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豨带着他那一大帮人在邯郸吃喝胡来一阵后,拍拍屁股走人了。
他前脚刚走,周昌派人把陈豨在代地的行为调查了一遍,也很是认真地把那些门客们做的坏事汇编成册。再后来周昌上书皇帝,要求进京觐见。得到批准后,这位仁兄奔向了长安。
周昌这次进京程序有些繁琐,当然这也不是周昌无聊,更不是我在胡写,这种流程是有严格规定的。
古代帝王最怕的就是封疆大吏和京官私下沟通,因为这可能会严重威胁他的统治,所以明文规定封疆大吏若无要紧之事严禁进京。如果哪位仁兄敢私自行动,一旦发现,多半会被扣上“谋反”的帽子,拉出去满大街游行。
至于藩王,那就更不能随便进京了。藩王一到成年,一般都会被强制送到封地,没有召见,绝不能私自回京,也不能离开封地到处串门。甚至老皇帝死了,也要得到新皇帝的同意才能回京奔丧,否则也只能爬自己家门口哭一阵了事。如果哪个藩王不等新皇帝同意就心急火燎跑到京城,很可能没被带到老皇帝灵前,而是直接送去了牢房。
藩王们回京的机会并不多,也就是每隔几年到京城朝贡时,才有那几天透气的机会,其他时间免谈。但朝贡也是有规定时间的,并不是你想什么时候朝贡就行的,那的要皇帝下诏,明文确定。并且到京城后,还有人把他们盯的死死,一举一动都会上报皇帝。如果哪个藩王在这期间串门频繁,也肯能朝贡没结束,就直接请他去吃牢饭了。
现在有些人看多了肥皂剧,很羡慕古代的藩王,更有写穿越小说的值不值就穿越回去当了个藩王什么的,实际上藩王们还是蛮可怜的。虽然在封地耀武扬威,可没多少人身zi you,活一辈子没去过几个地方,稍微一动就出了国,出了国就有人找他事,并且还是大事。如果碰到宽容点的皇帝,还稍微好一点,jing告一番了事;如若碰见彪悍点的,那就完了,下半辈子只能陪着老鼠苍蝇过ri子了。
当然,周昌不是藩王,但封疆大吏是稳打稳的了。既然是封疆大吏,那就得贡献出点人身zi you,他要进京那就的按规矩办事。所以周昌先上书,经批准后才敢动身。
周昌进京了。
在刘邦的面前,周昌唧唧喔喔地说了这么一句话。话的内容很简单,但很实用。周昌虽然说话不利索,但他很了解刘邦的心理。和刘邦探讨员工忠诚度这类问题时,通常不要说的太绝对,太绝对他一般不相信,但说一些怀疑类的话,反而颇见成效。
周昌的话是这样说的:“豨、豨……宾客、客盛,擅……擅兵于外,恐有……有变。”接着他唧唧喔喔艰难地把自己在邯郸所见到的一幕反映给了刘邦,然后将自己辛辛苦苦汇编的门客犯罪记录呈报刘邦的案前。。
刘邦费力地听完周昌的话,翻看了一会呈报材料,慢慢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这些年来,他收拾过很多人,甚至架空了萧何,冷淡了张良,这个陈豨一直以来比较听话,由于能力过关,所以才让他独掌军权,放在关键岗位。可周昌的话,让他对自己一直以来的信任产生了怀疑。
的确,陈豨的行为不得不让人怀疑。一个封疆大吏,养那么多门客干什么?早些年前,张耳、吴芮那些人就这么干过,最终结果呢?他们反了。当然,他们造的是秦朝的反,而现在你陈豨养那么多人干什么?难道……
纵然如此,刘邦还是不准备把事情办的过火,因为陈豨现在毕竟手握兵权,并且还待在前沿阵地。如果刺激太狠,难免会让他狗急跳墙。但如若放任不管,将来必成大患。
最终,刘邦决定从那份门客的犯罪材料入手,派人前去调查。一则敲打敲打陈豨,别让他干的太为过分;二则也给他个jing示,别再养那群乌七八糟的人。
调查组来了。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事实证明,陈豨就是一颗臭鸡蛋。那些门客的犯罪记录,几乎件件都能牵扯到他。
陈豨害怕了。韩信曾说给他的话,又开始在耳边萦绕了起来。这一次,他想到了很多人,有韩信、有臧荼,再后来是韩王信。
当把这些人想一遍后,他做出了个大胆的决定。
“他娘的,反了!”
可造反是需要资本的,就他现在的实力去和刘邦叫板,那是找死。因此他准备发展些外援。
可就在陈豨准备搞些动作时,韩信的书信来了。信的内容很简单,也很直接:“弟举兵,吾从此助公。”这句话相信不用翻译大家都能看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这一阵一直盯着陈豨的不仅仅有刘邦,还有这个韩信兄弟。刘邦盯着陈豨是怕他造反,而韩信则恰恰相反,唯恐他不敢起来造反。
此时的韩信天天烧香拜佛,唯恐天下不乱,他一直相信自己的能力。但事实上他一直迷恋着自己战场上的实力,而忽略了自己搞yin谋诡计方面的水平。这种判断,迷惑他的双眼,最终也定xing了他的结局。不能不说,他是在犯贱。从他攻下齐地开始,就一直上演着这种行为。应该说这是他第三次犯贱。人们都说“事不过三”,韩信就用亲身经历验证了这一点。
韩信及时的问候,为陈豨增加了不少底气,因此,他准备迈开脚步,大刀阔斧地搞一下。
当然,仅仅一个韩信还是不够的,陈豨的胃口很大,他的眼光也放的很远。要么不搞,要么就搞大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陈豨很有先见之明地信服这句话。
随即,陈豨暗自派人潜去匈奴,找到了赵利、王黄,当然还有韩王信。在那里,他充分表明了自己的造反理念和思路,最终也得到了上述几位兄弟的大力支持。对这几个人来说,他们是有共同爱好和兴趣的。
再后来,匈奴的冒顿也表示将给予与支持。当然通常情况下,这种口头上的承诺是做不到准的。然而陈豨却很相信,他认为有了冒顿的支持,刘邦再也奈何不了他。
当做完一切准备后,陈豨开始闹腾了。;
………………………………
第八章 红霞万里—(二十)陈豨的闹腾(四
最近,陈豨很忙活。写信的写信,串门的串门,让这位仁兄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陈豨现在忙活的事情是背yin下的干活,说白了都是偷偷摸摸的行为,毕竟还没敢敲锣打鼓地闹腾。
而与此同时,刘邦的ri子过的也并不是很痛快。刘邦此时的不痛快也不是因为儿子,而是他的老爹——刘太公。
74岁的刘太公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这是一个老实人,可很不幸地养了个很不听话的儿子,却很荣幸地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平淡无奇而颇有成绩的一生,还是让他极为满足的。
公元前197年7月,这位老刘同志终于慢慢地合上了双眼。从此,再也没有了他的戏份。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因为他的死却把一个人推到悬崖边,这个人就是陈豨。
太上皇死了,这是个了不得的大事。之所以是大事,因为那是皇帝他爹。既然是皇帝他爹,大臣们那就得跑去吊孝,这是表现忠心的机会,当然大臣们通常不会错过这个绝佳的机会。理由很简单,无论你再牛,总牛不过皇帝,这个时候不来表示一下,小心自己的鞋子变紧。
当然,陈豨此时在理论上还是汉朝的封疆大吏,按理说他也得随个大流,跑到老刘的灵前嚎两声。然而,陈豨这次却搞了个例外。
报丧的人心急火燎地跑到代地,千方百计地找到陈豨,却得到了个让他意想不到的回答。陈豨的回答很简单:“我没空,生病了!”
报丧人当场都懵了,他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挖了挖耳朵,准备去确认这句话时,只见陈豨挥了挥手就派人把他送了出来。能说出这话的人要么是傻了,要么是疯了。从刚才陈豨的举动来看,明显他没有傻,看来他是疯了。
要说陈豨现在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前些天自己折腾的虽然比较隐蔽,但毕竟不是什么好事,难免会走漏些风声。如果此时跑去奔丧,可能自己的葬礼要陪着刘太公的一起开了。再说这些天来,北边的匈奴表示了支持,长安的韩信也给予了鼓励,自己此时似乎也没必要卖刘邦这个帐。因此,他不准备给刘邦这个面子,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刘邦让他吊孝的请求。
陈豨的举动让刘邦很生气,但此时他还顾不上去收拾那个给脸不要脸的家伙,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