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看到我们在恩爱啊!”
“恩~呃,不对!什么我给你恩爱啊!在乱说,不理你了。”苏雅说着就生气地转过身去,不理采刘源。
“怎么了,我说错了吗?”刘源一本正经的说道。
“对,表哥,你没有说错。你错就错在,不应该在小孩子面前秀恩爱。”这时旁边和小天玩耍的赵灵儿突然来了句。
“嗯嗯~”陈雪琪也点头同意的应道。
“切~好吧,以后我们没人的时候再来,嘎嘎……”
“源哥,你,认真的?”苏雅听了刘源的话,突然转身来了这么一句。
呃~
苏雅突然严肃认真的来了这么一句话,让刘源被说懵了,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噗嗤……
“嘻嘻……源哥,我开个玩笑的,瞧你那样,懵了吧!”苏雅看到刘源那傻样,半天不说话,失望的同时调戏了下刘源。
“哦~你找打,看我的无敌瘙痒痒。”
“嘻嘻,咯咯……哈哈……,投降,投降了。源哥,我怕痒,饶了我吧。”
“知道我的厉害了吧!嘿嘿……现在我知道你的软捏了,以后你可要对我点了哦!”
“好啦!知道了,我一定对你比对我自己还要好,这总该行了吧。”
“恩,这还差不多,嘿嘿……”
恩哼~
“那个,不好意思啊!打扰两位调情了。不过王导说,既然源哥你已经来了,那我们可以上车等会儿就走了。”这时,李伟再次走过来,不时适宜地说道。
“你~小李子!”刘源咬牙切齿地说道。
“源哥,什么事?尽管吩咐小的。”李伟装作一副狗腿的样子,连忙跑过去谄媚道。
“呵呵~~你想不想向我表妹她们一样,有灵敏的身手啊!”刘源脸庞微翘,鼻子微抬,很是牛气地说道。
“想啊,想啊!”李伟听到刘源这话,被诱惑到了,急忙点头答应。
“想?那是不可能的了。”刘源看到李伟欣喜的模样,还不待他高兴两秒,就把他的美梦给破灭了。
“啊!为什么啊!源哥,我没有做对不起你的事啊?”
“没有,难道你不知道,你已经打扰我泡妞好几次了吗?要是学了我的功夫,那还不翻天,不还跟我抢?”刘源故作刁钻地说道。
“啊~我冤枉啊!我,我也不是故意的啦!嘻嘻……源哥,以后要是你泡妞,我就在一旁看着。哦不!是躲得远远的,不在打扰您了。还有您的吩咐一定惟命是从,马首是瞻。就算是王导来了,也不听他的,您看这样可以吗?”李伟这次是真的谄媚,不是故作谄媚地说了。
“恩,这还差不多。嘶……”
“你在这说什么泡妞呢?在说一遍试试,恩!”苏雅掐着刘源的胳膊转了90°,威胁的说道。似乎有要是刘源再说的话,就要再转半圈的架势。
“疼疼,放手放手,快放手。”刘源故作疼痛的样子说道。
“那你还说不说了,还有,小李子你居然不听王导的话,小心我打小报告去哦!”
“啊!娘娘,饶了我吧!我就是拍源哥的马屁而已,不要当真。”李伟夸张的说道,并且说出了上次林英喊苏雅的称呼。
“恩~你说什么?”刘源瞪了李伟一眼,然后咬嘴角说道。
“嘻嘻……说什么,我还问你还说不说了”苏雅听了李伟的称呼先是娇笑了下,接着询问刘源,并且放在刘源胳膊上的手掐了下,又有要转圈的趋势。
“不、不说了不说了。没有,其实刚刚跟李伟开玩笑的啦!嘻嘻……走吧,我们上车了。”刘源嬉皮笑脸的说了声,然后就拉着苏雅朝客车走去。走了两步回头喊了声,还在不远处玩耍的灵儿和雪琪两人。
………………………………
第六十三章 红光镇
(这章主要介绍红光镇地址以及人文历史等)
锦城市郫县红光镇地处川西平原腹心地带,距省会锦城市区仅13公里。成灌高速公路、锦城市绕城高速公路、317国道穿越全境,交通便捷,是*****1958年亲临视察过的地方,具有光荣的历史。
红光镇2000年被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近年来,修建了工院连接道、工院小区、川工综合市场、托普大道等,并在317线与羊西线之间开通三条连接道。同时实施了创红光文明路工程,为红光广场至红光门的317线两边水沟加盖绿化,使之成为省、市文明路。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红光镇目前已经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及区位优势,是郫县新型工业化的前沿阵地,是人居环境一流,创业环境一流的锦城市前列乡镇、川渝省经济强镇。
而一年一度的316庆典,是闻名县内外的大型集会。因***主席于1958年3月16日视察了当时的合兴乡红光社,为了纪念伟人,合兴乡后来改为红光乡,并在每年的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
1995年,红光镇政府修建了****广场,广场中央是***与群众在一起的雕塑。近年来,镇政府组织的316庆典,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受到了各级领导关注,吸引了八方来客。
想起这纪念活动,还有个春台会,也可以说是朝会。
春节过后,川西平原各地春台会就陆续登场了。在郫县,第一场春台会正月初一在唐昌镇平乐寺隆重举行。
耍牛灯的、跳秧歌的,买卖竹器、木器、铁器、花卉、服装、日用品等物资;吃小面、品烧烤、尝串串……人挤人,人挨人,水泄不通,热闹非凡。
春台会,这是春节的延续,也是春天的节日,亦是农民的节日。春节一过,春天到了,又要开始农业生产,这时人们利用节会买卖农资物资,为春耕春播作准备。更利用这个机会走亲访友,继续享受春节的节日氛围。
显然,春台会是由各地庙会发展衍化而来的,不然为什么郫县人把赶春台会叫“朝会”,如正月初十花园春台会,郫县人说:初十“朝”花园。
可以说,春台会是庙会的另一种叫法,基本在中国的各个地方存在,各地赋予不同的含义,同时举办各种文艺活动,进行商贸买卖。解放过后,也许是把祭祀活动归于封建迷信的原因吧,祭神内客逐渐淡化了,形成农村比较单纯的商贸交易、聚会游玩的活动。从前在郫县比较重要的庙会有城隍会、土地堂种籽会、圣像寺观音会、城隍出驾、抢童子等等。
春台会中的春台二字,来源于《老子・二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众人熙熙:温和欢乐的样子。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春台:春天的高台。老子说,春天人们游玩之时,大家都是温和欢乐的样子,热热闹闹。就像享受牛、羊、猪肉大快朵颐一样,就像春天登高远眺一样。春台会因为是为春耕生产做准备的春天的会期,人们便给这种会期取了个名字,叫做春台会。
郫县友爱镇清河有个村***台村,位于释迦桥。按照旧的民俗,每年农历二月十二,是释迦桥的会期。过去的会期,就是朝庙会祭祀佛主祭祀鬼神的日子。因为每年二月间的春台会都在释迦桥举行,所以当释迦桥所在的十六大队于1981年地名普查改名时,人们便自然想到了春台二字。1984年撤销公社和大队编制,改建乡村之时,便开始***台村了。这是因朝会而改地名的例子。
现今红光镇每年公历3月16日“朝红光”又是另一个例外,这个传统源于上世纪1958年3月16日***视察红光。从此后,每年3・16当地都举行纪念活动,形成传统。围绕活动各种商品交易、文艺活动热闹举行。3・16纪念日逐渐成了当地的春台会。当地老百姓出于对***的热爱,也把316活动叫做“朝红光”。
围绕春台会,随之而来产生一群做生意买卖的人,包括贩卖日用百货的;各种花、盆景等观赏类的;种子化肥铁器农用工具的;做“九斗碗”“坝坝宴”烧烤、小吃的;扯场子吆喝练武术弄杂耍卖打药的;马戏、歌舞表演等等,三教九流,五花八门,即常说的“跑滩匠”。
他们有的单个,有的夫妇俩,甚至一个家族,走州穿县,转碾于各场镇之间,稔熟各场镇赶会日期、交通、地形、民风民俗、社会需求等情况,轻车熟路,驾轻就熟。
他们有的人头天就到场镇上,住在低价的鸡毛店小旅馆,第二天天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