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两口瞄见了沙发旁边立着的大行李箱,以为这未来女婿要来家中住,都心领神会地笑了。
“小健是吧?来,喝茶,这还有点心,还有水果。”媛媛妈妈乐得合不拢嘴。
原来这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这句话真不是瞎编,估计每个丈母娘都是这样的心态。
“谢谢阿姨!”小健懂礼貌、嘴甜。
媛媛妈妈听了心里特别满意。
人和人之间的缘分特别奇怪,不说男女间有一见钟情,就比如陌生长者和年轻人之间,也有一种一见欢喜的缘分。
袁晓峰刚才站在门口看着小健就呆住了,他心里也认定这将来会是自己的女婿。
没有理由,就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
看着这小子举手投足间,似乎相当熟悉,也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
“小健呀,你家中有些什么人呀?”他暗暗的让自己稳住神。
他知道,不能让年轻人笑话自己竟然会激动得连说话都不会了。
“叔叔,我的家中还有父亲和母亲,哥哥和姐姐早已成家,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小健规矩地回答。
“哦,好,好!父母双全。”袁晓峰对这个回答很满意。
“听媛媛说,你是在美国长大的?”他又问。
“是的,叔叔,目前在香港工作,将来或许会到内地来发展”小健谨慎地回答。
父母亲交代他,中国内地的一辈父母,包括他们自己,都不愿意让儿女远离家门,战争年月那是无奈。
中国人讲究父母在,不远行。
和平年代的父母们肯定是不希望女儿嫁到香港或美国去的,丁伯豪和青宁要儿子表态自己有可能会到内地来发展。
当然,这句“将来或许会到内地来发展”,是有前提的,那是在和媛媛的事儿有眉目的情况下。
恐怕自己的父母亲大人真会支持他们留在中国、留在内地。
“好!嗯年轻人就应该有这理想,你们在国外再好,那也是别人的底盘,咱们的根在这儿,这儿才是咱们的家!”
袁晓峰边说这话,喉咙边有些发硬起来。
他又想起了当年那些熟悉的人,他们都去了台湾,假如还活着,恐怕也时常会想着回家吧?
“叔叔,你也喝茶。”小健听出面前这位老人的声音突然有些变了。
忙端起茶递给袁晓峰。
“好好,对了,你在美国长大,你的中国话说得这么好,在家都是说中国话吧?”袁晓峰盯着这个面容有些熟悉的年轻人问。
“是的,我的父母亲、哥哥姐姐们都是说故乡这边的话。”小健一下都不敢分神。
他觉得媛媛的父亲实在太有意思了,突然问这事儿,突然问那事儿,不认真听你还回答不。
“父母亲不反对你回到中国来?”袁晓峰用了个“回”字。
“不反对,他们相当支持我,还规定了不许我和哥哥娶外国女子,我嫂子也是华人。”小健连忙回答。
“是嘛?你的父母倒是爱国呀,他们在美国是做什么的?”袁晓峰赞叹完又问道。
“我家是做小本生意的,家里经营超市”这话是父母亲的交代。
他们怕儿子的对象家里介意国民党军人,让儿子千万不能说,只说家里经营超市就好。
因为小敏和小捷姐弟俩这些年的确开了好多家连锁超市。
“哦,做生意好呀,好呀!咱们国家以前是仕、农、工、商,做官最好,这个到什么朝代都一样,不用说。”
“农民也不错,有天有地有饭吃,买卖人排在最后一位。如今不同了,人人平等,买卖人吃香了,有钱了。”
袁晓峰陶醉了起来,嘴闲聊着这些话,心里想到的是自己这把年纪了,几个老头老太还一起办厂子。
不光办起了企业,还搞得红红火火的。
“是是是”小健根本不理解面前这位老人的话。
但是出于礼貌,他连连应声,还外加点头。
“爸,您就别问这些了,闲聊别的吧。”媛媛有些不满,这么盘问她担心小健会回答不来。
“不不不,聊这些挺好,我很喜欢听叔叔说的这些”小健忙制止她。
!网永z久2免。费7看
“你看,还是人家小健懂事儿。”袁晓峰眼睛故意瞪着女儿。
“好吧,那你们聊吧,我和我妈聊,您可别欺负小健啊。”媛媛到对面的沙发和母亲坐在一起。
“果然是女生外向,这就帮了,我可是你老子!”袁晓峰极为不满。
小健见了心中乐了,莫非他们这一代人都这脾气?自己的父亲也常常是这口气和自己说话。
“叔叔,您也喜欢字画呀?”小健看见墙的“仁义”二字。
他不太懂字画,但是他从小也练过书法,父亲手把手教他写字,写得最多的就是这“仁义”二字儿。
“字画?哦哦哦,对对,这可是我珍藏了几十年的字了。”袁晓峰转过去看着墙的字画说。
“你这幅是哪位大家的墨宝?”小健站了起来,感觉这字好熟悉。
“唉说是大家也不为过,他若是从文,应该就是大家了”袁晓峰自言自语道。
“叔叔您说什么?”小健没有听太明白。
“哦,没什么,我是说,这俩字儿是我的好兄长写给我的。”袁晓峰连忙解释。
“原来是这样。”小健心里有些莫名的失落感。
刚才觉得这字画很眼熟,这会儿听袁晓峰说是他兄长写的,那应该是中国汉字写法都一样吧。
“你也喜欢写大字呀?”袁晓峰问,大字是当地人的说法,意思就是书法。
“是的叔叔,从小我父亲就教我写。”小健兴奋地回答。
这两个字写得太好了,要是拍回去给父亲看,他一定会有棋逢对手的感觉。
“哦你的父亲是个爱国的人呀,不忘本。”袁晓峰再次夸他的父亲。
小健想了想,恭敬地问道:“叔叔,这幅字画我能拍一张照片吗?”
………………………………
第409章 见面礼
“怎么?你也喜欢这两个字儿?”袁晓峰有些激动了起来。
不知道是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之感,还是欣赏这年轻人也喜欢书法。
总之,他内心有着特别的感慨,他自己的儿子就不喜欢书法,这点儿大概象他们的母亲吧。
突然家里多了个和自己有着共同爱好的年轻人,他能不兴奋起来么?
“是呀,这两个字写得可真好。”小健赞叹道。
“好好,你拍,你随便拍。”他高兴地站了起来,把小健也拉了起来。
“叔叔,我拿一下相机。”小健指了指行李箱。
他走到行李箱前,打开箱子,把母亲准备的一大箱礼品全拿了出来。
“叔叔,这些是给您的。”
“阿姨,这些是给您的。”
“媛媛,这是给你的。”
“”
一会儿工夫,一箱子的礼物全都分完了。
袁晓峰和老伴推辞着,既有些不好意思拿、内心又特别高兴。
眼看着女儿都成大龄姑娘了,老两口每天都盼着女儿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象,早些嫁人,没想到这未来女婿都来了,还带着这么多的礼物前来。
媛媛特得以地抱着礼物,红着脸站在一旁。
“哎呀你这孩子,来就来了,买这么多东西做什么?太破费了。”袁晓峰和老伴儿一个劲儿地说。
“这些都是我的妈妈准备的。”小健见他们二老没有排斥自己,内心已经高兴得几乎快跳出来。
“对对,你还要拍照,来,你来拍。”袁晓峰平时也不习惯太过于客套。
立即就转移了话题,指着箱子里露出的照相机说。
“好。”小健玩腰拿起相机。
他对着“仁义”两个字连拍了好几张,拍得袁晓峰和老伴儿有些心疼。
“这孩子,一幅字画拍一两张就好了,拍这么多张多浪费胶卷呀。”他们为小健着想。
“叔叔、阿姨,不怕的,我带了好多胶卷来。”小健明白他们的意思,心里特别感动。
他这次来不光是来向媛媛当面表白,也是来按照父母前的意思来“提亲”的。
父母亲无论在美国居住多少年,都还是保留着故乡的习俗。
他们二老的思想观念一点儿都没有变。
用丁伯豪的话说: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和民俗文化,为什么要因为居住在国外就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