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骑-第8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灿,吴三桂两人在奏报中给麾下将士请功,请赏,马城便握着笔悉数准了。

    笔落,便沉吟着道:“此事,烦请顾兄走一躺。”

    顾绛被点了名字,慌忙道:“顾绛愿往。”

    一侧,陈演抱拳洒脱一笑:“继坤此去当鹏程万里,可喜可贺。”

    顾绛心中安定下来,也喜不自胜还礼道:“顾绛得大都督信重,自当劳心劳力,死而后已。”马城便畅快的笑了起来,与这位江南大才子耳提面命一番,吴三桂很识趣,奏请大都督行辕要给北匈奴幼主找个名师,悉心教导,马城便想到了顾绛,这不就是名师么,经义诗词都是上选。
………………………………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屏障

    顾绛出了大都督行辕,仍心中忐忑,搓着手瞧着冰天雪地,心中发苦,且不知那突厥人的王城是什么光景,想必也暖和不到哪里去。他一个江南人莫非要在这塞北安家么,苦也,今次也不知该如何与家中

    娇妻辩解。他与娇妻分别日久,前日受到娇妻来信,他那悍妻竟罕见的通情达理,温柔婉转,叮嘱他好生为国效力。

    这让顾绛心中大定,军令如山,草草收拾了行装,便跟随往北突厥运送军需赏赐的辎重营,一起出发。

    翌日,清晨。

    “清明时节雨纷纷。”

    顾绛走出厚厚的牛皮帐篷,哈一口白气,瞧着天上鹅毛大雪,念一句诗,叹一口气,想来做这清明诗的杜牧也决计想不到,这世上还有这么个地方,过了清明竟然大雪一场连着一场,不见天日。

    大雪漫天飞舞,辎重营便不得不停下来扎营,等待天气好转。清晨,雪中,一些士卒在营外东南方摆黄纸,烧炭盆,想必是拜祭军中战死的同袍,瞧着那一张张年轻的脸,顾才子心中肃然起敬,心中默念大慈大悲往生咒,营地内外便有些悲凉之意。中午时,辎重营

    中竟有一个老卒奈不住风寒,一病不起。这本是行军路上最寻常不过的事情,却让顾才子起了悲秋伤春之意,做赋一首,不意竟成了大明文艺复兴早期的经典之作。这年月,旧学没落,新学大兴,隐隐有些百家争鸣的气象,正是江南才子,天下

    俊彦一展所长的时代。顾绛与那奄奄一息的老卒,烤着火,听那老卒娓娓道来,此情此景,可成追忆。那徐州老卒王振自述,他十几岁就离开徐州出去闯荡,稀里糊涂也不知道为什么参加过这么多次战斗。他讲述的很详细,和倭寇对战,和西南土司的战斗,和鞑虏的厮杀,还有官兵自己的火并以及镇压平

    叛,甚至私下里的争斗,都一一讲述。

    尽管王振的口才一般,但叙述的这些事都是他亲身经历,听在耳中自有一种惊心动魄。王振十四岁那年,他爹不知道从那里找了一杆戟,传授了他两个月,

    这一年的十一月,他家中老父便病倒了,对这次病倒王振和母亲都有准备,因为这几年来,老父的身体就是一天天的衰弱下去,早晚有这个时候。该吃的药都吃了,老父的情况依旧不见好,大家终于知道郎中说的没错,老父是油尽灯枯了。日子一天天过去,老父咳嗽的越来越厉害,睡的时间越来越长,只不过每天还在督促着王振习武,询问他每天

    比武的情况,给王振讲述自己的从前。日子很苦,然而那个时候王振父子,都相信学武能够出人头地,然而要练武便不能全力种田,对家里实际上是个负担,家里辛苦一年收获不多,想投军也无门路,卫所里各个位置都是世袭,徐州又在腹心

    之地,不会有什么仗打,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徐州卫没有,大明其他用兵打仗的地方,九边之地,则有很多机会,因为那边战事频发,所以各级武将都经常性的招募兵卒,凭着武艺和勇气很可能被选为武将亲卫家丁,王振满脑子都是在沙场上建功立

    业,拜将封侯。于是他先去辽东投军,在旧辽军里李成梁麾下效力,随李成梁进入朝鲜平倭,生里死里,也立下不少功劳,然而他一个外来人受尽了排挤,根本没什么机会升官拜将。在旧辽军,一切好处都是李家自己的

    ,和外人没什么关系,不要说王振这种普通兵卒,就连非辽镇系统的其他兵马都被排挤的厉害。失望的王振离开辽镇又去了大同,但没用多久他就知道,这里和辽镇没什么区别,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九边之地的体制和内陆的卫所没区别了,想要拜将封侯,和你的武勇智谋没有关系,关键是要看你的

    出身背景,如果是将门武家子,或者身上有个千户、指挥的传承,自然提升的就快,没有这些,你的功劳全给别人做了嫁衣裳。不肯放弃的王振去了西南,朝廷为了剿灭播州杨应龙的叛乱,动员了二十几万大军,不过王振在西南的遭遇和从前一样。作战中王振被毒箭射伤,虽然及时得到救助,却落了下旧伤,只能失意的回到徐州

    。

    回忆过往,那辎重营老卒脸上没有一丝的感慨,只是低沉。顾绛听的心中发酸,起身时险些落泪失态,瞧着那老卒面色不正常的涨红,呼吸急促,竟已然到了回光返照的时刻。左右士卒纷纷围拢过来,给他挡着风,顾大才子终落下两行清泪,一篇荡气回肠的诗赋

    竟一气呵成,随着那老卒咽下最后一口气,雪停了。

    崇祯十四年,四月末。北突厥王城,城门大开迎八方宾客,战时从简,幼主齐玉在明军支持下,草草登上汗位,开启了北突厥人的归化时代。吴三桂给汉名齐玉的北突厥之主,找了一班文武师傅,细心栽培,文师傅以顾绛为首

    ,学习儒家经义典籍,诗词歌赋,礼教礼法,按照王府世子的标准培养。

    武师傅,吴三桂给找来了一票兵学门生,与突厥贵族的子弟混编成军。于是北突厥王城里便出现了一道奇观,在大明军官的严厉训斥下,一个个突厥人的子弟叫苦连天。混编成军的突厥新军以明人为将,兵学子弟担任各级军官,大肆吸纳突厥贵族们的子孙,这样的新军编制

    一扩再扩,后来便构成了北突厥的主战力量。顺理成章,南突厥在北突厥新军的巨大压力下,日渐衰落,抵挡不了几年便投诚了。

    这路子处处都透着马城收服北元的影子,论揣摩上意,吴三桂确是一时无两的人才。

    嘟!

    苍凉的号角声响起,马灿站在突厥王宫的围墙上,瞧着下面虔诚跪拜新主的突厥人,视线却落到了西边,西边的旷野上无遮无掩,他却仿佛看到了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奥斯曼大军。这地方,便是抵挡奥斯曼人的天然屏障,意义又该有多重大。
………………………………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复辟

    这哈萨克草原上新生的国度,便是一个极重要的据点,横在大明与奥斯曼帝国中间,以为大明塞北屏障,战略价值无法估量。大明在奥斯曼人出兵之前抢先完成布局,便将战线向西推进了数千里之遥,并

    且拥有了巨大的缓冲空间,这就有了回旋余地,怎样形容都不过分。

    乌拉尔山中段,东坡,伊谢特河畔。南线溃败,以俄军为主的东欧联军哗然,随着少量溃兵逃到中乌拉尔山俄军大营,带来了南线崩塌的消息,年轻的阿列克谢皇帝懵了。皇帝在行宫中枯坐半日,才认清了一个可怕的事实,他的二十多万大

    军已然成为了一支孤军,他要被明人抄后路了。南线战局崩塌,便如同多米诺一般,造成了可怕的连锁反应。看看地图,明军骑兵可从南乌拉尔山,哈萨卡草原畅通无阻进入俄国南部,向西可直取俄国人的老巢,向北可截断俄军退路,战局在四月间急

    转直下。俄军大营一片哗然后,求和,便成了贵族们的主流意见。年轻的皇帝慌了神,什么雄心壮志都被吓的不翼而飞了,默许了贵族们的进谏,派出使臣联络明军,商讨议和。议和必然要付出些代价,然而在贵

    族们看来这都是可以接受的,忍一忍又是一片晴天。

    统北城内,明军阵地。天一黑,罗艺如同往常一般率部出击,领着四个人在废墟中逡巡。高瘦的人影抬头看天,天灰蒙蒙的,俄军今天竟然没发炮,想来是前阵子炮火打的太凶,弹药不济了吧。罗艺这样琢磨着,脚下不停在废

    墟上攀爬,爬向他三天前伏击俄军的那段矮墙。他身边还能动的只剩四个人,四个脑袋,崔胜十天前病倒了,很虚弱。深陷敌后的统北城明军三千余众,如今只剩千把人,刚好可以编成两个营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