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下陆夫人只在心下暗叹道:“但愿游儿将来不会如此子一般自甘堕落!”
………………………………
第五十二章 行有行规业有业矩(上)
陆靖元等人走后,苏府终又回归了平静。
可此刻苏杨儿以将狗伢儿之事浑然忘却,只在用过早饭后,忽然想起一件可怕之事。
只听苏杨儿向小玲自言自语道:“又要来了!”
尚因陆夫人那个故事有些心神不安的小玲闻言,紧张道:“谁要来了?”
苏杨儿不答,小手不自觉放在了小腹上,她是数着日子来计算的,从汤阴至宜兴共用了17天,启程前在汤阴滞留了4天,也就是说距离上次“血光之灾”已经过去了21天,最迟再过几日,本月大姨妈又会来找她探亲。
虽然有了上次的经验,她不再像之前那样恐惧,可那种屈辱与坠痛实是一言难尽,月事这种固有的生理现象仿佛在不断的提醒着苏阳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女人的事实。
任他平日如何安慰自己只要有吃有喝,生活就能继续,也无济于事。
月事的到来会立刻将他好不容易积攒起的一点男性尊严摧毁的一干二净。
这最痛苦的,莫过于她灵魂中叫做苏阳的那部分。
小玲见到她无意识的动作,也瞬间恍然大悟,可她羞于去点破。
只在默默收拾好碗筷后,安慰她道:“小娘子,该来的总会来的”
“是啊该来的总会来的。”
她也不是没想过发明卫生巾之类的物品,来减轻自己的痛苦,改善生活。
可她眼下连肥皂制造都失败了,又何谈苏本不了解的卫生巾。
事实上,后世又有哪个正常男人去认真研究那种东西
待小玲离去后,苏杨儿又取出了那团包裹着自己的失败作品的布帕来。
她将这布帕打开,经过一昼夜风干,帕里包裹的那团原本黑黄交加的膏状物,已变的又黑又硬,黑里又泛着一点点黄,看起来就像屎一样。
看到它,苏杨儿心下作呕,心想:“这到底是肥皂,还是屎?”
很显然她失败了,而且她并不敢拿这种东西在自己身上尝试,这只是一大锅中,被老王抢救回来的一小团,可她并不死心,是以一直保留着它。
每每看到它,苏杨儿都不由想道:“怎么会有我这样失败的穿越者!”
念及此处,她再也不忍心去看,将它收了起来。
她此刻只暗暗祈祷着:“大姨妈啊,你可千万别再我出门时来找我。”
老王答应她近两日待安顿好府上的一切,便会带她出去转一转,这是她眼下最为期待的一件事情来,如这个时候姨妈测漏,那她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勇气出门。
苏杨儿在深闺中的日常生活枯燥而又简单,因为她什么都不会做。
如在汤阴时一样,小玲会取一些针线活自己解闷,苏杨儿便在一旁呆呆看着,偶尔聊些有关于外面的话题,可小玲懂得也不多,聊着聊着就又回到了她与阳宝间的琐碎事上。
程朱理学蓬勃发展于宋时,上层社会男人开始不提倡女人出门,这个上层社会所指的主要就是士人阶级,尤其是苏杨儿这种未婚女性,更是受到严格限制。
上层社会的已婚女性,如陆夫人,她的处境反倒比苏杨儿好很多,只要征得丈夫的同意,或在丈夫的陪同下,可以自由出入各个公共场合。
当然陆夫人未出嫁前,所受到的管制,比苏杨儿还要严格数倍。
终宋一朝是男性对女性态度出现根本性变化的转折点,当然也是奇女子辈出的时代。
如李清照、梁红玉等人皆于苏杨儿处于同一时代。
对于李清照,苏杨儿其实还是很想见见的,她不同于自己所知道的那些男性历史名流,这个女人没有什么杀伤力,见一见真人也不会把她牵连进一系列古怪的历史漩涡中。
可惜的是,苏杨儿并不清楚她现在身处何地。
苏杨儿托着腮帮,一边看着小玲刺绣,一边暗暗想道:“她应该还在北方吧。”
“不知道嫁人了没有,她今年多大了?”
胡思乱想,是苏杨儿一整日里主要的娱乐活动。
如此一晃便是一整日
临夜,更夫已经上街,准备清赶还在街上游荡的行人。
山城宜兴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准时的令人发指,天一黑,大街上连狗都不准出现。
新月变满时,已近戊时,在外奔波了一整日的老王等人,总算回到府上。
小二等人满脸疲惫,但却都挂着笑容,看来是找到安身之处了。
见他们一家各自回房歇息去了,老王见西厢还有灯光,当下步履阑珊的走去,他这一天走了太多的路了,跑遍了县城各个角落,终于为小二一家寻到了安身之处。
此时苏杨儿刚刚走出浴桶,披散着湿漉漉的长发,正打算擦干就寝。
老王站在门前问道:“小娘子,歇下了?”
苏杨儿闻音,赤身**跑到门前,隔着门道:“伯伯,你回来了,你们找到房子了么?”
老王见到窗纸上的玲珑人影,大吃一惊,连忙低下头来。
屋内小玲赶紧吹熄了烛火,黑暗中道:“小娘子,肚兜肚兜”
老王虽已上了年纪,还是不由老脸羞噪道:“唉,找到了,找到了,您快歇下吧!”
“真麻烦”苏杨儿在黑暗中一边摸索着穿上肚兜,一边出声道:“伯伯,您说过会带我出去转转的,不如明日一早就出去吧,杨儿有好多地方想要去。”
“明日?”老王正感疲惫,自是有些不情愿的,可是苏杨儿满是期盼的语气,又让他暗暗想道:“唉,这样也好,早些圆了这小祖宗的心意,让她早些安生下来。”
当下他便说道:“好,那就明日吧,那小娘子你想去哪里转一转?
出门总得有目标,他也想知道外面有什么那么吸引苏杨儿。
苏杨儿不假思索道:“我想去集市。”
“集市?”老王闻言苦笑道:“又不逢年过节,老奴上哪给您找集市去?”
“这样吧,县城中有行市,您若想买些东西,咱们可以去那里转转。”
苏杨儿并不十分清楚集市和行市的区别,但只要和市字沾边,就一定是做买卖的地方。
她正想答应却又忽然想起自己的失败作品来,不由问道:“那里有卖肥皂团的么?”
“肥皂团?”老王悟到了苏杨儿的心思,笑道:“有,小娘子你安心歇下吧。”
老王就此离去,苏杨儿屋内也没了大动静,只能隐约听到二女低声谈笑,显然她们都十分期待这次难得的逛街机会,只可怜苏杨儿这个失败的穿越者,连出门逛街都是件喜事。
可就在这夜深人静时,谁都没注意,刚刚回来不久的岳妻,悄悄领着狗伢儿出了屋子,到屋后不知做些什么
………………………………
第五十三章 行有行规业有业矩(下)
清晨,宜兴南隅。
老翁一手柱柺,一手持罗,漫步在一条条巷道前,巷中是一排排房屋,这些房屋有的挂着招牌,看起来像是店铺有的则没有招牌,但却有烟筒,门前还堆着木料、石料、土料、沙料,看起来像是作坊。
每间店铺虽然占地大小不一,却极有规律的排列为一行,似是事先商议好了一般,每间店铺间相隔的距离大体相等不仅如此,如细瞧又会发现,同一行内的店铺所卖的货物也是一样的,如纸笔店在一行、布衣店在令一行、制石坊在一行,木匠铺又在一行。
如此一行行店铺与作坊,形成了一条条巷道。
举目细数,这里共有26条巷道,代表了宜兴26行,这里便是宜兴的行市。
此时天光乍亮,每条巷道前,都立着一名如老翁一般的持罗之人,他们或老或少,只有老翁所站的范围,竟有三条巷道前是空的,没有站人。
而且最靠里面的一行,竟然只有3间房屋,没挂招牌,似是作坊。
所谓行有行规,业有业矩,在宜兴想做生意就必须入行,这些持罗之人便是各行之首,名为行首,在宜兴每日开市以后,他们便会像现在这样持罗立于各行巷道前,猛敲一下,告知同行一天的生计又开始了。
这并非是仪式性的活动,而是百十年来的规矩,此刻各行首抬头望了一眼天色,纷纷敲下手中的铜锣,老翁亦举拐敲下,但和其余的行首不同,她敲完,又走到另一条巷道前敲了一下,敲罢,又走向另一行。
如此敲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