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姬余吓得跪倒在地,还没有开口解释,天子又追加了一句:“王者,尊也。何为王?”
姬余哆嗦了半日也想不出什么是王。虞国蛮荒之地,祖父王在镐京时也不学无术,哪里知道那么多学问?他也不是最受宠的王子,平时想的就是杀伐决断,那些虚无缥缈的学问都给他扔到不知哪里去,他个人也推崇法家和兵家,对儒道阴阳不屑一顾,如今天子忽然发难,他哑口无言,支吾了半日才在天朝群臣细微的笑声中答道:“臣愚钝,才疏学浅,孤陋寡闻,见识浅薄,所言所想皆为臣一人所得,不登大雅之堂,还望天子容谅:臣以为,王者,天子所授而掌一地之尊也,法理谋略,一人干系,故王不可弱、亦弗能刚硬。弱,则如臣之祖父,使黎民百姓横遭祸患过刚,则如楚王,生灵涂炭、穷兵黩武。王者,黎民之日也,需时时提点自己,以百姓为先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如此。”
天子辩:“王者需仁义孝悌,过度重视浮华之事不若弃王位而做大夫。”
姬余道:“大夫不过王臣,人人欲做大事甘为大夫,王位形同虚设、臣而不臣,愧对开国旦公礼法!”
“放肆!”天子震怒,姬余伏地不敢则声。
姬余就想抽死自己,在自己的土地上为所欲为也就算了,到了镐京和天子争什么闲气?自己在虞国也不是没吃过亏,多少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天子不过讽刺两句,有什么受不了的?如今这位天子可是霸气得很,在天都风气都是普遍娘化的情况下,他十五岁提剑上马,率领军队深入宋国,帮助宋国和郑国击败了来势汹汹的高句丽,并且一路打到高句丽的首都江城高句丽酋长还负隅顽抗,天子弯弓一箭,径直射瞎高句丽王左眼,高句丽王吓得屎尿齐流,跪在大殿之中请求宽恕,天子废了高句丽王,扶植王弟上位、留下大夫成为高句丽丞相监管,这才班师回朝此役让天王室名声大噪,因为诸侯国的崛起,天都的约束力已经开始在瓦解,天子的所作所为增强了天都的威望,还获得了两个小国和一个番邦的附属,重新让列国臣服。天子也因此夺得王位,开始着手想对付过于兴奋的诸侯国。最近倭国就快被削干净了。
天子见姬余乖顺异常,两股战战,汗流侠背,不过一地方势力耳,不足为惧,只当是乡巴佬无教化,才做出有损人伦之事,故而不再刁难,止道:“公子仝新近执掌教化,本是汝家,不若与子同归,开化臣民。”
姬余口中称诺,其实心中大写的拒绝。好不容易把一个兄弟送走,在天都呆得好好儿的,非得再给他送回来,他没有多余的官位和土地给他了好吗?!!但是姬余转念一想,天子也做的没错,自己的确粗鄙,黎民也没几个厉害的,穿着也土里土气,如果是大国,不光硬实力要强,软实力一样不能输,故而姬余反而很感谢天子把姬仝又给他送回来。姬仝是虞国王子,为虞国效力理所应当,姬余由悲转喜,天子很是愕然。他本来是想看姬余便秘的模样儿,没想到姬余欢天喜地地,天子反而有些后悔,可是君子一言九鼎,天子也不能说啥,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天子照例问了一句:“卿还有求乎?”
一般王都不会再说啥,赶紧告退了但是姬余是除了楚王之外第二个答了:“是”的。天子震惊,这混账东西还有什么求的?还敢求?当年楚王来拜见,所求是兵力武器和中山国边境十五座城池,天子自然拒绝,楚王不忿,自己去打中山国,结果被中山国吊打,于是乎就安分了好多年,最近才重出江湖跟虞国抢湖城,结果还大败,搞得自己儿子群起谋反,现在被太子芈由软禁在宫中吃喝玩乐杀人玩。如今姬余也和当年的楚王一样,天子的太阳穴“突突”地疼,感觉看见了楚王二世,未来会很头疼。
天子忍着想把姬余吊起来打一顿的冲动,好生气哦可是还是保持着微笑问:“卿欲何求?”
姬余笑道:“父王多年不见玉母妃和丽淑妹妹,此番阿仝随臣归乡,想求天子恩典,让母妃和妹妹也一同回去,一家和乐,共享天伦。”
天子无言以对,他忽然觉得前面是他自己挖坑自己跳,之前一直说姬余不孝,如今姬余就孝顺仁爱给你看,关键是姬余虎狼之心,姬仝还能勉强制衡他,丽淑和夔氏完全是送羊入虎口但是也没有办法,天子只能来了个“允”,否则自己就是拆散人家团圆的大混蛋了。
姬余喜不自胜,因为
………………………………
第五十章 躲追捕姬余入蔡 订盟约兄弟同好
姬余见天子无奈允诺,心中喜不自胜:不是因为占了天子的便宜,而是因为,战略盟国晋国在他到达镐京的前日,给了他一封帛书,上面是为了两国邦交,想求娶公主。晋国自然也是给镐京去了书信的,只不过姬余正好来述职,所以截胡了而已――也不算截胡,就是花了重金,让掌管这消息的官员晚几天上报,等天子知道以后丽淑都跟着自己回虞国了,天子鞭长莫及――为何是丽淑而非丽沣?姬仑与晋国有旧,而丽淑亦与晋国书信往来不断,本就是要联姻的,只是从镐京出嫁和从会京出嫁的区别罢了,两边都是强力靠山,晋国娶丽淑只是看看谁得到发嫁权、便和谁更亲昵一些,但是另外一方关系也不会差,关系差的是会京和镐京。
姬余不敢耽搁,马上带着姬仝和丽淑返回会京,等天子看见晋国文书,姬余一行已乘舟远去、一日千里,天子急叫人去追。姬余彼时正泛舟,忽然听得身后纷乱一片,天苍降在姬余身边:“天子派人追来了。”
姬余讶异:“天子的人竟然也有这样的速度?”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南华在当今世上已经算是佼佼者,没想到这个重新树立镐京威严的天子还当真不能小觑。
姬余当机立断:“分三路走,孤走陆路,你们分为两路,一路佯装继续前行,另一路抄近路在前方水口与孤汇合。”
天子密卫见分为三股,本来要追,只见有一小支从不知名的小路去了,便也不追,单追另外两个,一路上姬余躲过不少明枪暗箭,逃了半日,天黑之时才气喘吁吁带着姬仝、玉夫人和丽淑来到三水汇集处,姬余一行急忙登舟,天苍在后掩护,死了不少人,还未能逃脱,姬余正不知如何是好,岸上忽然射出无数箭矢,将天子密卫逼退,姬余随着那些突如其来的兵士一路来到王宫,早有一个王等在那里,不是别个,正是蔡国国君息智宸。息智宸见了姬余,老远便走来,伸手握住姬余的手,笑容可掬:“寡人候虞王久矣!”
姬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虞国和蔡国素来没有往来,开国三代和蔡王都不熟。蔡国和虞国也没有经济以及军事上的牵扯,怎么就一副自来熟外加不惜得罪天子也要救他的样子呢?
息智宸见姬余心存疑虑,不肯亲昵,便让左右先带玉夫人、姬仝、丽淑下去休息,自己在僻静之所摆上酒果,请姬余入座。酒过三巡,息智宸方才说:“虞王莫惊,寡人乃是好意,意欲与虞国结盟,永修同好。”
姬余笑道:“蔡国久居中原,水美土丰,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成一派体系,何故需要我虞国相交?”
息智宸道:“虞王不知,天子如今意欲重掌各国,然人心不古,谁人愿意屈居他人之下?若是遵循祖制,,按部就班,何以有发展前景?蔡国虽然自成一脉,然也吃了这样的亏、闭关锁国,不得而出,外国国力此消彼长,蔡国停滞不前。蔡国不易,周遭皆是虎狼之地、北有卫国、东有齐国、西有宋国,南有天都和楚国,个个虎视眈眈,恨不能生啖我蔡!寡人实在无法,才斗胆请虞王联盟。”
姬余知他所言非虚。近几年来,蔡国一直饱受战乱之苦,不是被齐国欺负一脚,就是被楚国骚扰一下,天子的招安诏书下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宋国还经常联合卫国来攻占城池。尽管依仗着天险,未能被攻破,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姬余献疑:“按照地理,贵国与中山国较为相近,如何舍近求远,却来依附我虞国?”
息智宸苦不堪言:“请虞王容谅:原本寡人是朝中山王投诚,只是中山王是一个轻易不出兵、不结盟的,彼时蔡国被宋、卫两国围攻,故中山王不愿相助。如今蔡国安泰,也不愿与他相好。当今乱世,除了镐京,便属晋、中山、楚、虞、齐最为强盛,齐楚虎狼,晋国民风落后、饱受战乱、自顾不暇,故而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