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兄弟们,且随我一起下去与将军会合吧!”
接着二百战士齐声附和道:“誓死追随将军!“然后又大叫道:“请征西将军为皇甫家族留下一条血脉,善待皇甫骊!我等去也!“说完之后,一个个拿出刀剑,或是往脖子上一抹,或是往胸口一插,片刻之间二百多忠心耿耿的将士死亡殆尽。
'小说网,!'
………………………………
第三十四章
董守业在喊出招降的口号之后,便返回军阵之中给皇甫嵩一定的考虑时间,毕竟皇甫嵩作为一代名将又岂会轻易投降,董守业在这方面也准备给其足够的礼遇,以显郑重。
皇甫嵩这次虽然与西凉军为敌,但是两家也有些渊源,便是冲着父辈的渊源,董守业也不会真的把皇甫嵩怎么样,董卓可以不杀,董守业依旧可以不杀,顶多是收起兵权,去其官职而已。
却断然没有想到皇甫嵩会以这么一个极其刚烈的方式来回答董守业。
董守业在接到麾下汇报的时候,也被这个惊天消息震惊。
便带着麾下文武来到,皇甫嵩拔剑自刎的地方,此时皇甫嵩已死,战场之上再也没有什么反抗力量了,因此也是没有什么风险。
董守业默默地看着眼前这几百具死法相同的尸体,良久没有言语。
过了好久终于畅谈一声,从头上摘下头盔,端在手中,朝着皇甫嵩鞠了一躬,行了一礼,然后大声喝道:“行礼!”
命令一出,身边的一众将士立刻效仿董守业的模样朝着皇甫嵩行了一礼。
做完这一切,董守业又说道:“皇甫嵩虽然与我为敌,但其一生为大汉奔波劳苦,征战四方,乃是一代忠臣良将,是我辈楷模。传我将令,将皇甫嵩将军厚望,葬礼规制按照其生前最高官秩执行,不得有误!鉴于目前情况特殊,可先将其尸身收敛,待到我等攻下长安之后,再风光厚葬!”
这一举动可以说是给足了皇甫嵩的面子,给足了皇甫家族的面子,要知道皇甫嵩可是主动出兵攻打堳坞的,要是搁在一般人,肯定是想尽办法往其身上抹黑的。
一直被捆绑住的皇甫骊见状,朝着董守业跪下,说道:“皇甫骊代家父谢过征西将军大恩!”
这皇甫骊不仅是皇甫嵩的侄子,也是其从子。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与董卓交好,但因病早卒,在中平二年(191年)年初时就病死了。皇甫坚寿死后,皇甫嵩才将皇甫骊收为从子,所以严格说来皇甫骊现在是皇甫嵩的儿子。
董守业见着皇甫骊说话,便安抚道:“你先安心静养一段时间,此事待本将攻下长安之后,必有分晓!”
皇甫骊见状也不敢多言,依言退下。
此战皇甫嵩败的倒也不冤,与其对阵的是五万灰熊军,再加上西园军精锐总数金八万人。皇甫嵩麾下虽然也有一些并州军精锐,有些禁军精锐,但是只有三万人,在人数上与西凉军相差甚远,再加之这些军队都不是皇甫嵩的心腹军队,指挥起来也有点障碍,关键时刻又不能完全信任,这也是皇甫嵩一直不敢突围的原因之一。
大战之后,董守业便安排麾下将领统计战果,虽然杀戮大汉同胞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儿,但是董守业为了报杀父之仇也管不了那么许多了,而且麾下的将士需要战功,需要犒赏。同时指挥手下将双方死伤将士的尸首掩埋,不让战死的将士暴尸荒野。
此战皇甫嵩参战的三万人马死伤过半,剩下的一万五千与人全部投降,而由于皇甫嵩的出色指挥能力导致董守业麾下也损失不少,伤亡五千多人,几乎与那次大战孙坚之时的损失相当,要知道当时对战孙坚的时候,董守业在人数上可没有那么多的优势。
这些投降的将士,都是老兵,战场经验丰富,要是放弃了也太可惜了,在这这些人中很多人与西凉军与董守业都有一定的渊源,收服起来也比较容易。董守业便将其中的一些并州士卒,交给二哥张辽统领,一些禁军士卒并入西园军之中,剩下的一些人也分给了众将,按其各部的损失,优先补充。
皇甫嵩此次出战,所带的粮草补给并不多,其主要目的还是想要占领堳坞,获得堳坞内的粮草钱财来反哺长安,这也是皇甫嵩明知堳坞防御严密却依旧迫不及待下令攻打的原因,不是他不善于用兵,而是长安方面给他的压力太大了,让他喘不过气来。
王允执掌长安之后,对钱粮方面的需求太迫切了,没有钱粮,何谈安抚各方势力,何谈稳定朝政,再者没有钱粮也无法应对西凉军的报复。长安城内可用之将不多,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吕布和皇甫嵩。皇甫嵩本来是赋闲在家的,可是王允却以天子诏令相召,无法拒绝。
接令领兵的皇甫嵩本来想在长安城内坚守,等待西凉军的报复,但是王允却下令让其主动出兵攻打堳坞。
皇甫嵩与王允据理力争,王允却又一次拿出天子诏令,这王允诛杀了董卓之后,变成了小皇帝的救世主,小皇帝对王允亲近不已,言听计从,王允想要一纸诏书,太容易了,动动嘴皮子就行了。
皇甫嵩家族世代忠臣,断然不会违背天子的命令,只能领兵出战。而结果便是中了董守业的计策。
此战之前,董守业与贾诩、娄圭等人商议出一条计策,让董旻率领三万人马驻守堳坞,面对皇甫嵩的攻打,董守业却是领着五万人马离开堳坞,到太一山附近,隐匿起来,然后分出一支五千兵马给李傕率领,渡过渭河,绕道左冯翊,前往槐里。另外派遣杨奉率领五千人马尾随其后出发,前往堳坞通往槐里的必经之路上埋伏起来,命令杨奉在确定皇甫嵩攻城之后便装作郭汜败军出现,引诱皇甫嵩分兵攻打。又让张苞率领一支兵马秘密寻找皇甫嵩扎下的营寨,然后攻击营寨断了其粮草补给,让其无家可归。
董守业在皇甫嵩攻打堳坞战事焦灼之时,领兵突然杀出,见着皇甫嵩以圆阵应对,不好相与,便让麾下将士不断骚扰其军队,同时将其紧紧包围,不断地给对方施加压力,等到杨奉与张苞双双打开局面之后,董守业再出言瓦解皇甫嵩军心,最后发起总攻,终于是势如破竹。
为了顺利击败一代名将皇甫嵩,董守业与一众谋士可以说是耗费了不少心血,好在成果喜人,皇甫嵩兵败自刎,一番心血没有白费。
处理好战后的各种事宜之后,董守业招来麾下众将,商讨出兵长安之事。
'小说网,!'
………………………………
第三十五章 誓师
中平三年三月十五日,董守业在击败皇甫嵩之后,正式祭旗誓师讨伐长安,为父报仇!
同时又将皇甫嵩兵败自刎的消息传出,消息一传到长安城立刻是沸沸扬扬,很多人都无法想象一代名将竟然惨败于董守业之手,长安城内顿时是人心惶惶,不能禁止,很多原先追随王允的人信心开始动摇。
董守业在出发之前召集麾下文武,商议留守事宜。
看着众人来到,便开口问道:“眼下我军出兵在即,不知诸位以为该如何安排堳坞的防务,该以何人留守。”
田景闻言便道:“主公,堳坞乃是我军重地,事关成败,应该派遣心腹大将率领重兵留守。”
董守业闻言点了点头,问道:“不知田主簿以为堳坞该留下多少兵马驻守?”
田景答道:“最少也要留下三万人马?”
贾诩闻言,却是面带担忧地说道:“长安城虽经王莽乱政受到损害,但依旧是高墙深郭、坚城一座,我军目前要想攻下长安却是没那么容易。若是兵力不足,恐怕难以收到成效。”
董守业闻言点点头,即将面临的可是帝都长安啊,事关生死,绝对马虎不得啊!便对贾诩说道:“不知军师以为多少人马比较合适?”
贾诩神色坚定地说道:“两万人马足以应对一切突发情况!”
董守业沉吟一阵,郿坞中父亲冻住留下的遗产极其丰厚,乃是董守业以后立足于天下的最大依仗之一,万万是不容有失的,继而将目光看向三叔董旻,出言问道:“三叔,您一直坐镇郿坞,以您只见此地该留下多少人马驻守比较合适?”
董旻笑了笑,说道:“田主簿却是有些多虑了,郿坞虽然比不上一些大的城池,可绝对是坚城一座。老夫在此驻守经年。有两万人马便足以。况且郿坞虽名坞堡,其实便是一座军事要塞,城上区域有限,人数放的太多反而会施展不开!主公,便在此地留下二万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