜兴城内织布行的锦缎搬空,出资高达惊人的10000贯,按宜兴所产绸绢每匹1贯,锦缎每匹20贯来计算,足足需要500匹锦缎才能满足他的要求。

    需知锦缎,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惟尊者得服之。

    如仅凭一家织布坊十几台大机小机,二十余名工人,即使昼夜赶织,也是不可能完成这桩交易的,因为任何一家普通的织布坊都不会织造那么多锦缎,至多有十几二十匹存货作为展示织工的镇店之宝就很了不起了,其中以苏翁家的织锦坊存货最多,多达162匹。

    是以唯有将全城织布坊的库存垄断起来,才能在三日限定期限内交货,但这样做又无形中增加了极高的成本,到头来盈利部分,也只卖掉了自家的存货与赶织的现货,其余都是原价收来,又原价卖出的。

    这其中官府还要抽税,如此算来,这10000贯中,能有约摸3000贯盈利,已很是不错。

    话虽如此,这也是一桩稳赚不赔,而且量大惊人的买卖,苏翁百年高龄,也是生凭首见,这个扶桑商人远山手笔之大,世所罕见;苏翁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苏杨儿,整个宜兴县城,估摸也只有她家能一次性取出6000贯来出贾,购进300匹锦缎来填数。

    这便是贾与商的区别,苏父生前,也是靠面儿吃饭,没有面子,是做不成大贾的,贾十分招人嫉恨,出资不出力,6000贯投入,7000贯带回家,老王与苏父做的就是这种“投机倒把”的投资生意,如没有面子的话,是不会有人来找他们投资的。

    而眼下这桩买卖实际上已经谈成了,苏千易来此的目的只是为了一尽地主之谊。

    陪人吃喝玩乐这种事情,苏千易自然是最喜欢不过了,他平日不是在书院,便是去瓦市中和一班狐朋狗友四处寻乐,这红尘楼其实并非是宜兴菜式酒水最上乘的酒楼,但却是最热闹的,因为它离瓦市极近,苏千易也是这里的老主顾。

    他知道苏翁与王伯皆对远山极为看重,是以遥遥便向他们拱了拱手,才敢入座。

    苏千易坐定后,笑道:“晚生来迟了,怠慢了两位先生,还请海涵。”

    段文兴向来喜欢附和,跟着笑道:“小兄弟,你迟迟不到,段某腹中饥饿,便先要了些酒菜,也请你海涵。”

    远山沉默寡言,大抵是汉语蹩脚的缘故,只说道:“他饿了,是该吃。”

    苏千易见桌上菜少,忙将酒保唤来,要齐了蒸银鱼、醋白虾、醉溪蟹,又点齐了几样小菜,上来几碗香蒸米饭,吃喝玩乐他是一等一的高手,此楼中拿手好菜样样记得。

    三人寒暄了一阵,端起酒杯,喝过一旬,苏千易才问道:“远山先生,我听闻您是从扶桑国而来,可否为晚生讲一讲贵国的风土人情?”

    对于远山,苏千易显然也是心怀好奇的,想他一个海外岛国的商旅,竟能携带上万贯巨款,远洋而来,想必有其过人之处,而且宜兴并没有港口,他这是深入内陆了。

    远山闻言细思一阵,才说道:“有大海、雪山、人少,打仗。”

    苏千易微微一怔,心想:“岛国同谁打仗去?”

    段文兴也跟着问道:“远山先生,贵国比起我大理来如何?”

    远山皱了眉头道:“大理,没去过,不知道。”

    大理国地处滇南,远山虽常年来往汉地,但若不是这次遇到了段文兴,恐也难知世上还有大理这样一个国家。听到这话,段文兴不由一阵失望,这两日他虽与远山结伴,但交流却很少,远山虽带着几名仆从,却也瞧出什么异样来。

    这时苏千易又问道:“那远山先生,你买这么多锦缎回去,又卖给谁呢?”

    远山似乎不知该如何具体回答这个问题,半晌后,才说道:“隔着大海,有危险,买的多,赚的多,慢慢卖。”

    他说的虽然模糊,但苏千易大体听明白了,远山不比段文兴,可以随时自陆路往返,想要前往扶桑,必须乘船不可,他听说过出海是一件十分凶险的事情,纵使再坚固的大船也有沉没的可能。

    借此他们三人又聊了一阵海上之事,远山虽然往往词不达意,苏千易却听的尽兴,他生在山城,长在山城,家里虽然供他读书,可苏翁却不许他求取功名。

    说来这也是一桩怪事,天下士子,寒窗苦读,无不是为了走向仕途,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好以此光宗耀祖,唯独苏翁让他读书,为了读而读。

    苏千易自然不敢违背老祖教训,可每日听闻同窗宣扬志向,他又不禁羡慕,此时听远山与段文兴讲起异国风情,更加心生向往。

    他忽想:“天大地大,真不知老祖宗他为何非让我守着这区区宜兴?”

    三人足足吃喝聊了半个时辰,菜尽酒空时,苏千易见天色尚早,还不尽心,想留二人去瓦市里转一转,他是少年人玩性大,可远山二人却起了乏意,要回住处歇下。

    苏千易见状倒也不好再留他们,只觉得十分羡慕。

    待他们走后,他在心下暗道:“不知何时我也能像这两位先生一般自由自在。”

    他尚不尽兴,又自己喝了三杯酒,只听得楼梯上脚步声响,走上两人来。

    前面一人气宇轩昂,是个英俊郎君,第二人却身着淡绿色袈裟,竟是个番僧。

    见那郎君环首四顾,像是在寻找僻静之处,苏千易连忙起身喊道:“大侠,你也来了!”

    “是你?”那郎君闻音看向他,眼神中顿时满是玩味。
………………………………

第七十三章 事败露万事争由人算(上)

    上楼之人赫然是陆靖元与鸠思延,他确是个守信之人,虽未能与苏杨儿结下夫妻之实,但那并非因明禅散无效,先前他答应了鸠思延事成之后请他吃酒,此时携他赴红尘楼中自然是为了履约的,倒没想到竟会遇上苏千易。

    苏千易向他拱了拱手,笑道:“大侠,你我可当真有缘,忽一日便又遇上了。”

    说罢,他望向鸠思延,却不由微微一怔,竟略觉他有些眼熟,似是在何处见过,但一时间又想不起来,更何况此处是酒楼,陆靖元带一个和尚来这种地方,难免感到奇怪。

    是以当下便问道:“这位大师是?”

    鸠思延合十道:“老衲鸠思延,西夏天都寺僧侣。”

    陆靖元道:“苏兄,相请不如偶遇,留下一起吃杯酒如何?”

    他说话时语气颇有戏谑,此一时非彼一时,那日他记恨苏千易与苏杨儿亲密,可今日他却与苏杨儿有了肌肤之亲,反倒心中安定,不怎么将他放在眼中了。

    “那好极,我正想…”苏千易本就玩的不尽兴,听到这话开口便想答应,可话说一半,却忽然想道:“这人折我胳膊,还屡次三番虐待我,况且他以为我要同他夺杨儿欢心,还是不要和此人深交为妙。”

    念及此处,他立即改口道:“大侠好意,晚生心领了,不过晚生还有要事在身,恕不奉陪了…”说罢,他下楼离去,只在临走时惊奇见到那鸠思延竟与陆靖元坐下对饮了一杯,心下啧啧称奇,道:“这暴徒交的朋友,也个个奇怪,竟是个酒肉和尚。”

    苏千易只身出了酒楼,可心里还是隐隐有些疑惑,他总觉得自己在哪里见过鸠思延,正努力思索时,桥头不远处忽有几抹灰影闪过,竟是四五个身着灰袍的小沙弥,只见他们前行数步,折而向左,曲曲折折进了一处小巷子中。

    苏千易见了,不由皱了眉头,心想:“怎的这几日城里又多了这许多和尚?”

    这和尚、尼姑、道士云游四方,原本也是常事,可他见那几个小沙弥行踪鬼祟,又知晓他们所进的那处巷子是个死巷,他们一头扎进去便不再出来,心下登时起疑。

    苏千易并非是好事之人,可好奇作祟,还是悄悄跟了上去,此间靠近瓦市,大白日里行人颇多,倒也没人注意巷口动静,苏千易躲在巷口,探头瞧去,却见那几个小沙弥正躲在巷子里谈话。

    只听一人道:“师傅交代了,待会将那厮灌醉后,便引到这里来,切不可伤了他,此人大有用处,务必生擒活捉不可…”

    另一人道:“我们以往只捉女人,这次为何要捉一个男人?”

    又有一人道:“那厮与师傅讨灵药,便是为了女人,待会儿我们捉到他,再逼问出那女人的下落,把他的女人一并捉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