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董卓之子-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淮蟛恍〉墓俣T诓⒅菥谐雒蠡故羌绦毂诙≡镊庀伦髡健

    后来,由于大将军何进有意组织新军,而此时的并州丁原与何进交好。丁原便向何进推荐了张辽这个年轻人,并把张辽派到京城作为何进的部下。何进见到张辽以后也是十分喜欢,对其也算是重用,派他出去河北募兵。

    其实募兵这种事还是比较重要的,夏侯惇夏侯渊都曾经为曹操到扬州募兵过,由此可以看出张辽在何进这儿还是混的不错的,而何进对张辽也是非常信任。

    而张辽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为何进招募了千人的部队。在张辽还没有回到京师洛阳的时候,何进却是由于想要诛杀十常侍,在行动中又比较优柔寡断,反而被十常侍这几个太监给弄死了。接着董卓率军进京勤王,何进死后的部众无人统领,结果被董卓吞并。

    这时候张辽从河北募兵返回京师洛阳。却发现洛阳已经被董卓控制,何进的部将也都归属董卓,而此时的张辽之前时接受何进的命令出去募兵,交接命令的时候自然还是得找何进的老部下或者是何进的继任者,所以张辽就归属于董卓了。

    当然紧接着董卓与丁原开始关于京师的控制权发生争斗,结果董卓的部将李肃策反丁原的部将吕布,吕布把丁原杀了,归顺于董卓。

    当然关于张辽是在吕布杀了丁原之前归属董卓,还是是在吕布杀了丁原之后归属董卓,这个咱们无法考证。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丁原自从把张辽推荐给何进,张辽带兵归属何进之时,从编制上来讲,张辽已经脱离了丁原的并州军系统,而归属于何进的中央军。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张辽在董卓与丁原争夺洛阳控制权时,张辽是属于中央军系统的,而此时董卓已经控制了中央军,所以从编制上来将张辽是董卓的部属,与丁原的关系之能是有旧交,顶多可以说张辽出身是并州军,欠了丁原一个举荐的人情,而不是丁原的部下。

    即便是丁原被董卓所杀,张辽顶多是为自己的前上司或者好友感到可惜或者难过,基本上没有任何理由为丁原报仇。更何况丁原是被自己的部将吕布所杀,这属于并州军内部的内斗,虽然其中董卓的关系重大,但是董卓只是间接杀害丁原的凶手,吕布才是直接杀害丁原的凶手。

    在这又得提到三国时期由于之前刘备攻取汉中时,麾下的大将黄忠杀了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而后夏侯霸立誓为父报仇,而后曹魏内乱由于曹氏宗族的领军人物曹爽被司马氏搞死了,大将夏侯霸在遭到司马氏的迫害而领军投降蜀汉时,蜀汉后主刘禅说的一句话:“卿父自遇害於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

    一句话尽消夏侯霸的怨恨和疑虑。

    以刘禅和夏侯霸的事儿来分析张辽与董卓的关系,可以得出张辽绝对不会因为丁原的死而对董卓怀恨在心,而作为董卓的部众会毫不迟疑地执行董卓的命令,毕竟军令如山啊!

    那李儒早把那一万人马调拨妥当,兵马粮草都安排在城东的一处营盘里,只等董守业前来检阅。

    到了军营,那李傕领着一群人,早已在营门外等候,见董守业一到,赶紧上前迎接,正要向董守业介绍众人,却听到董守业说,到营内再介绍不迟,当下不敢怠慢,赶紧迎自家公子入营内。

    到了一路上,董守业将父亲向自己传授的经验,一一与营盘内的情况对应比较,顿时安下心来,对即将而来的征战又有了几分把握。途中董守业若有所闻,李傕必将诚实回答,不敢弄虚作假,有所隐瞒。于是将与李傕的问答谈话、营盘中的情况与自己父亲对照,心里渐渐有谱了。

    到了点兵校场以后,董守业四处看了一圈,示意李傕想自己介绍营中的诸位将校。

    李傕当先手指一人,道:“公子,此人便是公子的军司马,军师口中的张辽张文远。文远,还不快来不见过中军校尉董白董守业公子。”只见那人越众而出,屈膝抱拳道,末将张辽张文远,见过校尉。”

    董守业一看此人国字脸,微紫面庞,面如紫玉,目若朗星。身高八尺有余,形貌甚伟,一表人才啊!赶紧上前扶起,道:“文远兄真是一表人才啊,不知年齿几何啊?”

    张辽连道不敢,回复说到:”回禀公子。张辽今年是二十一岁,正是虚度二十一个春秋!”

    这哥们儿挺自谦的啊!

    张辽也觉得公子此举略显轻浮,毕竟自己身份与董守业的身份差的太远了。可惜张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有如何的牛逼,多么的让人侧目,多么的让人不可忽视。别说说几句客气话了,就算把心肝儿掏给他看看,董守业都能下了决心。

    董守业有道:“小弟今年一十七岁,文远兄大我三岁,你我一见如故,从今以后,我当以兄侍之。”

    张辽顿感莫名其妙,但是已经知道董守业身份高贵,当下也不敢得罪,口中却连到不敢,答道:“承蒙公子不弃,张辽感激不尽但是上下尊卑,长幼有序,卑下不敢僭越。”

    董守业笑了笑说道:“文远兄不必过谦,我素知文远兄在并州北方草原的大名,文远兄勇武无匹,威震边地石是难得的良将,我称你为兄,反是我这无名小卒,高攀你这威震边地的勇将了。”

    张辽一听此言,顿时豪迈大笑道:“些许小名,何足挂齿,承蒙公子不弃,必将与公子一起,荡平蛾贼,建功立业。”

    董守业这厮没听到张辽说什么愿效犬马之劳之类的话,略微有点失望啊!不过也没表现在脸上。

    但是想想人家张辽张文远作为千古名将,怎会被你简简单单的几句客套话就能收服了呢?要真是这样的没骨气的话,也成不了千古名将了。

    看来以后还是得拼命努力,就跟曹操对待关二爷那样上马赐金,下马赐银,把他给伺候的舒舒服服的,让他不断的增加对自己的好感,争取早点成功把张辽收服。这可是以后的一大保障啊!

    从此二人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一起练兵,一起练武,一起喝酒,一起吃饭,朝夕相伴,形影不离,这是后话。(本来想写像刘备那样的食则同桌,寝则同席,同榻抵足而眠的,但是,想想两个大男人睡在一张床上,也太是基情四射了)'小说网,!'
………………………………

第十章 整军

    紧接着李傕又向董守业介绍了其他一种将校,只是这些人的名字大多在董守业的脑海里没有印象,还有几个校尉、军司马的相对算是高层领导人,他们的名字在董守业的脑海里也是没有一点儿印象。心里估计没什么特别的人才。便只是简单招呼一声。

    倒是李傕这哥们儿有点儿意思,家里的老少爷们儿貌似都来了。

    好几个都作为底层将官,有李傕的从弟李应、李桓;李傕大哥的长子李利,李傕大哥的次子李暹,李傕的从弟李维,李傕二哥的儿子李进,还有李傕的外甥胡封。

    看的董守业的心里一直想笑,这真的是李家军啊!也难怪历史上李傕打仗打得很猛啊,手底下的将领都是自己的兄弟子侄,打起仗来那还不是同仇敌忾,团结一心。

    将领都是自家人,部队指挥起来肯定是有如臂使,高效无比。

    不过也没有表现出来,这种事在古代也属平常,毕竟有句老话作为这种情形的理论支撑,正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傕这又是弟弟又是侄子的看起来就像是玩儿“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调调。

    李傕字稚然,要说也是一员良将。

    历史上先是牛辅在河东镇压白波军失利,反而被白波军所败,而此时董卓正是派遣李傕出兵河东,击溃了肆虐河东的白波军,导致白波军只好向河内,东郡等地流窜。

    李傕作为董卓手下第一强军灰熊军的统领,绝对是董卓心腹中的心腹。虽然执政能力一般,但是在军事方面绝对是可圈可点。

    在董卓死后,李傕等人成为西凉军队的实际领导人,他率领西凉军攻破吕布防守的长安。又率军在长平观附近击败了马腾、韩遂组成的联军,马腾、韩遂在战败之后不得不回西凉。又东阻曹操,让曹操几年间都不能西进长安。就连当时的宗室刘艾都说江东猛虎孙坚在用兵打仗方面不如李傕。

    出乎董守业意外的是之前摔倒那天在郊外寻找自己的那个骑士赵虎也在,居然还是个领着一百多人的骑兵队长。赵虎属于董守业的亲卫,率领的军士都是平常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