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一种,而韩成很不幸的就是后一种,应该说韩成这辈子除过懦弱和无能之外,他真的没什么长处了。
站在项羽面前,张良替韩成说了半天好话无所得,他知道项羽的心在哪,最终无奈的说了这么一句话,“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能直白地说出这句话,可见这位仁兄真的也没招了。
而项羽执死理,无论你怎么说我就一根筋往下捅,只给他两个字的答复,“不行。”
见项羽如此顽固,张良拿出了他的杀手锏,这个人的说话能力实际一般,但耍心计的能力绝对一流。张良在怀里掏出了一封信递给了项羽,看着信的内容,项羽气的俩手发抖。信是田荣写的,内容是邀请天下诸侯当然也包括韩成反抗项羽。并且更为重要的是,田荣现在已经反了。气愤的项羽顾不上考虑刘邦了,因此准备亲自带兵教训田荣。
张良以为自己的策略见效了,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在为人处事方面对项羽使计谋那只能抓瞎,因为项羽用实际行动告诉张良他在白忙活。项羽最终还是带走了韩成,并且刚到彭城就把他废为侯,就在项羽准备出兵的前期,还是给这个懦弱的韩成找了个归宿――杀了他。
当然张良比韩成幸运的多,就在韩成被杀的前一天,张良提前跑了出来,东躲xi zang几个月,项羽在彭城翻腾了好些天也没找到这位仁兄。张良躲猫猫的本事绝对是一流的,当初嬴政没找到他,现在项羽也一样。这绝对不是巧合,因为他的智商真的太高,并且在这里他还有一个叫项伯的朋友。在项伯的帮助下,张良才得以跑出彭城。
韩信在向刘邦替建议的时候,张良正在玩躲猫猫游戏。应该说,韩信的出现,及时弥补了张良不在身边的缺陷。
当然,如果没有张良烧毁栈道、撺掇项羽这种前期的铺垫,也不可能有韩信那得以成名的军事设想。这两位仍未谋面的仁兄,以各自超凡的智慧进行了一次默契的配合,最终也让刘项两位猛人正式登上了擂台,开始了真正的较量。;
………………………………
第五章 楚汉争锋—(五)还定三秦
韩信把项羽骂够了,也把形势给刘邦分析的差不多了。这一次刘邦很满意,今天算是对这个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自从张良离开后,刘邦已经好久都没这么舒畅过了。前些天,每逢别人提建议,自觉不自觉拿他和张良做比较,结果看谁都不顺眼。今天韩信一席话,让他茅塞顿开,面前这个人的形象慢慢从张良的影子里走了出来,愈来愈鲜活,愈来愈生动。刘邦现在开始有些欣赏这个年轻人了。
战略业已规划,可措施仍未敲定,你既然认为能打,但还的拿出具体实施方案呀,没方案的战略那是白搭。秦地三王并不都是软柿子,尤其那个章邯曾是多少诸侯的噩梦,对于这个人刘邦还是很在意的。因此刘邦发问了,“该如何行之?”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直指咸阳,平定秦川。”
前边对栈道未进行详解,事实上从关中到汉中并非仅此一条道路。关中防御汉中进攻的屏障是秦岭,秦岭东端有武关,西端有散关,有三条谷道穿越秦岭中部,作为汉中与关中之间的通道,它们是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秦岭高峻,以至每条谷道都曲折回旋,幽深险峻,不利于人力物力的大规模运动,尤其不利于粮草补给的运输。南北交争之际,多以散关也即陈仓为要冲。
刘邦入蜀时,所走道路叫子午道,从杜陵(今西安东南)穿南山(秦岭)到汉中的通道,此道从秦昭王时期开始修建,历时多年,为长安通往汉中、安康及巴蜀的重要驿道,因穿越子午谷而得名。刘邦入蜀时走的就是此条道路,但此条路多处盘山架桥,上百里悬空甬道,当初听张良计策,刘邦一把火将甬道烧的干净。我们上边所谓的栈道就是这条路。
另一条路叫褒斜道,又叫斜谷道。秦岭太白山发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汉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秦时利用这两条河谷开辟的道路。此道从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始,西南经散关,沿故道水(嘉陵江上游)谷道至凤县折向东南进入褒谷,出抵汉中。这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就多次从走这条路跑出来。这条路上有个关隘更为有名——陈仓,无论是韩信还是后边的诸葛亮都对此地都情有独钟。
傥骆道北口在周至县西骆峪(骆谷),向西南,以太白、洋县,三次翻秦岭及其支脉,出傥水谷(傥谷)至汉中盆地,古道全长约200多公里。
简单点说,当时最少有这么三条路,一条在西安东边,一条在西安西边,第三条道将绕的很远,并更为险峻。这条路韩信没准备选择。刘邦烧掉了西安东边的路,而即将成为焦点的是西边那条——褒斜道。
当韩信说完话后,刘邦高兴了,站在一边的萧何也乐了。韩信骂项羽的话萧何以往听过,可最后一句话他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人真的不枉追一场。
几天后,樊哙接到了一个命令,内容是率领一万人去修栈道。当初跟着刘邦一边走路一边烤火,把栈道烧个干净,现在刘邦一声令下,樊兄弟成了建筑队队长,领着人开始过上了猿猴一般的生活,攀悬崖、吃野果,还的扛着木头搞建设。
刘邦还给他下了个死命令,一个月修完。樊哙看着几百里大山愁眉苦脸。这是什么事啊,韩信竖跟杆,刘邦就顺着怕,这怎么能修完?别说自己带的都是人,没有爬山越岭的本事,纵然是群猴有爬山的本事一个月也修不完呀?这不明显在拷对人。因此这个屠夫就向老大诉苦,可刘邦根本不卖账,一个字——修。就这样,樊屠夫成了樊工头。
樊哙修路的消息很快穿到了关中,章邯得到这个消息时仰天长笑,“刘邦如此,无能为矣。”
章邯的高兴不是没有道理的,当时有没有铲车、挖机、水泥搅拌车等高级货,要修路就靠人工,背着木头拉根绳就上阵了,当初秦国修栈道历时多年,人工都用十几万,你刘邦修路的效率能有多快?
章邯打了一辈子仗,刘邦这样大张旗鼓地搞,也没道理能迷惑住章邯,可一个人的身影混淆了他的判断,这个人就是樊哙。实际上樊哙并没有特别之处,只是这个人每次打仗都站在最前边——先锋,就从他过往的那些“先登”就能明白他在刘邦身边的角se定位,这个人就是一把利剑,每次大战都是他站在风口浪尖。这一次,他在当工头。樊工头这次真的起到了迷惑的作用,因为到目前为止他的名声无疑比较响亮,虽然不见得最为响亮但也够用了。如果你认为现在的韩信比较出名,叫韩信来更能起到作用,我只能说你错了,现在的韩信还只是个不出名的小角se而已。
樊工头的这次认真并痛苦的修路,让章邯相信刘邦真的准备走这条路。如果走这条路的话,章邯应该还能惬意好几年。
章邯并不是不知道另外一条路,事实上他很了解,并且也做了准备。随着刘邦烧掉栈道后的没几天,章邯就派大军驻守陈仓,扼住了蜀地至汉中的咽喉,应该说他的高兴应该是有道理的。
章邯高兴了,因此雍军松懈了,更为关键的是陈仓守军松懈了。应该说章邯纵然不想松懈也不行,自从章邯重回秦地当王后,他很明显觉得这里的人不是怎么欢迎他,也不怎么喜欢他,因此他时时刻刻提心吊胆的关注着身边的一切,时时防备暗地里拍过来的黑砖。更为严重的是,秦人讨厌他,却比较喜欢刘邦,而不幸的是他却非常讨厌刘邦。在不同的爱好驱使下,弄的章邯连征兵工作都进展的困难,不是征不到,而是怕自己征的兵反过来打自己,因此章邯在这里比较节制,也比较难受。
筋疲力尽的章邯信不过很多人,时刻把弟弟章平留在身边,作为心腹大将。让章邯感到幸运的是,这个章平还真的有些能力,不过章平的能力当个保镖还可以,要是真的上阵也是稀松。
公元前206年8月,就在章邯着迷地关注刘邦的修路过程时,刘邦大军四处调动,这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要打仗了嘛,不调动才怪呢。可让章邯没看明白的是,调动来调动去,如同换防一样没有个定数,今天跑过来明天又开走,来一拨走一拨热闹非常,可来的是大部队,走的只是小分队,样子装的很足,可局势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章邯没看懂,并不代表就真的没目标,就在这迷局之下,刘邦大军逐渐聚集到褒谷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