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儁见到自己最为信任的部曲,自己的依仗也失利,不禁气馁不已。
想要强攻徐荣,却也知道是个必败的结局,毕竟徐荣的军力是其军力的二倍,本来董卓给朱儁调拨士卒的时候就是留了一手,没有对朱儁绝对信任,现在麾下是这样不可完全信任的士卒跟徐荣麾下的精兵斗,那纯属是找死。
而朱儁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双方除了硬碰硬,没有其他花哨可以整。
最后,朱儁听闻董卓派遣援军支援洛阳,觉得到时候大队人马来了,自己更加是没有机会,还不如趁着大队人马还没来,自己先行逃跑,那样还能有一线生机。
无奈的朱儁确定自己想要把部队带出洛阳时不可能的了,于是只能是放弃部队,自己只身带着几十个亲信,夜里化妆潜逃,离开洛阳。
徐荣在前几天感觉最近朱儁没有再联系自己,没出什么幺蛾子,感觉有些奇怪。又见洛阳城内的朱儁好久没有动静,便再次安排人查探,最后才发现朱儁已经离开洛阳。
后来朱儁再次集结部队,东山再起的时候,再次与西凉军相遇的时候。徐荣才知道那时的朱儁是从小路投奔荆州去了。
ps:感谢beimingyu2011大大一直以来的鲜花支持'小说网,!'
………………………………
第三十一章 收编
董守业听完徐荣讲述事情的经过之后,对徐荣说道:“徐将军,此次有不战而屈人之兵,深得兵法精髓啊!”
徐荣赶进谦虚道:“公子过奖了,此乃末将分内之事。”
董守业又问道:“徐将军,不知目前洛阳还有多少人马?”
徐荣答道:“本来朱儁的麾下应该是有七千人左右,其中丞相给其调拨了五千,朱儁自己的部曲有两千人。而朱儁麾下的两千人中有一千人是其常年跟随的心腹,剩下的一千也就是上任河南尹之时,朝中与之交好的一些公卿,以及一些世家大族资助了其一千人马。最近末将与朱儁对抗。朱儁的心腹部曲损失不少,只剩下五百多人,现在也已经几乎是全部消失,估计是分批潜逃了。现在洛阳城内估计还有六千人马。”
董守业一听,也是一股不少的人马,于是开口说道:“若是现在本公子想收编这些人,此事是否可行。“徐荣想了想,答道:“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丞相在给朱儁调拨人马的时候,拨了一校西凉军,又从原先的洛阳守军中调拨了一些组成一校人马合起来总计五千人。西凉军自然不必多说,整编起来没有任何问题。而洛阳守军中一部分是来自于之前的执金吾和城门校尉。执金吾麾下有缇骑(骑兵)四百、持戟(步卒)六百,不过缇骑多是富家子弟组成,持戟都是出身寒门。后来洛阳城大乱之时,这些附加子弟都跑光了,只剩下几十人和一些马匹,倒是持戟基本上都在,总计有六百多人的样子。城门校尉麾下的城门屯兵也是一样,在洛阳大乱时也是逃了不少,原本有三千六百人(城门校尉专门负责洛阳城门的守卫工作,总领洛阳十二城门司马,十二城门每一城门设一城门司马、一城门候,把守城门,领兵三百),洛阳大乱之后还剩三千多人,从中调拨了一千九百余人。至于公卿士族赠送的一些私兵,现在不过是一些无主之兵,收编非常容易。公子,以上便是朱儁麾下兵马的全部构成,请公子定夺。”
其实,董守业知道关于洛阳守军的那部分,自己的便宜老子董卓将其调出,然后安排麾下的西凉军接替其职务,以便其更好地控制洛阳,控制小皇帝。这个大家虽然是心知肚明,但也不好挑明。
董守业听完,便说道:“徐将军,这部分人马,你先整编,现在本公子手下也没有合适的人手。徐将军久经沙场,对此事应该是驾轻就熟,此事就又有劳了。”
徐荣抱拳行礼道:“末将一定不会辜负公子的信任,好好办理此事。”
总体来说这种成建制地收编部队的方法无外乎两种:
一种就是隶属关系全部解散,重头开始编组。这种方法简单、粗暴、省心,而且花费的时间特别少,收编过后也可以使那些被整编后的战士有一定的战斗力,虽然不是百分百的战力,但是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聊胜于无,主要作用也就是起一些辅助作用,干一些帮忙运送一些辎重、粮草之类的活儿,在一个整个的大的编制里编制里作为辅助兵,或者是作为预备队,一般战斗不上战场,等到实在无人可派,或者是敌人已经溃散的时候,主力部队需要休息的时候,派上去参与追击,打打酱油,捞一些战功,替换一下主力部队。这种情况一般比较适合对于不熟悉的部队或者是投降的部队。这种情况也是经常是在作战期间,就根据具体情况情况着手更改隶属关系,始终保持下级部队在上级指挥部的指挥范围之内,始终保持下级部队与上级指挥部距离合理。这样才能将整编后部队的战力最大化,而且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是这种重新打乱编制的部队,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经过一定时期内的规范训练,也可以形成相当的战力,毕竟队伍里老兵比较多,有一定的战斗经验,以老带新,可以快速适应训练,而且即使是到了战场之上,队伍中的一些老兵油子也可以让一些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快速适应战场的高压、残酷环境,在日常的训练中,也可以对新兵进行心理辅导,给即将上战场的新兵做好心理准备。
第二种就是成建制地加入到整个军事编制的战斗序列中,比如原先董守业的麾下是西园八校尉,每校人马二千五百人,现在另外有一校或者二校的人马需要整编进入董守业的麾下,那董守业就可以直接将这一校、二校的人马直接加入到自己的战斗序列中,变成西园军的第九校人马,或者是第十校人马。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直接委派一个或者两个校尉,给他们的麾下增加一校人马归他们统领。当然这种情况比较适合一些相对熟悉的兵马,比如说从徐荣或者一些其他西凉军将领的麾下调拨一些人马,这些人马是己方的友军,自己对这些人马也是比较熟悉,两方无论是各方面都是比较熟悉,那这种整编就比较方便了,只需要一直调令就可以了。但要是整编一些陌生的部队时,那这种情况风险就比较大了,万一这新加入的成建制的部队临时反水,那将会造成部队内部的极大混乱,对于部队战力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而且陌生的部队不熟悉自己的战法战术、以及战斗特点,指挥运转会相当不灵,整体来说部队的增加指挥是累赘,而不会带来部队战斗力的增加。
现在,朱儁逃走之后留下的六千多部队则是两种情况都有,首先其部队构成比较复杂,成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中有一校人马也就是二千五百人是来自于西凉军,是董守业便宜老子董卓麾下的直属部队。另外一校人马是来自于原先负责拱卫洛阳的北军,其内部仍旧有两个系统,一个是隶属于洛阳城城门校尉麾下的城门守卫部队,主要是十二城门司马统领的一千九百名看城门的城门兵,一个是隶属于原北军,执金吾统领的缇骑(骑兵)和持戟(步卒)总共有六百多人。最后的一千余人就是之前、朱儁留守洛阳时一些世家大族赠送他的一些私兵,这些私兵的建制,指挥更加的散乱不堪。
徐荣接到董守业整编部队的命令之后,本来想自己亲自去洛阳收编部队,但是由于时间问题,以及现在大军即将开赴战场,各种烦事缠身,各种琐碎事务需要处理,一时之间也脱不开身,于是便派遣自己麾下的大将李蒙具体负责此事。
李蒙跟着徐荣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一直是徐荣的得力助手,是徐荣的左膀右臂,徐荣对他也是相当的信任,对其能力也是相当的肯定。
李蒙接到命令之后,也不废话,知道时间紧迫,便立刻领着一些人马飞速赶到洛阳城内,到了部队屯驻的军营之后,直接拿出令牌和调令,开始收编部队。
令李蒙比较高兴的是之前隶属于西凉军的那一校人马的统领校尉竟然与自己还是个老熟人,之前在追随董卓在西凉战场浴血奋战时,二人还曾并肩作战过。这个校尉麾下的一些将官中也有不少是自己的长官徐荣将军的手下,好几个人都是被徐荣提拔起来的。而且这个校尉也算是董卓的心腹,之所以把他派在朱儁的麾下,就是为了掣肘朱儁,防范朱儁。
李蒙一看,既然是熟人,那事情就好办多了,当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