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汉匈一阵大砍后,双方进行短暂的休整,就在这个有限的空档中,刘邦派使者跑去了冒顿的大帐,按照陈平交代的套路开始了表演。
使者腆着脸在冒顿面前恭维了一番,表达了刘邦的罢兵的想法,也送上了刘邦的臣服的办法。当把想说的话完完全全表达一遍后,转身打开了身后的十几口大箱,金银珠宝将整个大帐映的璀璨辉煌。
冒顿笑了。打仗为什么呀,不就是为了这些吗?自己带着四十万大军搞这么一趟旅游容易吗,死了那么多人,受了这么多天冻,挨了这么多天饿,不就是图的是这些东西吗?
就在冒顿大笑之时,使者又打开一口jing美的箱子,说道:“我汉朝皇帝还特意准备了一些美玉首饰,臣希望能亲自奉送大匈奴阏氏,以表汉朝诚意。”
冒顿更高兴了,他真没想到刘邦办事这么周到,正愁没什么讨好阏氏呢,刘邦竟然替自己准备好了。
出于高兴,也为了卖弄,冒顿同意了使者的请求。使者荣幸地迈进了阏氏大帐,好了,真正表演的时刻到了。
在那些美玉首饰面前,阏氏难掩其心中的喜悦。
而就在阏氏专注欣赏这些jing美首饰之时,使者说话了:“我汉朝有两样东西最盛,一样就是这美玉珠宝,如果阏氏喜欢,我朝定将定期奉送。”使者说完闭上了嘴,不再吭声。
他的半截话让阏氏有些好奇,忍不住问了一句:“另一样是什么呢?”
使者清了清嗓子,似有难言之隐地说道:“另一样就是美女,大汉美女虽然没有阏氏雍容华贵,但也不失娇柔美艳……大单于此战正是为此。”
使者的话让阏氏为之一凄,他还真没想过冒顿为什么会千里迢迢跑来和刘邦打架,原来是为了抢女人。如果冒顿真的进入中原,自己还会有现在的位置吗?阏氏的脸上泛起一丝怒容。
使者见自己的话起到了效果,连忙躬身告退。
使者走后,阏氏急了,她开始反对这场战争,当然她的目的也并不是为劳苦大众谋福利,而是不愿意汉朝那些狐狸jing来和自己抢位置。因此忙不失地的来到了冒顿的面前,很有水准地说了一段话:“两主不相困,纵然得到汉朝天下,那里没草不能养马,我们又不能居住,现在汉朝皇帝臣服,何不见好就收?”要说阏氏的这段话还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因为他替冒顿分析了中原的不好之处――“不能养马”。
当然,冒顿不同于阏氏,他是见过世面的,最起码南边的女人和财宝他都想要,但嘴上不能说,说的太直白了容易降低自己身份。但阏氏的话还是在他心中掀起了不小的涟漪,“见好就收”似乎是个不错的建议,仗打到这种状况还有必要再继续吗?他陷入了沉思……
更为重要的是曾约好赵利、王黄过来一起围歼刘邦,而到现在那两位仁兄都没有现身,纵然前段时间败了一场,也不至于跑的这么彻底吧?一个不是很好的情景在脑子中冒了出来,“难道他们和汉军勾结?如若如此,一切休矣。”
在经过一阵沉思后,冒顿准备结束这次痛苦的旅程。
当天,冒顿派人通知汉匈双方他的思想后,匈奴大军解开了围城一角。
生机出现了,此时的刘邦极为兴奋,但他这一次并没敢冲动。他随即下令阵脚不变,全军面对匈奴,引弓满弦,灌婴前边开路,靳歙、樊哙两侧护卫,夏侯婴殿后,徐行出围。当刘邦钻出重围,周勃率军早已等候多时,待得两支大军会合,汉军才徐徐后退,最终退进了平城。而与此同时,匈奴大军也开始慢慢后撤。最终汉匈双方结束了这次艰难的对决。
此战,总的来说还是刘邦吃了大亏,被围了七天,挨了一顿闷棍,饿了几天肚皮,还跑去给人家说了好话,送去了一些财宝,这让他有些沮丧。不过还好,汉军主力还在,更为关键的是自己还活着,这是可喜可贺的。至此,刘邦以及他的几个继任者,不敢轻易再提与匈奴决战之类事情。
此战,冒顿虽然没能灭掉刘邦,但还是取得了不少成绩。虽然仗打的艰难,但得到了刘邦的口头臣服,并且还收到了实惠。更为关键的是,通过此战,他才把大匈奴真正推上了历史的巅峰。
白登之围意义深远,它不单单是一次战役,更是汉匈之战的真正开始。从此之后,这两个冤家开始了无休止的纠缠,一直持续几百年。;
………………………………
第七章 烽烟再起—(十五)和亲国策(上)
白登之围终于结束,刘邦也终于结束了这次痛苦的旅程。
这一次对他的伤害还是蛮大的,他这个使诈的专家竟然上了冒顿的大当,这让他很丢人,也很气愤,因此准备收拾那些敢于欺骗他的人。
当然,冒顿这个主谋他是收拾不了了,不是不想收拾,而是没法收拾,也不敢收拾。但对于那些帮凶们,他是会毫不客气的。几天后,他把那些曾忽悠他形势一片大好的仁兄们全部集合到一起,让他们排着长队、手拉着手走上了刑场。
这些人曾经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时间进入匈奴地盘,最终探听到了个相同的信息、总结了一句相同的话,而现在又很荣幸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种方式掉了脑袋,这真的很不容易。
砍掉了这些人的脑袋,刘邦又一次想起了刘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刘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验证了刘敬的话。那个人分析问题的能力真的异于常人,也高于常人,因此他准备再去会会他。
冒顿退军后,刘邦也离开平城,绕道广武,亲自到班房里放出了正在逮虱子的刘敬。
这次会面,刘邦说了一句很能展现胸襟的话:“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
从古至今勇于当面承认错误的帝王没有几个,在那个位置上的人通常觉的干这种事情是比较丢人的,甚至那些很不咋地的帝王都深以为耻,连后世那个土财主袁绍还要演一出“沮授军中丧,田丰狱中亡”的典故,可见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刘邦做到了,如果我们只是盯着他屠杀功臣的事情,就很难弄明白他为什么能够问鼎天下,也很难弄清楚他何以能把大汉王朝引入正规。虽然他有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但他仍不失是一位值得我们顶礼膜拜的人物,这个人的成就不光是他的帝王身份,而在于这个身份背后所采取的做人、做事的态度。
刘邦是个复杂的人。通常这些开国帝王,后世都很难把这些人揣摩明白,因为这些人的经历和他的思想是很多人难以体味到的,也是很难分析透的。就如我们敬爱的“**”,没有谁敢站出来说他真正弄明白了他老人家。千秋功过任人评说,但任谁也不敢说真正明白了他。我承认,我自己没那个能力。对于刘邦,我有些力不从心,也真的很难说清楚。
刘敬这次住班房还是取得了不小收获的,因为在这里抓了几天虱子后,他成功晋级,被封为关内侯,号“建信侯”。前一个称呼算是对他以后工作地点的许诺,后一个则是对他工作成绩的肯定。
刘敬用他的一张嘴进行两次表演,都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绩,如果就此结束,他这一生已算是非常成功的了,因为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写上了自己的名字,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个成绩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而达不到的,而他刘敬轻轻松松地得到了。
然而,刘敬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有一个更深奥的理论没来得及提出来。他的这个理论很牛气,因为这个东西将影响汉朝几十年的对外政策。然而也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正因为这个理论,差点要了他的这条老命。
不过在刘敬提出这个理论之前还有一个历史背景,需要我们交代清楚。
刘邦离开平城前,封二哥刘仲为代王,并留樊哙陪着刘仲率军驻扎代地,防备匈奴。就随后剧情发展来看,这不是一件好差事,因为白登之围几个月后,匈奴人又来了。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北边这帮子人既不种地又不产盐,既不养蚕又不纺织,更夸张的是茫茫草原上又没人开超市,这些生活用品如何得来?不好意思,全部靠抢。看来抢劫也是一个很上瘾也很无奈的事情。
能去哪抢?用屁股想想都知道去哪。总不至于去北边跑到西伯利亚抽风,因为那里比匈奴人还穷。所以,匈奴人又来了。
去年冬天搞白登之围,今年chun天匈奴人骑着马、唱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