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瞬间脑浆崩裂、血流成河。黄河北岸的哥舒翰见唐军惨状,挥动旗帜,命令王思礼用毡蓬车开道撤退,毡蓬车刚刚冲锋陷阵,开出一条道路,忽见前面停着几十辆装满稻草的马车,毡蓬车刚刚冲到稻草车跟前,几个叛军点燃了稻草车,顿时毡蓬车和稻草车就着风势一起燃烧起来,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除了一道遮天蔽日的火墙,什么也看不见了。慌乱之中,王思礼下令弓箭手朝火墙射击,箭头纷纷穿越火焰射向火墙后面嘈杂的叛军。稻草燃尽,浓烟渐渐散去,落日的余晖照耀着灰蒙蒙的大地,王思礼心下疑虑,带领手下残兵察看,却没有发现一具叛军的尸首,不禁大惊失色:“这次又中计了,箭都射光了,如何是好?”
见状,大唐将士个个惊慌失措。忽听背后杀声震天,叛军骑兵正从唐军腹背两侧杀过来。唐军若惊弓之鸟,溃散四逃,后面的十万唐军见前锋军队溃败,不战而逃,溃不成军,黄河北岸三万大军也不再听哥舒翰的指挥,纷纷逃命。
五天后,灵宝西原的唐朝军队也遭遇安禄山叛军的埋伏,哥舒翰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大明宫。李隆基半信半疑,他相信哥舒翰的实力,依然抱着一线希望,然而傍晚时分,潼关方向报平安的烟火迟迟没有点起,李隆基才接受了潼关失守的现实,几近崩溃,瘫软在龙椅上。
六月十号是真娘一家居丧满七七四九天的日子,一大早,就由管家胡忠安排好去长安城南的胡陵给老太爷祭奠。祭奠回来的路上,只见长安城内一片骚乱,沿街酒肆大多关门歇业,很多老百姓已经携儿带女地出逃,胡雪松派管家胡忠去打探,才知道潼关已经失守,安禄山的叛军马上就要打到长安来了。
真娘大惊失色,想不到形势变化如此之快。叶护自上次给祖父送葬以后,就去回纥征战萨彦岭部族,一个多月来,连一封信都没有,她不再纠结那个鸳鸯绣帕,时刻为叶护担忧,时刻为他祈祷。真娘一家的马车缓慢穿行在行人仓惶的大街上,几个时辰才辗转回府,胡府也是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几个留守的仆从交头接耳,说这次小姐是逃不出安禄山的魔掌了,胡忠的心腹阿三诡秘地说:“这可说不定是福是祸,安禄山是大燕国的皇帝,今非昔比了,胡府要是能出个贵妃娘娘,咱们也鸡犬升天了。”几个下人正在议论,见老爷、夫人、真娘祭奠回来,忙噤声,各自做起手中的事情。
长安局势日渐恶化,东市、西市这样的繁华商业地带都一片萧条。长安百姓惊慌失措,不知如何自处。胡雪松一夜未合眼,天蒙蒙亮,胡雪松夫妇一早起来来到梅香阁,见父母两眼圈黑魆魆的,知道他们也是一夜未眠,真娘起床,向父母问安。
胡雪松道:“儿啊,你不要等叶护太子了,我已经吩咐了管家胡忠,收拾行囊,你和你娘去江南的外祖母家躲避战乱,老父身为皇上的臣子,国家有难,当至死追随皇上,况且,你姐姐瑞兰还在宫中,与公与私,我都义不容辞。
我和监察御史高适商定,在长安城紧急动员,组织敢死队,誓死保卫长安。昨天上午,皇上登上了勤政殿,宣布要亲征。长安不比洛阳,是万万不可丢失的,看来一场惨烈的长安保卫战就要打响了。”
真娘担忧地说:“父亲,皇上现在是朝令夕改,国家大事的决定权都是杨国忠一个人说了算,杨国忠怎么会让皇上御驾亲征呢?这御驾亲征不过是个幌子而已,再说,皇上和我爷爷同岁,年过古稀的老人了,我爷爷都入土了,
他哪还有精力亲征呢?”
胡夫人道:“真娘,不要无礼,管他皇上亲不亲征,咱们都要去你外婆家躲躲,你父亲要上朝,走不了,我们先走,小惠,快给小姐打点行装。”
小惠听到胡夫人的吩咐,忙碌起来,翻箱倒柜地收拾东西。
胡雪松从梅香阁出来,匆匆乘坐马车去上早朝。
马车行到大明宫的丹凤门外,宫门外的皇家仪仗队恭敬肃立,计时的滴漏一滴一滴敲打着,清晰如常。不少官员来等待上早朝,只是个个显得惶恐不安。
等了好久,宫门忽然打开了,宫里的太监、侍卫、宫女像倒了大树的猢狲纷纷外逃,
胡雪松正在诧异,一个小太监喊道:“胡大人,快跑吧,叛军已经打过来了,皇上都逃了”。消息瞬间传开,官员们闻言四处逃散,胡雪松环顾四周,才发觉长安城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到处是仓皇出逃的人群。
胡雪松想去朝堂亲自看看,说不定主张誓死保卫长安的监察御史胡适在等他,就逆着从皇宫跑出的人流,艰难地走向宫殿。
忽然,身后涌来一班人马,径自闯向金銮殿,一边抢劫财物,一边轮着刀枪毁坏宫殿器具,一个满脸络腮胡须的中年汉子骑着毛驴跑向了皇上的龙骑,哈哈大笑:“皇帝轮流坐,今日到俺家,俺先抢在安禄山之前坐坐这天子的龙椅。”
中年汉子跨下毛驴,一屁股坐在龙椅上,四叉八仰,骄横地晃着二郎腿。
那头黑毛驴“嗷嗷”几声长啼,竟在龙椅旁拉了一堆屎尿。
胡雪松愤怒地大喊:“不要玷污朝廷”,正要上前阻止,只见一拨拨盗贼涌入,还有人点起了火把,兴奋地若一群疯驴般嗷嗷乱叫。霎时,整个宣政殿火光冲天,几个忠于职守的太监慌忙打水救火,胡雪松脱掉官服,慌忙接过一个太监手中的水桶,朝着熊熊大火泼去,然后,又匆忙随着太监提水救火。
待大火扑灭,皇宫早已被抢劫的不成样子,胡雪松想到女儿真娘和夫人,不敢逗留,匆匆打道回府,然而,大街上到处是安禄山的叛军,烧杀淫掠,疯狂地抢劫,百姓四处逃散,跑得慢的,碰到叛军,要么一剑劈死,要么打伤打残。
真娘乘坐马车,走出胡府不远,就见一拨叛军袭击胡府,真娘坐在马车里,一袭男装和同是男装打扮的小惠相对而坐,亲眼见到叛军疯狂抢劫杀戮,不禁心惊胆寒。
早在黎明时分,李隆基就带着杨贵妃,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太子、公主、皇子皇孙、重臣高官一班人马,从皇宫西门狼狈逃走。此时,已经逃到咸阳望贤宫,负责接驾的县令早已逃走,因出逃仓促,这些人都没来得及用早膳,又颠簸几个时辰,早已饥肠辘辘,勉强从百姓家买来几个胡饼,饥不择食的皇上娘娘、王公大臣、金枝玉叶胡乱啃着胡饼,垫了垫肚子继续南逃。
又一路逃到金城,天已经黑了,金城的县令也逃走了,眼看李唐王室大势已去,不少宦官、大臣趁着夜幕降临逃走,投奔安禄山而去。混乱中,两名头戴盔甲的武将迎面而来,高声喊道:“皇上安在?”
太子李亨和广平王李俶面面相觑,李俶喝道:“来者何人?速速报上名来!”
只听一个熟悉的声音道“广平王,我是苏发”。
李俶惊奇道:“苏发将军”。
只见两位将军一瘸一拐地下马叩拜,自报家门道:“臣王思礼叩见太子殿下,叩见广平王”。
“臣苏发请太子殿下安,请广平郡王安。”
李亨父子忙将两位将军搀起,引领着去见皇上。见到苍老不堪,须发一夜全白,
精神萎靡的李隆基,王思礼扑通跪地,恸哭流涕:“陛下,我和哥舒翰元帅奉旨出关作战,在崤山中了叛军的埋伏,五万精兵被礌石砸的死伤过半,在撤退途中,毡蓬车又被叛军的稻草车引燃着火,士兵惊恐,相互践踏,我大唐军队溃散如蚁,潼关失守,全军覆没,十五万将士横尸于野,只有我和苏发将军冒死杀出重围,前来给陛下带个信,如今局面,臣万死不辞,但凭陛下治罪。”
李隆基颤巍巍地拉着王思礼的手,老泪纵横,痛心地说:“你们无罪,朕才有罪。”苏发瞟了眼李隆基身边的杨国忠,杨国忠眼神迷离,灰溜溜地垂下头。
苏发毫不留情地说:“潼关原本固若金汤,倘若不是杨宰相嫉妒哥舒翰元帅,屡次挑唆陛下下旨,逼迫哥舒翰率军出关迎敌,何至于此?”
杨国忠闻言脸色蜡黄,气得横眉冷竖,怒斥道:“王思礼,苏发,
你们两个弃城而逃的败将,死到临头,还在血口喷人,若你们打了胜仗,就是你们和哥舒翰的功劳,怎么吃了败仗,就将责任推到本相头上了?”
苏发冷笑道:“我们若打了胜仗,那是你杨宰相运筹帷幄有功,哥舒翰元帅接到最后一道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