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世初唐-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志成:“……”

    自己就不应该对她报期望,她并非对名字含义有啥高见,而是对引用的地名本身有意见,她还对自己阻扰她对王家兼并计划的事情耿耿于怀,地主对土地的渴求有点像猫见到鱼般,永远也得不到满足,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动乱之源,失去土地的人越多,危机就越严重。

    为了建设一个和谐的周边环境,李志成自然不愿意杜如玉乱来,他看不见的地方管不到,也管不了,土地兼并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绝不愿这种事情活生生的发生在自己的眼前。

    还有就是为了结一份善缘,毕竟人家王家将来也出了一名将军,弄的跟世仇似的,从家族长远来看,并非什么好事。

    王庄酒楼虽然名字土了点,但是在人家王家庄的地头上,能最大限度的获得认同感,要是叫何庄酒楼才不是个事。

    酒楼有了王家庄人的参与,进步飞快,以前都见其他两庄建作坊上工的,说不眼红是骗人的,现在轮到他们自己庄上了,自然格外的卖力,希望能尽善尽美。

    李志成有时候很不理解这些古人的思想,人家盖酒楼作坊,跟他们其实半毛钱关系,但是这些人就是傻乐,这叫着主辱臣死,主家红火了,他们就兴奋,完全没有被剥削者的觉悟。

    外来人口增多,自然会拉动地方经济,就连那种驿站边都能形成一个小小的集市,而王家庄有了酒楼和旅馆,只要农户不傻,一定会从客商身上薅点油水下来。

    酒楼的建设不但得到了王家庄户的大力支持,而且同样得到刘仁轨的支持,他连长子刘滔都给派了过来帮忙。

    李志成依稀记得,老刘的儿子好像被人给刷了,连小命都丢了,老婆都被充公了,不过应该不是这个刘滔,毕竟他老子现在不过刚刚升任县令,在大唐只是个小官,他可享受不到父荫入朝为官,等他老子发达了,他的年龄也大了。

    入朝为官的名额应该落入他兄弟之手,所以说有时当嫡长子也不是什么好事,古代人结婚比较早,等他老子要挂了时候,自己差不多也该挂了,要是他老子活的长点,有时候长子比老子还先挂了,根本就没希望继承家产什么的。

    古代的帝王,许多在兄弟排行中都是中上等这个位置,既有长幼优势,又年富力强。刘滔显然等他老子发达了,他应该过了盛年,再入朝为官已经迟了,再说老刘也不知道自己会发达,所以老刘才会把他送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来帮忙,说不定能谋个出路。

    见刘滔真心实意的跟着自己帮忙,李志成心里一叹,小刘跟他老子一样,不是什么简单人物。

    不论怎么说,有了县令的公子在此,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不论什么朝代,衙门口都是难于打交道,就连自己这个有爵位在身的人在很多事情上照样也挺麻烦。

    大唐的爵位跟政协委员差不多,自己可以不买本地官员的面子,同样人家也可以阳奉阴违,给你来个拖字诀啥的,有了小刘在这就好多了,官面上的事情由他交涉,比自己出面更好使的多,再次证明县官不如现管的正确性。

    把事情交给正确的人去做,事半功倍,而自己就可以每天轻轻松松的当起蓑笠翁,独钓于济渠之上。

    嗯,李志成的钓鱼技能也增长的飞快,家中的食谱中多了一些葱爆鳝鱼,油焖河虾等菜品,李志成甚至假公济私的让王玉娘前来学习,引来杜如玉的满满的不满,她将来是经营酒楼不假,不过又不是要当厨娘,干嘛要拉她学习这个,这是培训未来伙伴吗?不知情的人还以为要培训未来婆娘呢。

    对于她的抱怨,李志成只能抬头望头,这娘们太不理解自己的苦了……

    (本章完)
………………………………

第154章 迷茫

    古代建设都靠人担手扛,工期长劳动强度大,弄不好还会出人命,一听到徭役,老百姓都要哆嗦。

    老百姓担负沉重徭役是农业税的一种,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之初,这种以工代税的古老税种才彻底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这种征召民户的劳动是义务的,给国家干工程,很多时候还得自带被褥行李和干粮,像修大运河,长城这类工程,有可能会丢掉小命的,如果是给皇帝修陵墓啥的,这就更坑了,这类民夫既希望皇帝能早点挂了,又不希望皇帝早点挂了(古代礼制,皇帝从登基开始就建筑其陵墓,只要他活着,工程就必须继续,无法结束)。

    万一皇帝挂了,为了陵墓的保密工作,很有可能坑杀工匠陪葬的,干这种工程,生命都没保障。

    当然了,并非每一座帝陵都需要坑杀工匠陪葬,但是毕竟有一种机率不是,顶着这种郁闷的心情干着繁重的工作,更容易累死。

    比如汉武帝的陵墓,就有大型的民夫工匠陪葬墓群,当然不是被坑杀的,而是病死累死的,可想而知,古代徭役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孟姜女哭长城这玩意可是千古流传的,别说是古代了,就算到了二十世纪末,甚至是九十年代,国家已经勉强有了完善的后勤和医疗保障,被抽调干工程的民工,完成工程以后都形同乞丐。

    很多人并不知道,农民工一开始并非指进城务工人员,而是在国家大建设时代,国家或者地方在农闲时候抽调农村劳动力参与国家或地方工程建设的民工。

    呃,话题有点扯远了,参与建设的酒楼的民夫像新社会的民工一样是有补贴的,他们可以选择以工代租,或者直接领取粮食和钱币。

    而且他也不会想国家工程那样过度的压榨劳动力,反头疼的是王家庄的这些农夫有点疯狂,李志成不得不强行减少他们的运动量。

    农民是最朴实的一群人,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插个红旗,谁先干完谁就是红旗手,他们就能豁出命去,而这个时代,为主家争光这个口号,他们同样会豁出命去。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实际上可以反着来看,得天下者,也是得民心者,既然现在的地主封建阶级是统治者,那么至少说明,目前他们还是得民心的。

    王庄酒楼为了标新立异,并没有采用这个时代的常有建筑模式,有了水泥,自然采用砖石结构。

    就以这不同于这个时代的独特结构,可以想象,等建成以后,抱着猎奇的心里,来到此处的客商必然要进来吃一顿饭,要是再引几个著名的文人来此题词啥的,那就彻底的火了。

    这个时代的工匠可不大搞的明白砖石结果的房屋建设,所以最近李志成变成监工,每天提着钓竿经过工地的时候会转一圈,指导一下工匠们的活计,收获满满的敬意。

    自己可是少府,将作,司农监丞,官方代表的是权威,也就是说他是工业,建筑,农业三方面的“专家”,他们自然得听他的。

    指导完工匠的工作后,李志成悠然的前往垂钓地点,刘仁轨却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这让他头大不已。

    李志成实际上对刘仁轨是抱着成见的,成长环境使然,他对任何事情都用最阴暗的心里来揣度,就像他总拿魏徵来举例,他和李二被推举为千古君臣,李志成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来看待的。

    他一直认为,李二从来就没信任过魏徵,魏徵在大唐根本就没担任过行政主官,他对政事只有参议权,没有行政规划和施政权。说白了,采不采纳都看别人,没有任何的决定权。

    魏徵有点像是李二的秘书长,也就是俗称的大管家,看起来什么都能管,实际什么都管不了,众所周知,秘书长不分管具体政务,只是名义上和其他人平起平坐,拥有政事知情权和参政权而已。

    李志成总觉得刘仁轨做事,掺杂了太多的功利性在里边,这是标准的政客思想,他很不喜欢,当然,也说不上反感,一名从政者,如果没有功利心在里边,那是理想主义者,在官场是混不下去的。

    铁面无私的包拯都他娘的知道变通,搞出打龙袍之说,要是真的铁面无私,直接按着皇帝打一段才是,对于上官犯错,他照样要相护,甚至讨好。

    “我曾经是县丞的时候,就研究过你们何庄。”刘仁轨首先开头道。

    “哦”李志成有点奇怪的望着他,本来以为他要说那些修桥的事情,他竟然莫名其妙提起自家庄子。

    “说真心话,我很不认同你的做法。”刘仁轨接着说道。

    “……”李志成脸都黑了,这家伙找自己竟然为了说这个,感情要跟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