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汉纪实-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汉代众多藩国中,齐国和楚国是两个最为重要的藩国,齐王是刘邦的大儿子刘肥,这位大少在随后的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到。楚王就是刘交,可见在刘邦的心中这位兄弟甚至比一些儿子还要亲近。

    刘交的能力也真不是盖的,搞建设、抓经济这方面能力史书里没有提到,但这位仁兄搞学术研究的能力绝对一流。他到楚国后,倡导《诗经》研究,还亲自为《诗经》作注,号称《元王诗》。甚至更夸张的是,他把楚国打造成了《诗》学研究中心,学术氛围极其浓厚,吸引了不少书呆子慕名而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汉家随后众多的刘氏藩王中,刘交最后算是排行最小的一支,但也是最杰出和最庞大的一支。

    这一支中人才辈出,而且人丁兴旺,后裔繁衍极盛,构成后世刘氏族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的著名学者刘向、刘歆父子,再后来的刘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都是他的子孙。更为夸张的是,据传今ri天下刘氏,十之二三都是刘交的后裔。

    刘交这个人搞《诗》学研究和造人运动方面,都是成绩显著的。;
………………………………

第八章 红霞万里—(七)萧何的成绩

    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我们也基本上理清了;一些不太出名的人物我们也找个机会让他们亮了亮相,故事情节也该往下发展了。

    汉七年,刘邦在栎阳住了一段时间后,昭告天下,正式迁都长安。随后銮驾一路向西,搬进了他的新家。从此,掀开了西汉王朝绚丽多彩的历史篇章。

    刘邦西入长安,途径正在建设的未央宫,看着眼前声势浩大的工程,让他眉头一皱,心中掠过一丝不快。

    长乐宫前,丞相萧何率领群臣以及长安百姓跪列道路两旁,彩旗招展、锣鼓喧天,隆重地迎接这里的主人。

    一切礼仪完毕,刘邦把萧何叫到了身边,冷冷地问道:“天下刚定,治宫何以如此奢华?”

    规模宏大的未央宫工程没让刘邦兴奋,反而让他有些不快,这似乎不在情理之中。你说萧何这么多年来辛辛苦苦地搞后勤服务,一直以来从没出现过差错,这次为老大盖个极气派的房子竟然盖出了问题,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但回顾刘邦的经历,也不难发现其中的蹊跷。

    萧何盖房子总不会自己去砌砖,需要找一些建筑工人吧,建皇宫又不是盖猪圈,千儿八百人肯定不管用,再说当时又没有铲车挖机什么的高级货,因此最起码得十来万人。

    这十来万人能从哪来?萧何再仁义也不会自掏腰包去请工程队,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字——劳役。

    然而,刘邦偏偏就对这两个字很有意见,因为当初自己当土匪的直接原因就是这两个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两个字把刘邦伤害的太深,当然也就异常的反感。无论是秦朝派下来的劳役,还是自己派下去的劳役,他都反感。萧何这次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刘邦能问出这句话,可见他至今还没有褪去其泥土气息。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此时离“定朝仪”一章中提到的朝拜大典还有十几天时间呢,也就是说刘邦到此时还没有真正找到当皇帝的感觉,还没有享受到当皇帝的愉悦。

    不过刘邦这句话,足以让我们弄明白这个超大型企业集团随后几十年休养生息政策的由来。

    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态势,当然企业文化的缔造者则是老板。大汉公司这位混混出身的老板为企业以后发展方式做了定xing,这也让我们更容易理解随后发生的很多事情。

    听完刘邦的话,萧何没有一丝紧张,因为他早已准备了一句极为恰当的话,他的这句话不仅仅是说给老大的,更重要的是他在表达自己对皇帝这个岗位的认识。

    萧何说话了,“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简单点说,前两句是在拍马屁,最后一句却很关键。实际上最后一句有两重意思:其一是不能让后世超过你的功绩,这是马屁;其二是一步到位,以后就无需再频繁折腾。

    前边我们多次提到萧何,但在很多故事情节中都没有对他进行过介绍,似乎刘邦闹革命那段,他好像都没干过什么比较惹眼的事,但最终还能捞到一个功劳第一的评定,比张良、曹参等等一干人得到的封赏都多,似乎不再情理之中。

    实际上这种结果也是不难理解的,后勤工作不好搞,牵扯的事情多,处理的关系杂,还挨的骂名多,默默无闻,没有露脸的机会,也不容易出成绩。

    搞过后勤服务的可能会清楚,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你整天忙得要死,但不出成绩,并且别人还不知道你在干啥,还以为你一天到晚都是翘着二郎腿歇。

    这个岗位还得协调各方面关系,一件事想办好,不绕它个一百弯不算个完。况且搞后勤服务,干十次活,九次让人满意一次不爽,都能把你这人给定xing到“坏蛋”那一行列。这种活,如果花花肠子不多,综合实力不够,只要有一份奈何千万别沾手,沾上手你就完蛋了。

    可萧何同志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好些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来没有出过纰漏,刘邦吃饭他送粮,刘邦打仗他送兵,刘邦用将他追人(月下追韩信),一直以来干得都很好,所以说这个岗位很适合他。当然这个岗位名称就是丞相,乱世搞后勤,治世搞协调(也叫和稀泥)。

    刘邦用人,真是太有水平了。

    萧何的话让刘邦这一路来的不快烟消云散,最终也得到了刘邦的认可。

    在叔孙通捣鼓的朝拜大礼之后,刘邦又一次为萧何加了份封赏——“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要说这种封赏不能吃、不能喝,没有多少实惠,但对当朝大臣来说,这却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的很有面子的一份荣耀。因为古代觐见皇帝,上殿时候不得佩剑穿鞋,并需小步快走。

    不叫佩剑好理解,怕那个二百五正汇报工作,一高兴或者一不高兴干出些出格的事情。

    不叫穿鞋要说也说得过去,因为当时人们都得席地而坐,地上怎么着也得铺上个木质地板什么的,你穿着鞋连泥带屎的踩进去,让人连磕头的地方都没有,实在让人恶心。

    不过小步快步走就让人有些受不了,因为当时上朝的都是清一se胡子拉碴的老男人,甚至还有好多在外边都是杀人放火、吆五喝六的二杆子,让这一干人扭着屁股小步走,那真有点难为人。不过这是礼节,不这样则会被视为大不敬,会被人恶整。因此,这一条让很多魁梧大汉深为尴尬。

    而萧何现在不用了,上朝时不光能带着剑穿着鞋,还能惬意地踱着方步进去,在外边踩点泥让别人用袜子帮他擦,想想就感觉挺不错。当然这一条让很多人深为羡慕,其中一个人就是曹参,萧曹这两位兄弟的关系也至此开始恶化了。

    刘邦给萧何加上了荣誉奖励后,觉得还是很不过瘾,没几天后又给他增加了实惠收入,改最初的酇侯为安平侯(故治即今河北深县城关),封邑在原有基础增加两千户。随后,又大封萧何全家,其父子兄弟十余人皆获食邑。

    至此,萧何达到了其辉煌人生的巅峰。

    通常在电影情节中,高chao过去就是低谷。当然,萧何这一生也未能免俗,在实现人生巅峰之ri,则将是他人生低谷来临之时。

    不过在低谷来临之前,还有一些人提前跌倒进了低谷,并差点没能爬起了,既然如此,那我们就让萧何同志暂时再享受一段美好时光吧。;
………………………………

第八章 红霞万里—(八)易储风波(一)

    提前跌进人生低谷的人叫刘盈,吕雉的儿子,现在的太子。

    早在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彭城大败后,在逃跑的路上碰到了这个当时仅六岁儿子,虽然把他踹下车好几次,可还是被夏侯婴给捞了上来,最终捡得一条命回来。

    刘盈的逃命过程虽然有些悲催,可跟着老爹一路向西跑到栎阳后,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收获。因为到这里没多天后,刘邦送给了他一个称号――“王太子”。

    把这个响亮的称号送给这个还不会擦屁股的儿子,刘邦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

    刘邦当时应该已经有了三个儿子。

    大儿子刘肥,是刘邦第一个女人曹氏所生,但曹氏并不是正妻,理由很简单,因为她爹没有吕雉老爹有钱。“有钱能使鬼推磨”,何况是争一个排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