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佳人真娘传-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平王府,格外幽静,侍卫在门口打盹,吉辍和傲奴驾着马车在王府门前停下,侍卫见是叶护的侍从,忙开门迎进,原来叶护从苏州带来绢、茶叶、珍珠、丝扇总共两箱,特意送给广平王和王妃娘娘。两个人抬着箱子走进王府,绕过亭台,踏着鹅卵石香径,辗转来到广平王的寝宫,王妃娘娘沈珍珠让丫鬟将箱子抬到厢房,然后安排下人侍奉吉辍和傲奴用茶,自己携两个丫鬟去探望儿子李适。

    荷花池畔,垂柳荫间,一个美轮美奂的白色小亭子点缀在山水间。亭下的石桌旁,虫娘正陪李适一起练字。李适全神贯注地写字,字体之遒美洒脱,笔力之雄健,丰泽厚实有筋骨,颇有曾祖父李隆基之风。

    虫娘忽闪着一双湛蓝的大眼睛想着心思,王妃沈珍珠笑盈盈地走过来,

    纤纤玉手在虫娘的眼睛面前晃了晃,柔声笑问:“小皇姑又在心猿意马了?”

    虫娘脸颊绯红,害羞地说:“珍珠,你不要取笑我,好不好?叶护太子回国这么久,都没来大唐了,究竟怎么回事呢?”

    王妃温柔地说:“肯定是他的父汗舍不得让他回大唐,让他监国历练,想想看,叶护长年在长安太学留学,不在回纥,不了解回纥的国情,以后又怎么继承大统呢?”

    李适放下笔,懂事地说:“虫娘别担心,我改日给太皇爷爷请安的时候,给太皇爷爷说,让太皇爷爷赐婚。”

    王妃柔声斥道:“虫娘是你父王的小姑姑,你该叫太姑姑的,这虫娘二字,岂是你叫的?你太姑姑的婚事,岂有你做主之理?”

    李适站起来,调皮地说:“谁让她只比我大三岁呢,我偏叫,虫娘,虫娘,虫娘”

    虫娘笑道:“珍珠,随他叫,虫娘本来就是我的名字,喊太皇姑姑,我自己听着也不舒服呢,感觉自己好老。”

    王妃微笑说:“你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芙蓉,怎么说老?”

    虫娘秀眉微蹙,手指下意识地触摸了下高高的鼻梁,那深邃幽蓝的眼波溢满哀愁,

    无限哀怨地望着王妃,疑惑地说:“珍珠,我到底是不是皇上的亲骨肉呢?皇上的女儿都是金枝玉叶,而我却是掖庭宫的女孩,而且我长得也不像大唐的人。”

    王妃心疼地揽住虫娘的肩膀,软语安慰:“小姑姑,你当然是皇爷爷的亲生女儿,你的母妃是中亚曹国人,你长得更像你母亲,而且,你这个混血儿小公主

    有一种说不出的异域风情之美,豁达、飘逸、洒脱,能歌善舞,有时候又多愁善感,惹人怜爱,我和广平王最喜欢你,也最心疼你了,你放心,你侄儿广平王一定会替你安排妥当,为你觅得佳婿,梅花香自苦寒来,别的公主拥有的,你一定都会拥有,而且你会更幸福。”

    虫娘泪珠晶莹,抿嘴而笑。自己毕竟是幸运的,虽然皇上已经忘记了还有自己这个女儿,但广平王和王妃视自己若掌上明珠一般,想想自己所拥有的,还是值得庆幸,以前她并不在乎公主身份,自从遇到叶护,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异国王子,

    她越来越关心自己的身世,以叶护回纥太子的尊贵身份,要做他的可敦,必须有尊贵的身份,才能相配。

    历史的车轮碾到了天宝十四载的正月二十二日,整个长安还沉浸在太平盛世逢佳节的喜庆里。辉煌的大明宫紫宸殿,七十岁的老皇帝李隆基坐在龙椅上,慈祥地对跪在地上的臣子说:“何将军请起,朕准奏。”

    跪在地上的人是安禄山的副将何千里,生得狮子一般,他刚刚替安禄山递上奏折,要求以三十二名胡将替换原来的三十二名汉人将领。宰相韦见素一眼看穿安禄山的阴谋,但见皇上对安禄山恩宠如山,只能一脸无奈地手拿笏板而立。

    退朝之后,韦见素在宫外遇到翰林学士胡雪松。

    两位大人见礼后,韦见素关切地问:“胡大人,令爱从范阳来信否?”

    胡雪松尴尬地笑笑,搪塞道:“范阳离长安路途遥远,多有不便,尚未来信。”

    韦见素惋惜地说:“令爱乃长安才女,非同一般女子,她博学多识,定有顾国安邦之志,安禄山狼子野心,令爱怎么可能不会设法阻止呢?”

    胡雪松故作平静地说:“唉,也不知道小女怎么样了?”说着以衣袖轻轻拭泪。

    见韦见素叹息着离开,胡雪松摇摇头。回到家里,胡雪松将朝上的事说给真娘听。

    真娘吃惊道:“安禄山以番易汉,将汉将全部换成他的嫡系胡将,这是为谋反做准备啊,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怎么就看不透其背后的玄机呢?如此糊涂,大唐危矣。”

    胡雪松喟然说:“如今在皇上面前能说上话的,就高力士、杨国忠、韦见素、顶多加个太子,其他的人哪有上奏的机会呢?”

    真娘道:“我们胡家世代忠良,世代沐皇恩不辍,父亲若能给宰相韦见素献出计策,也是功德无量。”

    胡雪松说:“我一直在集贤书院编撰文史,刚有机会上朝,如今国家危难,我却没有什么良策啊。”

    真娘蹙眉沉思,胸有成竹地道:“女儿倒有一计消除安禄山的祸患”。

    胡雪松温和地说:“我儿说来。”

    真娘道:“去年圣皇陛下要委任安禄山为宰相,因杨国忠以安禄山目不识丁为由坚决抵制而不成,安禄山怀恨在心,后来,安禄山又向皇上推荐他的心腹吉温为相,皇上爱屋及乌,考虑委任吉温为宰相,杨国忠可是和安禄山水火不容的,他怎么能允许安禄山的人和自己搭班子。所以死活不同意,皇上宠爱贵妃,不好得罪国舅,又做了妥协,勉强委任韦见素大人为相。”胡雪松频频点头,

    “嗯,有些门道,小丫头这几个月在江南外婆家,远离长安,在庐山之外,却将庐山看得越发清楚了。”胡雪松欣慰地看着女儿。

    真娘口若悬河:“现在若能旧事重提,重新任命安禄山为宰相,然后皇上一道圣旨将这头肥猪召回长安任职,然后,再把范阳节度副使、平卢节度副使、河东三镇节度副使提拔成正节度使,架空这个老贼,待他势力瓦解了,一切都好办了,

    即便安禄山违抗圣旨也不怕。”

    胡雪松脸上笑意浓浓:“怎么个不用怕呢?”

    真娘笑道:“被扶正的三个节度使才不是省油灯,他们必然火速将大权抓在自己手里,怎么还会听命安禄山呢?”真娘说得有道理,小人与小人之间,看似交情浓如醴,其实只是为了各自的利益,没什么情谊,若利益分配格局变化,小人之间翻脸比翻书都快。

    胡雪松振奋地说:“妙哉,妙!我大唐奇女子众多啊,我儿之聪慧可不输给则天大帝时代的上官婉儿。”

    真娘抿嘴而笑,认真地说:“父亲,我和叶护分析时局多时了,若不是叶护指点,

    女儿哪知朝廷里的事?您找个机会将我和叶护的妙计告诉韦宰相,作为翰林大学士,这也是您的职责呢。”

    胡雪松笑道:“好,好,我儿乃经世治国之才,可以做叶护的好王后,我以后也不反对你嫁到回纥去了”。真娘害臊地将锦帕拂面,娇嗔地道:“爹,您真是的。”

    次日赶在早朝前,胡雪松特地向太子、宰相韦见素谏言。韦见素自然又和杨国忠商议,杨国忠拍手称妙,冷笑道:“我要让安禄山变成一只纸老虎。”

    又过了几日,韦见素和杨国忠一起面见李隆基。二位宰相跪地给皇上请安。杨国忠使眼色让韦见素做出头鸟儿,韦见素正要开口说事,李隆基劈头就问:“二位贤卿是来说安禄山要谋反吗?”

    韦见素战战兢兢地说:“皇上圣明,臣等早已觉察出安禄山谋反,安禄山以番将取代汉将之举,还不是明证吗?”

    李隆基脸色铁青,冷冷地“哼”了一声。杨国忠进一步说:“陛下息怒,韦宰相说的自然有道理,俗话说养虎为患,陛下不得不防啊。”

    李隆基不悦地说:“那卿说如何防?”

    杨国忠顺杆爬地笑道:“臣有一计可消除安禄山之患,恳请陛下立即委任安禄山为宰相,速召他来京任职,然后,提拔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平卢节度副使吕知海、河东节度副使杨光翙各为其镇正节度使,安禄山就自然没有势力威胁到大唐的安危了。”

    李隆基犹豫不决,背着手度了几步,颔首道:“嗯,传令下去,起草诏书。”

    杨国忠和韦见素心中大喜过望,相视一笑,想到安禄山这个死冤家对头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