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息平息心态,种拂继续说道:“启禀陛下,太师,董守业将军虽然在洛阳立功不少,击败叛贼。但其功劳仍不足以开府,仪同三司,望陛下明察。”
王允与马日磾等人听完种拂的话,也都是连连点头,出言赞同。
董守业听完种拂的话,朝他看了一眼,看了这人究竟是什么相貌。此时董卓却是用双眼怒视着种拂,仿佛说:“今天要是不给老子一个满意的答复,老子就弄死你。”
种拂感受到董卓那恶狠狠的眼神,心里也有点发憷。虽然其与董卓政见不合,也处心积虑地向除掉董卓,但是仍然慑于董卓的威严,不敢与董卓产生正面冲突,尽量是先做到明哲保身,再图谋其他。
董卓见到三公意见一致来反对自己,顿时感觉非常恼火,有种想杀人的感觉。恶狠狠地看着种拂,暗道:“就你个老小子多事,看老子以后怎么收拾你。”
按照董卓之前的性格遇到这种情况肯定是要大开杀戒了。但是在这之前董守业曾经劝过其父,少做杀业,再加之这段时间董卓的心情是非常不错,所以一直表现的非常克制。
此时,种拂看到董卓依旧是恶狠狠地看着自己,一副不与自己善罢甘休的样子,心里也有点惴惴不安,有点担忧自己的小命,暗道一声:“看来今日之事要不说不个所以然来,董卓老贼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唯今之计只能是拿出个官职来安抚一下董卓父子了。”
突然,灵机一动,开口说道:“陛下,太师,臣以为虽然董守业将军不足以开府建衙。但为了彰显陛下与太师对天下英才的重视,臣建议在壶议郎所言的基础上略加改动,使其为破虏将军,持节。不知陛下、太师以为此举是否可行?”
目前的局面来讲,董守业官拜破虏将军,持节,已经是非常不错了。假节与持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可权力上可就是天翻地覆了,最简单地来说,持节可以在战时斩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平时可斩杀无官位的人。也就是说以董守业目前所获得的权利在全国基本上可以横着走了,类似权利的没有几个人。皇甫嵩、朱儁、卢植在黄巾之乱时被授予持节,那是因为举国动乱,非常之时。现在全国除了董卓之外,就没有正式被天子授予持节的人了。
持节这个名词虽然看起来满虚的,可一旦用起来,那就不知要有多少人头落地了。
其实,董卓之前在与李儒商议的时候底线也就是破虏将军,假节而已。之后李儒联系壶寿,由壶寿出面扯大旗。壶寿虽然七绕八绕,但其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替董守业争取更好的条件。至于让董守业开府,这连想都没有想过,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儿。
现在既然局面已经达到了预期,那也就没必要再争论下去了,也犯不着因为此事再搞出什么杀人放火的事儿了。
朝堂上的其他公卿对于这个局面也只能是认同了,毕竟这个提议是作为司空的种拂自己主动提出来的,即便是王允与马日磾出言反对,那局面依旧是二对二,没有任何优势,反而会更加得罪董卓,这两人都是老油条,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犯糊涂。
这边董守业还是有点晕乎乎的,不是说好只是个破虏将军的吗?怎么突然间就变成了破虏将军,持节了。看到周边有许多人走过来向自己道贺,董守业感觉到这个官职不少,似乎含金量很高。
'小说网,!'
………………………………
第十章 信号
董卓今天觉得自己手下还是有一些人才的,就比如这个壶寿就很机灵,是个可造之材在封赏董守业这件事情上,壶寿的表现可圈可点。
如今拜董守业为破虏将军、持节这件事儿基本上就定下来了,董卓与三公也出奇地达成了一致,朝中也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了。
作为目前主持朝中政务的领军人物—司徒王允来负责此事各项文书的起草以及各种讣告、诏令的下达,通传到全国各地。
虽然现在朝廷的威严有所下降,朝廷依旧是目前天下最为威严的所在,即便是一些心怀异志的诸侯对于朝廷的诏令也是认可的,即便是实力强大的袁术、公孙瓒等诸侯也开始放弃与朝廷的对抗,与朝廷走向合作。
就在前不久,袁术就曾遣使来到长安城内,带了一些礼物进献给天子,还有咱们的董太师。对于袁术这种上路子的举动,董卓也是投桃报李,正是向小皇帝刘协表奏袁术为南阳太守。
这下子袁术以后将军领南阳太守,更加就巩固了其在南阳的地位,刘表对此表示严正的抗议,同时也开始向朝廷进贡。
董卓方面也在西凉军全军上下通报了董守业封赏的消息。西凉军内的明白人一看,马上明白了董卓这时放出的这个信号是明确地告诉西凉军上下,董守业作为西凉军合法继承人的地位正式确立。
这也让西凉军内的很多人松了一口气,一个势力是否稳定与其是否有继承人有很大的关系,没有继任者的势力是前景堪忧的。西凉军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排外的势力,所以对于吕布接任西凉军这种说法是非常抵触的,而之前董卓却说过有意让吕布执掌西凉军,当然那是刚刚招揽吕布的时候,即便是如此西凉军军中依旧有很多人反对。
这下好了,董卓的儿子董守业明确被确定为继承人,大家都满意了,没什么人反对了。在这个时代老子英雄儿好汉,子承父业是天经地义的,任何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西凉军不是什么朝廷的军队,而是董卓本人的私军,虽然其中也有朝廷的军队组成,但其核心部分都是董卓的私人军队。像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都是董卓的部曲将领。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董守业持节这一事儿,目前西凉军军中持节的人有两个。一个是董卓假节钺,另外一个就是董守业持节。这一点确定了董守业目前在西凉军军中的地位。
董卓是西凉军的统帅,一号人物;董守业是西凉军的继承人,二号人物。
此时董守业的军职并不是西凉军中的第二位,第二位应该是董卓的弟弟,董守业的三叔董旻,他的军职是左将军,比董守业的破虏将军高的不是一点半点,两者之间在品秩上差三级。但是董旻没有节制诸军的权利,所以其真正地位要比不上现在的董守业。
现在西凉军上下都归董守业节制了,只要与董守业在一块就得服从董守业的命令,了解到这一些的时候,董守业突然有一种手握风云,掌握他人生死的感觉。
这种情况是李儒乐于看到的,在他的构想中,就是想让董守业尽快成长,好能早日执掌西凉军。他似乎有些迫不及待地将董守业送上战场,让他早日成长,其做法虽然有点揠苗助长,但总体来说效果还不错,董守业经受住沙场上血与火的考验,迅速成长,现在已经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方面将领,如今也正式进入西凉军的核心领导层。
李儒给西凉军设计这样一条未来的路,董氏父子二人一个在内,一个在外。董卓在内,董守业在外。董卓在朝堂与李儒一起主持朝政,稳定政局,同时恢复生产,积蓄实力;董守业领兵在外,征讨不臣,开疆扩土,不断扩大西凉军的实际控制区域,最后夺取天下,废黜汉帝,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要说李儒不愧是东汉末年第一流的谋士,其方略端的是惊天地,泣鬼神。这个方略无疑是可行的,而且也有人这么做过,最后也是成功地建立起一个崭新的王朝,名传青史。
唐高祖李渊就是这么干的,隋末,隋炀帝驾崩于江都,进而天下大乱。李渊趁势起兵太原,然后渡过黄河攻取关中,占据关中之后,拥立一个傀儡皇帝,然后在关中站住脚跟,进而称帝,接着便派遣其子李世民领兵作战,攻略四方,最后建立大唐的不世基业。
李儒真乃神人也,此方略早于李渊四百多年。
有些人被称为一代奇才,究其原因,便是这种人往往想他人不敢想的事儿,当天下群雄还在惦记着朝廷这点遗产的时候,李儒已经将眼光放得更远,他想的不是继承汉室这点可怜的遗产,而是利用这些遗产去开辟一番前所未有的事业。
这是一个疯子,比董卓还要疯狂。只不过这种疯是如此的内敛,而董卓的疯狂又是如此地张扬。
事后,董卓将壶寿叫到身边,对其说道:“今日之事,壶议郎处置妥当,随机应变,实乃干才也!”
壶寿见到董卓夸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