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于俘虏的处理,董守业又犯难了,此时的董守业并不想带着这批俘虏返回洛阳,而且现在董守业手中库存的粮草也不够养活这些闲人的。
于是联系了箕关附近的牛辅部,看看对方能不能帮忙收治这批俘虏。
很快便得到了牛辅的回信。牛辅在心中说道可以收留这批俘虏,牛辅近来来在河东可以说是放开手脚大干一番,其在董守业的建议下,积极屯田,开展民屯、军屯。铲除徐家之后有整顿盐池,拓展盐池的生产与售贩,现在的河东郡在牛辅的带领下发展速度非常快,隐隐成为整个西凉军的后勤供应基地。
现在河东郡非常的缺人手,之前在董守业大战孙坚之后,董守业当时也想把一部分俘虏交给牛辅,但当时的牛辅四面受敌,自顾不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现在董守业成功击败王匡,为牛辅大幅度的减轻了压力,牛辅得以腾出手来发展生产,这时劳动力方面就有些紧张了,所以董守业一提出要他帮忙消化俘虏,牛辅便是立刻答应。
'小说网,!'
………………………………
第八十七章 击败王匡(二)
同时董守业又将此战中缴获的武器铠甲进行分类,将一些残破的、无法继续使用的武器铠甲甄别出来,规整在一起,准备运回洛阳附近交给徐荣,让徐荣组织一些铁匠对这些废铜烂铁进行回炉,铸成一些农具,方面正在进行的屯田使用。
之前与孙坚的大战中破损的武器铠甲也是非常的多,董守业也把它们交给了徐荣处理,相信徐荣定然不会让自己失望,一定会好好利用这些废旧武器,让它们在将来屯田大生产中发光发热。
董守业麾下的将领们见到己方连战连胜,士气大涨,纷纷要求董守业继续往河内增兵,再与袁绍、韩馥决战一场,然后立足河内,收复冀州,进军河北。
这个提议却被董守业断然否决,眼下的西凉军虽然战斗力超强,但是依旧是守城有余,进取不足,而且打仗也不是光靠部队的战斗力强悍就行了。若是现在董守业占据河内表现出一副要立足河内,打下冀州样子,那可就是真的刺激到韩馥了,其马上就会真正地与袁绍联合,共同对抗董守业。
眼下的董守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粮草不足,无法支撑董守业长期作战。而且董守业知道,接下来的不就所谓的关东联军就要解散了,大家就要各奔东西了,对董守业父子的威胁也就不复存在了。眼下若是董守业主动出击,那岂不是没事儿找事儿嘛,到时候说不定会刺激的关东诸侯重新联合起来对抗董守业父子。
况且董守业的父亲董卓作为当朝丞相,其战略中也并没有占据河内郡的意思,若是自己在这儿贸然做主,很可能造成未来局势的更加扑朔迷离起来。现在西凉军通过对一系列的战斗战役,击败了曹操、张邈、孙坚、王匡等实力强劲的诸侯,成功稳定了洛阳附近的局势,即便是这样董卓依然没有提出主动进取的说法,在董守业看来其父董卓还是想要看到关东诸侯互相攻杀,然后再伺机东进。
当然这只是局限于董守业的猜想。之前关东诸侯联合讨董,当朝天子刘协就像是臭狗屎一样,不招人待见。现在局势发生变化,在不远的将来会陆陆续续地有许多诸侯开始向长安方面朝贡称臣。
击败王匡之后,董守业也不愿意继续在河内郡停留,更没有向要攻打韩馥麾下军队的意思,在董守业看来,虽然韩馥这个人治政能力不凡,但是军事上却是乏善可陈,肯定不是袁绍的对手,但是韩馥坐拥冀州天下重资之地,实力强劲,正好可以限制袁绍的发展。而现在的韩馥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董守业也明知道按照历史的发展韩馥的冀州终究会被袁绍谋夺,但仍是抱有一丝侥幸心理,他不相信韩馥会束手就擒,乖乖就范,什么话都不说就把冀州让给袁绍,其中必然会有一番龙争虎斗,而具体的情况却是历史由于其被人篡改,扑朔迷离,许多事实被掩盖,没有人会知道袁绍为什么会那么轻而易举地让韩馥让出了冀州。
平复了心情,董守业在河内郡停留了几天,耀武扬威了一番,然后便率领人马离开河内郡。韩馥的人马也是非常配合,一直是龟缩不出,任凭董守业随便折腾,反正只要董守业不主动攻击他就行。
本来董守业还想去河东郡看看自己的二姐夫牛辅,看看他现在在河东干的效果怎么样,是否能够达到自己的预期,但是终究没能成行。
人有的时候总会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董守业现在便是如此,随着其权势的不断加强,却发现可以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不由自主,身不由己的情况却是越来越多。董守业现在的生理年龄才十九岁,却是肩挑重任,力扛重责,有时也会有一种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董守业有时也会想,若是在没有穿越之前的时代,十九岁的自己还在大学的校园里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每天吃喝不愁,只是学习看书,偶尔打打游戏,看看美女,那是多么惬意的青春年华。而现在的自己就像是一个发条,不受控制地不断前进,如果停下来就可能是面临灭亡的危险。
成为董卓的儿子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董卓无疑是董守业眼下所处时代中最有权势的人,权势滔天,甚至连当今天子都比不过他,董守业在他的庇护下可以说是享尽荣华富贵。
但是董守业知道这一切不会是永恒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便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也许有一天董卓便会发生意外,到时候董守业作为其唯一的儿子也会面临着全天下的讨伐,有可能会有被人痛打落水狗的一天。到时候也难免是死无葬身之地的结局。
所以董守业一直向改变这一切,改变董卓的结局,改变自己的命运,毕竟每一个人都有对生命的无比渴望,所以董守业毅然从军,加入到其父亲董卓的事业中。
董守业知道这样的时代,自己无论如何也洗脱不了董卓之子的标签,所以董守业便要维护董卓所建立的事业,只有西凉军不倒,董守业才能更好地活下去。只有董守业成功地掌控西凉军,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董守业便是这样一直在战斗,一直在进步。
董守业知道西凉军这样一个军事集团,没有骄人的战绩,仅凭董卓之子这个虚名董守业是站不住脚的,只有不断地战斗,不断地立功,才能成功折服西凉军军中的那一班骄兵悍将。董守业强忍着第一次杀人时所带来的巨大恐惧,努力让自己能够忍住心中的呕吐感,但是依旧是吐得一塌糊涂,即便是这样董守业一直在努力坚持。
所幸董守业的父亲董卓,大姐夫李儒,二姐夫牛辅等人一直都是在不竭余力地支持董守业,加上董守业本身也有点能耐,使得董守业的战绩越来越让人认同。
董守业想要这个保住自己的性命,保住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所以他仍然需要不停地战斗下去,直到天下间再也没有对手为止。
'小说网,!'
………………………………
第八十八章 谋夺冀州(一)
话说韩浩兵败之后,逃回漳河大营,向自己的主子王匡以及主子的主子袁绍汇报此战情况。
袁绍看到自己麾下的河内太守王匡被西凉军偷袭成功,全军覆没,甚至连敌人的领兵主将是谁都没弄清楚赶到非常恼火。眼见自己军粮马上就要没有了,韩馥对自己一直有所防备,他感觉到继续停留在这儿与西凉军对峙也没有什么意义,便生出了返回渤海郡的意思。
其实现在关东诸侯联军已经是名存实亡,自曹操追击西凉军惨败之后,便与张邈等人离开酸枣大营,后来实力派人士豫州刺史孔伷病死在大营之中,更是雪上加霜,对关东联军信心的打击是无以复加。像公孙赞早就率军离开了。
袁绍虽然苦苦支撑,但是也无力回天。
关东联军不能奈何西凉军已经是既成事实。虽然袁绍也不是真心讨董,而是想在从战中最大限度的攫取利益,先残酷的事实已经让袁绍再也看不到有更多的利益存在了。
袁绍一直受韩馥的掣肘,因此对韩馥也有些怨恨,有心想要夺取冀州却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但是袁绍作为关东联军的盟主,天下知名的正人君子也不能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说自己想要谋夺别人的基业,这样在面子上绝对是过不去的。
正人君子也不容易,很多事情都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