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了村,小健已经是气喘吁吁,坐在村里的一块大石头上休息起来。
他突然想起,刚才竟然忘记问杨大爷他们家亲戚叫什么名字,这可如何找起?
他想了想,站去起来朝有人的地方走去。
好在这个村子极小,看着房子也就十几户人家的样子,要问应该是很好问的。
他拉住一位扛着锄头的年轻人问:“你好!请问一下,咱们这村子里有谁家是和山下的杨大爷家亲戚的?是杨大爷叫我上来找。”
年轻人摇摇头,说:“这我就不知道了,谁家有什么去亲戚我懂,但是姓甚名谁我倒是不知道,你再多问问别人吧?”
小健道过谢,又继续往里走,看见一位白胡子老人坐在家门口,他走上前去问。
“老大爷,我想问一问,您这村子里有谁家是和山下那村子的杨大爷家是亲戚的?”小健恭敬地问道。
“什么?山下的杨老大吧?”白胡子老人问道。
“对对!”小健这下差点儿兴奋得蹦起来,忙坐在老人身边说:“老人家,您也认识杨大爷?”
“自然认识啦,那是我亲戚,你要找的人是我家么?”老人反问。
“哎呀是是是,正是您家。”小健恍然大悟。
“你找我有什么事儿么?”老人眯缝着眼问他。
………………………………
第392章 问到了
“老人家,是山下的杨大爷让我上来找您的。”小健恭敬地说。
“哦哦,亲戚啊,那来来,进来进来。”老人忙把小健拉进家门。
老人的家极简单,住的是旧式的老屋,院子倒是收拾得极整洁,老人拿一块破布在一张板凳上擦了又擦。
“来,后生,这边坐。”老人拉着小健的手说。
小健道过谢,在凳子上坐了下来。
“老人家,您怎么称呼呀?”小健想了想问。
“我呀,小名儿叫小四子,村里的后生都喊我小四爷。”老人笑得很腼腆。
“好好,小四爷,您家里几口人呀?”小健先和老人唠家常。
“我家呀,一儿两女,女儿都嫁外村,儿子在镇上的医疗站工作。”小四子乐呵呵地说。
“哦,那您家里就您和老伴儿在家了?”小健随口说。
“唉,老伴早几年没了,走了。”小四子的脸上顿时蒙上一层悲哀。
“哦”小健心里埋怨自己瞎闲聊,谈到这么一个令老人家难过的话题。
但是心中又有些疑惑,山下的杨大爷不是说夫妇俩都还健在吗?
难道是找错了?不是这家?
“没事儿,人总有一天要走的嘛。”老人倒看得开,问道:“后生,你上山来找我是为什么事儿呀?”
见老人自己问到正题,小健也就不再拐弯抹角了,不管是不是这家,先把事情的原因说说,既然来了,多打听一些人也不是坏事儿。
“小四爷,您还记不记得解放那会儿,常有江西到福建的过路人呀?”小健试探着问。
“有啊,哎哟,可多了,隔三差五就能看见。”小四子摆着手说。
“那过路的人会在咱们村留宿吗?”小健又问。
“留宿的当然也有了,只不过极少数,我家就有过客人来留宿。”小四子开始有些兴奋起来。
“哦,是吗?小四爷,那您能说说不?”小健内心激动起来。
看来没有找错人,杨大爷或许是年纪大了,忘记事儿了,记错了。
“后生,你是为这事儿来的呀?那你是做什么的?”小四子疑惑地眯起眼睛问。
“小四爷,不瞒您说吧,我的老家是江西的,我家一位长辈在解放那会儿带着我哥哥到福建来了,我们找了好久,至今没有消息。”小健说着眼圈有些红了起来。
的确,他每年都要往大陆寻找好几回,每回都没有楚惠的半点儿消息。
这个寻找过程说不辛苦那是假的。
“哎呀,你的长辈长得什么样儿?”小四子问道。
“那位长辈,我该叫大娘吧,带着一位小男孩,大概十岁左右,论年龄我得喊他一声哥。”小健思考着说。
他在想,杨大爷说的三个大人一个孩子,会不会是在抚州找到的小圆姑姑他们所说的,爸爸的副官和冬梅姑姑也找到了楚惠妈妈?
“一大一小?”小四子开始沉思起来。
“哦,不不,或许是三个大人,一个小孩儿,您再想想,有没有?三个大人是一男两女,都是年轻人。”小健又连忙补充道。
“三大一小?两个年轻女人?”小四子边想边说。
小健大气都不敢出,直盯着小四子大爷,紧张得心都像是要跳了出来。
“小四爷,借宿的人走时还想送什么东西给您家,但是您和四奶奶都不肯要,有这回事儿没?”他低声提醒道。
“没错!的确是有这么一拨人来我家留过宿!”小四子一拍大腿,开心地说。
“您想起来了?”小健高兴地问。
“我想起来了,那年我父亲还在,正好我山下的姐姐家猪被砸坏了,姐夫就干脆把它宰了,切了一刀肉来,我婆娘闷了饭,借宿的客人吃得可香了。”老人回忆着当年的事儿。
人其实很奇怪,上了年纪之后,哪怕其那一分钟的事儿,后一分钟就忘了个干净,但自己童年和青年时所经历的事儿永远都不会忘。
“那位被其他两位喊作姐姐和嫂子的女子,长得可水灵了,一点儿也不象咱们种地人家的女儿,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小四子完全沉浸在那个时候。
小健丝毫都不敢再插话,他大气儿都不敢出,任由老人慢慢说来。
他知道,虽然老人记忆清晰,但也怕一经打扰,又给忘了。
“对了,后生,你说的送东西,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我出门干活儿去了,我婆娘说的,那是只玉镯子呀,玉镯呀,可值钱了。”
“但是我婆娘死活没有要人家的,把她推出去,关上了院门儿,那位太太就跪在我家门前道谢,道完谢才走的。”
“这过去的大户人家出的小姐少爷们都知书达理,这家恐怕还不是一般的大户人家,知礼节呀,比一般的大户人家还知礼节。”
小四子兴致勃勃地回忆完,才停了下来。
小健忙把桌上的茶碗递给他,小四子咕咚喝了几大口,这才歇了下来。
“后生,你还有什么要问的你问吧,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他意犹未尽地说。
“小四爷,那您和四奶奶知道不知道他们是往哪儿去了?他们走时有没有对四奶奶说去什么地方?”小健细致地问。
“这就没有说了,我从田里干完活儿回来,我婆娘就说客人们都走了,我问他们是要去哪儿呢?我婆娘说她没有问,不干打听别人的事儿。”小四子揉了揉鼻子说。
小健听了,心中有些失落,但是好歹打听了这么久,今天终于在这儿听到关于楚惠妈妈的消息,他心中还是非常高兴。
“哦对了!”小四子突然又喊叫起来。
小健吓了一跳,没想到这老人一惊一乍的声音倒还非常响亮,中气十足的,跟年轻人似的。
“小四爷,怎么了?”他连忙问。
“你要找的那长辈叫什么名字?我突然想起来了,那位太太叫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记得听那位太太喊过她妹妹做冬梅。”小四子高兴地笑了起来。
“冬梅?那是我冬梅姑姑!”小健脱口而出。
“是么?哎呀,真是太好了,原来你还真是来找他们呀?”小四子兴奋得像个孩子一般。
“唉,只是可惜了,不知道他们如今在哪儿?”小健难过得低下头。
“后生,别灰心,一定能找到的,既然他们是往我们福建这方向来了,那应该走得不会太远。”小四子安慰道。
“不会太远?”小健抬起头。
“是呀,你想啊,他们拖家带口的,在我家借宿时已经是体力不支了,我估计他们走到县城就得安家下来。”小四子推测道。
“可是,我正是从你们这儿的县城来的呀哎呀,我只顾奔他们要经过的村庄来找,没有想过县城。”小健恍然大悟。
“后生,那你赶紧的,早些干车回城里去,明日再在城里寻找,多打听打听,一定能找到!”小四子也激动了起来。
“好好,小四爷,太感谢您了!我这就先走了。”小健连忙起身告辞。
“哎哎,后生,若是找到了那位太太,给我来个信儿,我好去看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