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才,深得袁逢和袁逢、袁隗喜爱。凭借家里的强大关系,年少为郎。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尔后母亲逝世,为其母亲守丧,尤为父亲补丧,前后累计六年,孝顺之举天下闻名。汉朝重孝,守丧之举给袁绍带来了天大的好名声。后来朝廷多次征召袁绍为官,都被其拒绝,一直隐居在洛阳二十多年。也还是那句话吗,袁绍的关系底子太硬,要是一般人老是不鸟朝廷,早就被找理由弄死了。
袁绍虽称隐居,表面上不通宾客,其实一直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人士。典型的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代表人物。在洛阳坐观天下二十年,不断抬高自己的身价,与一众党人关系密切,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党人领袖之一。待到群雄讨董之时,袁绍振臂一呼,一时之间天下云集响应着不计其数。
曹操发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
却说当初有尚书武威周毖、城门校尉汝南伍琼,劝说董卓纠正桓、灵之政,擢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董卓从之,命周毖、伍琼与尚书郑泰、长史何颙等沙汰秽恶,显拔幽滞。于是征处名士荀爽、陈纪、韩融、申屠蟠。拜荀爽为平原相,荀爽刚刚行至宛陵,又迁其为光禄勋,这荀爽刚在光禄勋这岗位上干了三天,董卓又拜荀爽为司空。自被征命及登台司,总共才九十三天得时间。又以陈纪为五官中郎将,韩融为大鸿胪。只有申屠蟠得征书,有人劝他赶去赴任,申屠蟠笑而不答,董卓始终不能让其屈服,恰好这老同志七十多岁了,寿终正寝,于是名声得以保全,也没有遭到迫害。董卓又以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东平张邈为陈留太守,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
又说当初袁绍在洛阳城中与董卓对抗,后来出逃冀州,董卓本欲行文追捕,周毖、伍琼又对董卓说:“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袁绍不达大体,恐惧出奔,非有它志。今急购之,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董卓以为然,乃即拜袁绍为勃海太守,封邟乡侯。又以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袁术畏惧董卓,出奔南阳。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也出逃。
结果,周毖、伍琼这两个人说的太多了,言多必失。这两个哥们儿推荐的**多起兵反对董卓。却说袁绍这些被周毖、伍琼推荐的人也太不厚道了,完全不怕连累二人,完全不顾二人死活。要是其他人推托说自己并不知情,也就罢了。可是袁绍、袁术这哥俩呢,明知自己叔父袁隗还在京城当大官儿,还是强行起兵,完全不顾自己叔父袁隗的死活,完全不顾自己叔父袁隗会被自己的举动连累。结果袁隗一家并宗族五十余口被杀。
董卓见群雄起兵讨伐自己,顿时将周毖、伍琼二人杀了,又遣心腹,骑着快马,让董守业快速回转京师。此时河东郡战事基本完毕,闻听袁绍等人业已起兵,群雄讨董开始,董守业于是将所剩粮草大多都留给牛辅,自己率领大军走风陵渡口,快速回援京师,参加这惊世大战。
'小说网,!'
………………………………
第二十六章 群雄讨董(二)
说这北平太守公孙瓒,闻听檄文号召讨董,便带着精兵一万五千,赶赴洛阳。要说这公孙瓒的精兵一万五千那是名符其实的精兵,常年的在辽东与乌丸,鲜卑等少数民族交战,以勇猛豪迈而成名的,善使双头铁矛,人称白马长史,手下三千骑兵,皆乘白马,号为“白马义从”。威震辽东,周边北方游牧民族进皆畏惧。
途径平原县,正遇着刘备,刘备邀请公孙瓒入城歇马。那公孙瓒见到关二、张三英雄了得,不愿意英雄埋没,便劝刘备弃官与自己一起参加讨董大会。
这刘备装模作样的迎接公孙瓒正是为此,好让自己能在讨董之战中好好表现一把,收获名声。刘备这几年苦心经营,却也没弄出什么名堂,但是刘备本人又是野心甚大,不甘平凡,一心想干出一番事业,正所谓乱世出英雄。黄巾之乱之时,刘备也算是崭露头角,从原来的平民老百姓,也终于混成了公务员,干了个安喜县尉。本来以刘备的功劳,也不应该做这么个小官儿的,可是刘备织席贩履出身,没有人际关系,唯一靠的上的就是自己的老师卢植,可惜这卢植也因为得罪宦官而免职,直接没办法为刘备奔走。没办法,刘大耳也只能是任命了。本来刘备还认了刘焉做个便宜叔叔,可是那老东西一心想着到益州当土皇帝,愣是没管刘备,没给刘备在前进的道路上一丁点儿的帮助和指点,所以也怨不着刘备以后夺刘璋的基业。
现在群雄会盟讨伐董卓,这又是个好机会,又是个在群雄中露个脸,让天下人见识一下自己的这对无双猛将兄弟的机会,也是提高自己名声的机会。这个社会只要有了能名动天下的名声,就好过了,就有了晋身之资了。所以这次群雄讨董刘备淡定不了了,他必须得来,必须得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
于是刘备便带着自己的两个铁杆兄弟关二、张三跟着公孙瓒一起往洛阳赶去。这一路上,张飞却是大言不惭到:“大哥,若是你当初让我杀了董卓那厮,焉有今日之祸。”却是原来在黄巾之役中,董卓进兵不利,被黄巾军围困,刘关张三人,引兵冲突,帮助董卓脱离包围,反败黄巾。后来董卓嫌刘备出身低微而轻视与他,这张飞这个暴躁脾气受不过,立马就要拿着自己的丈八蛇矛,要捅死董卓,这刘备一心想出人头地,自然不会犯下杀害朝廷重将这种大罪,自然是立刻阻止自己的好兄弟张三。
这刘关张三人带了可怜的几十人马跟着公孙瓒,也算是作为公孙瓒的部众吧,赶至群雄会和的地点酸枣。这曹操倒是对众人很热情,将公孙瓒等人迎接进去。然后一众诸侯陆续赶至,各自下营,营盘相连,近二百余里,声势浩荡。于是曹操宰牛杀羊,款待诸侯,商议进兵之策。又有河内太守王匡建议选举盟主,约束众军。有道是:蛇无首不行。多多少少几十万的人马,没有个能做主的、能发号施令的怎么能行呢。都是各自为战,那还玩儿个屁啊!
于是众人以袁本初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推举袁绍为盟主,指挥诸军。袁绍袁本初再三推辞,好似让他做盟主做跟要杀了他全家似的,做足了样子才接受盟主大位。
次日,又筑三层高台,分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袁绍登坛。袁绍身披金甲,头戴金盔,腰悬宝剑,威风凛凛,慨然而上,焚香再拜上台宣誓盟约。盟约上写的都是董卓怎么怎么地不好,怎么怎么地胡乱杀人,怎么怎么地坏到骨子里了;己方又是怎么怎么地主持正义,怎么怎么地大义凛然,怎么怎么地为民除害,希望大家怎么怎么地配合云云。
于是大家又开始虐待自己,在自己的身上划一刀,弄个伤口,再挤点儿血出来,倒在酒碗里,歃血为盟。然后大家扶袁绍做于主位,其他人按照爵位,年齿分作两边。袁绍自称“车骑将军”,袁绍在有名托儿曹操等一众能人的帮衬下,又着重强调了所有人必须听从自己的命令调遣,不要各行其是,毕竟大家都不是来闹着玩儿的。当然袁绍的原话说的义正言辞,慷慨激昂:“绍虽不才,既承公等推为盟主,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
袁绍又命令自己的二杆子弟弟袁术总督粮草,让著名勇将孙坚作为先锋。袁绍屯于河内(今河南武徙西南)太守王匡屯于河内;韩馥屯于邺城;孔伷屯于颍川(今河南禹县)。刘岱、张邈、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太守桥瑁,山阳(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太守袁遗、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