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董卓之子-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有效地发挥军队的战斗力。

    有的甚至是模仿起义之前的大地主,继续欺压良善,作威作福。这也是这些起义军的悲哀。大多都是风光了几天,好一点的是被人利用别别的统治集团吸纳或者兼并,不好的直接就被扑灭了。

    顿了一顿,杨奉又对郭太说道:“大哥,官军如此狡猾,贸然强攻恐怕是损失惨重,于军不利啊!况且我军没有大型的攻城器械,强行攻城,那是相当不易啊!”

    这时胡才说道:“我军现在人数较多,粮草却是难以长久,不如分兵到各地多多的搜刮粮草,作为补充。”

    郭太听完说道:“诸位兄弟,我军自西河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今日安邑城高墙身,不如暂且分出一部分人马,攻取其他诸县,待成功以后,再回军安邑与牛辅决一死战。诸位兄弟以为此意如何?”

    这白波黄巾军大多都是农民出身,哪懂什么兵法韬略,都觉得安邑城高墙深,难以攻取,而且都知道老大郭太的脑袋瓜子比较好使,郭太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就是了。

    便又留主力围困安邑,然后再让李乐、韩暹、胡才等人分兵取其他诸县,后又听细作来报,董卓安排援军,支援牛辅,便猜测具体行军路线。

    白波黄巾军虽曰白波,但主要因为其最初的主力一两万人隐藏发家在河东郡临汾县北侧汾水附近的白波谷,随着队伍的不断发展状态,其成员成分组成也越来越复杂。

    其中就有相当一部分的后来人员是河内人或者是并州的上党郡人,甚至一部分是来自冀州的魏郡等地的流民。

    郭太从这些新加入的河内郡人的口中得知,河内太守王匡与董卓的关系暧昧,基本上可以说是敌对关系。所以董卓军从孟津渡口渡河进入河内郡的轵县然后走箕关到达河东郡,这条路线虽然最好,也是最快,但是毫无疑问的会遇到河内太守王匡的阻挠,甚至有可能导致援军全军覆没。

    郭太、杨奉等人推测,牛辅援军从风陵渡口登陆的可能性非常大,于是让李乐、韩暹、胡才等人暂缓攻打其他诸县,拦截狙击牛辅的援军。

    其实要看这白波黄巾军得以迅猛发展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并州刺史丁原。

    首先,白波军发迹于西河郡的白波谷,而西河郡属于并州管辖。当年何进欲诸杀十常侍时,下令让当时的并州刺史丁原领兵进京帮助何进诛杀十常侍。而丁原在进京之时把并州军的大部分人马都带到京师洛阳,造成并州兵力空虚,给了白波军可乘之机。

    丁原被吕布所杀,而并州军也归吕布所有,却没有及时返回并州继续布防,而此时白波军便趁势起义,肆虐非凡,而且由于并州军的没有及时驻守并州,也造成了后来南匈奴等频繁南下,入寇洛阳,甚至有的起义军或者诸侯与南匈奴相互勾结,让异族在中华大地上来回肆虐。

    后来袁绍派自己的外甥**率兵入主并州,情况才有所好转,最后到了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又击败南匈奴,将南匈奴分为五部,这才让南匈奴无法在入寇并州或者是入寇洛阳。

    因为并州贫瘠,地广人稀,油水较少,基本上抢不到什么东西,所以白波黄巾军转而流窜到当是的司隶大郡河东郡,河东郡世家大族以及富户极多,白波黄巾军自然是抢的十分开心,抢的不亦乐乎!

    而此时由于董卓执政,董卓也算是六郡良家子弟出身,而且还有羌人血统,天下的世家大族多是瞧他不起,这些世家大族多是累世公卿,自然看不起寒门出身的董卓,反对董卓执政。

    这是白波黄巾军肆虐河东郡,董卓命令牛辅镇压,那些世家大族也不肯配合牛辅清剿白波黄巾军,有的世家大族还暗中资助白波黄巾军以此反对董卓。

    这样的话,牛辅得不到当地的世家大族的配合,与白波黄巾军交战自然是困难无比,有诸多掣肘,于是毫无悬念的失利了。毕竟在那个时代,世家大族掌握着天下大部分的资源,没有他们的支持,想做成一些大事就太难了。

    郭太安排李乐、韩暹领一万人在风陵渡口附近埋伏,待敌军渡河至一半时,暴起突击,敌军必将混乱无措,定可一战而定。

    即使有所差错,再在首阳山附近,安排胡才率领五千人,设置第二条防线。如此便可消灭援军,高枕无忧了。

    白波军的众人绝对想不到,自己的强大对手,会没有从风陵渡口渡越黄河,进入自己的包围圈,让自己打得个全军覆没。而是另辟蹊径,放着黄河水面平稳,没有湍急大lang的风陵渡口不走,而是溯河而上,过湍急的几字形尾湾而上,宁可多绕好几日的路程在蒲坂津渡口登陆。

    兵家之争,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计之失,便有可能身死国灭。君不见清朝末年,天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因为那片刻之失,而至全军覆灭!

    而为何白波黄巾军的大部分将领都觉得牛辅的援军会在风陵渡口登陆呢?

    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千百年来风陵渡口作为黄河上的要津,不止有多少人通过这里走入秦晋。

    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接晋壤,烟树入秦川。”

    在黄河流过河口镇后,为南北走向的吕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腾于山西、山西两省边界的峡谷之间。河水从壶口瀑布泻下之后,出龙门继续向南流,到潼关附近,因受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其中的一条支脉华山所租,折向东流。而形成一段比较平缓宽广的河面,因而在此设立渡口。

    之所以叫风陵渡,是因为附近的风后陵。传说在轩辕黄帝大战蚩尤与逐鹿之野,蚩尤作大雾,而致黄帝部落的僵尸东西不辨,迷失方方,皇帝的贤臣风后献上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终于摆脱困境,打败蚩尤。可惜风后也在这场战争中被杀,埋葬在这里建有风后陵。后建成渡口便以风陵渡为名。

    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观众的咽喉要道,向为兵家必争之地。这个“鸡鸣一声听三省”地方,自古便是征占的战场,三国时期的曹操大战马超、韩遂,西魏时宇文泰大破高欢等著名战争均发生在风陵渡。抗日战争时期,国、共联军3万多人在此处与日军交战,击毙8000多人。

    你想想这么重要的位置,一般人能轻言放弃吗?而白波黄巾军的郭太等人猜测牛辅的援军会从此地渡河也是合情合理的。谁能想到有人敢有魄力放弃这么样的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不走,转而从更远的地方绕道呢?

    其实这就是董守业的反向思维,对于这次跟白波军的斗智商的情形来看,主要是:你能想到的,我都能想到;我能想到的,你却想不到,只有使用发散思维,利用一些脱离常规的思路,才能做到出其不意,克敌制胜。

    其实董守业这次率大军绕过风陵渡而从蒲坂津登陆,一个是想到白波军有可能狙击自己,第二个也是由于第一次出战,想降低风险,做的十全十美。

    思路的来源还是想到了历史上曹操当年大战马超、韩遂,派徐晃、史涣从蒲坂津渡越黄河而至河西,抄马超、韩遂等人的后路,最终取得胜利的这一典故。使用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才能让人防不胜防。这古代的人虽然聪明万分,但毕竟没有现代人,信息量那么丰富,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一时不查之下,难免会被东昼夜这厮钻了空子。

    孙子兵法曰:“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还是孙子说的好啊!

    '小说网,!'
………………………………

第十三章 到达蒲坂

    一万大军进入蒲坂县城后已经是十一月十七日的下午了。此时蒲坂县的城门并无人马把手。事态紧急,董守业也不好啰嗦耽搁,只好让大军进城。具体情况等进城再说。

    一众人马到了县衙门口,看到县衙被一群人围住。里外不通,只见那群人约有五六百,家仆模样,各个拿剑持枪,拿着武器耀武扬威。一看这些人的模样,跟那些大天朝的城管似的,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董守业一看,情况不对,便出声问道:“此间发生何事,为何拿着刀枪围住县衙,你们领头的是谁,让他答话。”

    那些家仆倒是不知死啊,只见那像是领头模样的家仆,出声喝道:“你是何人,胆敢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