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袁慰亭,他不是什么大问题,他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转运官,之前也没有带过大军的经验,朝廷现在不大可能把一支新军交到袁慰亭手上。”不是石云开没把袁世凯放在心上,实在是袁世凯现在还没有和胜军相提并论的资格。
现在的情况和原本的历史已经大相径庭,历史上袁世凯编练新军,那是在清廷是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算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现在战况比历史上好得多,不仅左宝贵没死,还多了胜军这个搅屎棍子,袁世凯想要和历史上一样顺利掌控新军,实在是难上加难。
“袁慰亭在朝鲜一待就是12年,早年就有人弹劾此人‘侈然自大,虚骄尚气’,实在没办法就拿这个借口继续炒冷饭。我听说开战之前袁慰亭多次请求回调,甚至到了‘乞骸骨’的地步,这眼看病得要死的人,一回国就活蹦乱跳,有点不正常吧。”石云开摸着只长了几根绒毛的下巴,作远筹帷幄状。
只可惜,这双滴溜溜乱转的眼睛出卖了他,活脱脱一个狗头军师。
“可惜咱们和翁大人不熟,如果翁大人肯施以援手,这镇武军就没跑了。”石耀川扼腕叹息。
“也不能说不熟,翁大人不认识咱们,总是认得银子,再说了,这等小事,也没必要找翁大人出头,找上三两个御史就行,花不了多少银子,咱又不是要把这俩人一棍子打死,只要不给咱添乱就行。”石云开盘算着,盛星怀那里应该还有个几万两,这些银子别说收买两三个御史,收买翁同龢都够了。
“御史”这个职位很神奇,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风闻奏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别管有什么事,只要我听说了,我就能检举揭发你,至于能不能查实,那是朝廷的事,我只负责检举揭发,对于内容的真实性不予考虑。
说白了,御史就是一群疯狗,逮着谁咬谁,看谁不顺眼咬谁,听说谁不顺眼咬谁。
“如此甚好,等会你去找薇荪,你们俩把这事儿合计合计。”石耀川连连点头,张嘴就把权力放给了石云开。
“为啥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都让我们俩去干?我们俩很像小贼?”石云开现在不相见盛星怀那张写满了“羡慕嫉妒恨”的老脸,有这功夫,还不如去找金惠馨诉诉衷肠呢。
“哇哈哈……”石耀川一贯的恶形恶状,小舌头闪闪发光。
“你们俩不像小贼,你们俩就是小贼,还是俩黑心的小贼。”左宝贵也不客气,毒舌起来能毒死人。
“我……”石云开面色变幻,终究还是没能艹出来,惹不起躲得起,干脆拱手告辞:“既如此,那我就去找盛小三。”
后堂,盛星怀躺在一张竹椅上,两名侍女围着他又是揉肩膀,又是捶腿,摆足了大爷架势。
“你这不行,劲道不够,还要多搞出来点事,比如依克唐阿吃空饷拉,御下不严拉,军纪败坏拉什么的。至于袁慰亭,想搞他更简单,一个贪污粮草,私售军资的名义就能让他进大狱。”盛星怀听完石云开的借口,立即连连摇头,一连串更严重的罪名脱口而出。
“我靠,左大人说的没错,你丫就是一小贼。”看盛星怀这样子是要接手,石云开乐得轻松。
“我呸,这又不是我说的,这是人家御史说的,人家有‘风闻奏事’的权利。”盛星怀懒洋洋的笑骂一声,就像只脱了骨头的猫。
真是不要一张脸……两张脸。
………………………………
第136章 尘埃落定
两天后,一则流言突然在一夜间传遍京师。
黑龙江将军,发什尚阿巴图鲁,新编镇武军统领人选依克唐阿因为御下不严、纵兵劫掠、谎报军情、私售军资被革去顶戴花翎,不日即将押解到京,交付刑部处理。
京师顿时陷入莫名的恐慌之中,依克唐阿乃是军中悍将,他所任职的黑龙江更是旗人的发源地,事发前依克唐阿正在平壤抗击日军,这堂堂的统兵大将居然因为些许小事丢官罢职,临阵换将不仅兆头不好,也给老佛爷的六十大寿蒙上了一层阴影。
事发突然,清政府还没有反应过来,这则消息就传遍了京城。就在清政府想要澄清事实的时候,又一则流言传遍京城。
帝国子爵、新任总兵、镇武巴图鲁、胜军副统领、前阵子在朝鲜立下大功的石云开居然意图谋反。据说石云开已和其父记名提督石耀川一起下了大狱,正在前线作战的胜军也已经一哄而散,不日,石云开就将和石耀川一起退出菜市口凌迟处死。
你妹啊,这消息更是耸人听闻。老佛爷刚封了石云开子爵,又赏了巴图鲁称号,还赏穿黄马褂,准紫禁城骑马,可以说是圣眷正隆,是谁如此不知死活,敢编排朝中重臣?
就在被责成处理此事的总理衙门正手足无措的时候,又一则流言传遍京城,据说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在黑龙江颇具人望,有“东北三省海外天子”之称。
当天晚上,身在平壤的依克唐阿就发来电报,求朝廷另选贤能,担任黑龙江将军,他本人则因年老体衰,请求“乞骸骨”。
刚过了一晚上,又一则流言新鲜出炉,帝国子爵石云开在平壤统兵作战的时候,曾下令屠杀日军俘虏,并且连一并俘虏的各国洋人也不放过,一并杀了个精光。如今各国洋人大怒,要求清帝国惩治罪魁祸首石云开,否则的话,那凶神恶煞的英吉利人和法兰西人就要效仿前朝庚申年间的旧例,出兵京师,将罪魁祸首石云开缉拿归案。
热,这下字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热闹了。清国没有外交部,只要牵涉到洋人,一应事务都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处理,这下子连京城的各国公使都发函询问有无此事。
话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原来的头,就是庆·亲王奕劻。但是就在不久前,奕劻不知道得罪了那位大神,被革去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职位。所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现在的头,乃是恭亲王奕訢,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鬼子六”。
看到各国的公函,奕訢终于感到事态严重,一边下令彻查,一边上报老佛爷和光绪,请求尽快确定镇武军统领人选,以平息流言。
这时,才有一则流言传出,原来镇武军统领的职位,有三位候选人,其中一位是身在平壤整天嚷嚷着要辞官回老家的依克唐阿,一位是天天跪在宫门口等候处理的石耀川,另一位则是名不见经传的袁慰亭。
啧啧啧!
你说,这三个人抢官坐,两个人被漫天的流言逼得想上吊,最后一个隔岸观火渔翁得利,是谁在暗中搞事好像已经呼之欲出。
袁世凯也不是软柿子,一边上表自辩,一边同样选择“乞骸骨”,而且“乞”的很彻底,据说现在已经返回项城老家,家里人正在操办后事……
十月初七,就在老佛爷六十大寿的前三天,一则刊登在美国《纽约时报》上的新闻传遍了京师,其中头版头条格外显眼,用加粗的黑体字醒目的写道《将军的宿命》,这是来自于《纽约时报》战地记者凯瑟琳的新闻报道。
在这则新闻通稿中,凯瑟琳对于胜军统领石云开极尽溢美之词,不仅将石云开比喻为“远东清帝国最具天赋的将军”,还将石云开和美国南北战争中的传奇将领罗伯特·爱德华·李进行了一番比较,最终的比较结果令人吃惊。同是以寡敌众,同时以少胜多,区别是石云开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而罗伯特·爱德华·李最终不敌。
这则新闻以惊人的速度传播,《万国公报》和《申报》以最快的速度转载了这则新闻,并且紧急编纂了副刊,对胜军、石耀川以及石云开加以详细介绍。
新闻传开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石云开也第一次以“国家英雄”的伟光正形象出现在清国百姓面前。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关于镇武军统领的位置似乎已经没有了争议的必要,各种流言也在总理衙门的强烈制止下渐渐归于平息。
十月初九,光绪和慈禧接连发布了一连串的人事任命,快刀斩乱麻的平息了关于镇武军的流言。
原直隶提督叶志超因作战不力,临阵脱逃,被革去顶戴花翎,交由刑部候审。
原盛军统领卫汝贵,作战不力、御下不严、纵兵劫掠、私吞军饷,被革去顶戴花翎,押赴京城,交由刑部处理。
记名提督,原高州镇总兵左宝贵,因作战奋勇,功劳卓著,接替叶志超的职位,担任直隶提督。
记名提督,总兵石耀川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