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君临天下-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鉴于此,朱由榔让大明日报一口气又印刷了十数套难易不同的模拟试卷,还配有标准答案以供考生参考。

    十数套模拟试卷的发行,极大缓解了这一糟糕状况,起码让考生找到了温习的方向。

    大明从不缺聪明人,有书商从中嗅到商机,也开始大肆印制模拟试卷,小赚一笔。

    朝廷初步运转起来之后,越来越多消息传入广东,清军阿济格已率军回师北京,四川更是捷报连连,总兵曾英收复重庆之后,参将杨展、曹勋等一干明军将领连败张献忠的大西军,收复四川多处失地,张献忠败事日渐显露。

    瞿式耜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于是联合了大学士陈子壮、蒋德璟等人一同奏请朱由榔下旨,命各地督抚收复失地。

    朱由榔尽管知道他们求胜心切,但是他更了解此时大明的形势,何腾蛟不可倚重,大顺军余部还未归顺,福建更有郑芝龙这个定时炸弹,朝廷根本不具备反攻的条件。

    此次何吾驺倒是一反常态,首先站了出来,反对朝廷贸然反攻,又有丁魁楚见风使舵,都认为这时候朝廷应该以稳为重,反攻之事暂时搁浅。

    不过,朱由榔对于四川的战况更加关注,可以确定的是曾英等人确实没有虚报战功,因此封赏众将,曾英升都督同知总兵,杨展、曹勋皆授副总兵,其余将领皆有赏赐,并命他们稳打稳扎,逐步向成都推进。

    随着明朝每况愈下,朝廷对地方武将的掌控越来越弱,崇祯时期朝廷的威令基本上还能畅通无阻;到了弘光时,武将嚣张跋扈,封疆大臣仍旧不敢违抗朝廷旨意,然而随着清军占领南京,桂、唐争立,朱由榔虽然名义上得到了绝大部分人的效忠,但是想要指挥这些人,未必行得通。

    郑芝龙拥立唐王自不必多说,何腾蛟也是盘踞地方,争权夺利,手下大多也是一帮酒囊饭袋,朱由榔是不指望他们了,最后朱由榔将目光放在了大顺军余部李过身上。

    朱由榔不清楚历史上李过等人何时归顺于明,但早一步总没有坏处。

    次日,朱由榔召见了兵科给事中王夫之。

    朱由榔走到一块挂着大明地图的屏风前,缓缓道:“你可曾记得朕与你在复旦学院的一番谈话?”

    “臣一刻不曾忘记!”王夫之自然知道朱由榔说的是何事。

    朱由榔指着地图上一处,道:“朕已经命人探明大顺军李过、高一功所部如今就驻扎在荆州府境,聚众数十万。”

    “臣愿往荆州,定替陛下招抚之。闯逆已死,正是他们群龙无首之时,若得此精兵,光复大明之日可期。”王夫之激动道。

    朱由榔找王夫之来自是想将此任务交由他去办,不过他也有些顾虑,一时间在殿内踱来多去。

    王夫之看出皇帝好似有心事,试探道:“陛下,可有不妥?”

    朱由榔沉吟片刻,道:“朝廷初立,科举新政风波刚刚平息,朕不想此时朝堂再起纷争。你应该知道朝中不少大臣对于流贼深恶痛绝,更兼烈皇因逆闯一伙而吊死煤山,朕若是公然派你出使招抚。。。。。。”

    其实朱由榔还有一层顾虑,他如今已是皇帝,招抚之事,臣子可以上奏,他这个皇帝也可以接受,但不能由他亲口提出来。

    后面的话,朱由榔没有说,王夫之并非愚笨之辈,一下就明白了朱由榔的顾虑,“陛下的意思是让臣秘密出使?”

    “不错。”朱由榔点了点头道,“如此一来,你没有光明正大的使者身份,朕能给你的只有一封密旨,至于你的自身安危,朕只能派数十精骑护送你,若。。。。。。”

    “*******,一条命而已,臣又有何惧!”王夫之在明白朱由榔的顾虑后,丝毫没有犹豫,当即请命道,“臣即刻出发,必不辱使命,为我大明得此数万精兵。”

    此去福祸难料,朱由榔没想到王夫之竟丝毫未曾踌躇,望着眼前身材略显削瘦的身影,哽咽道:“好!好!有卿如此,朕之幸!大明之幸!”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说得大概就是王夫之这样的人吧!

    王夫之得了朱由榔的密旨,第二日便在数十精骑的护送下,一路北上而去。

    乾清宫内,朱由榔放下手中的奏折,吩咐一旁的小太监道:“去,给朕将宋尚书叫过来。”

    “遵旨!”

    不多时,宋应星便赶了过来,“臣叩见圣上!”

    “先生,不必多礼!”朱由榔双手上扬,示意宋应星起身,吩咐道,“给先生般张椅子来。”

    说完,小太监便将一张椅子搬了过来。

    宋应星谢恩之后,端坐在椅子上,静听朱由榔询问。

    朱由榔举着手中的奏折,皱眉道:“广东的军器局真如先生奏折中所说?”

    宋应星叹息一声道:“臣只怕比所奏的更糟糕,臣所查验过的几所军器局,其中大半军械多是几十年前所造,或者保养不当,不堪一用,能用者十不存一!”


………………………………

第三百四十六章 兵工厂

    大明的武器制造,京师有兵仗局,各地方则由杂造局或者卫所军器局所造。

    在梧州时,朱由榔已经听王府内的军匠提起过各地军器局的情况,如今看来他还是小瞧了的大明的腐败。

    御案前,朱由榔阴沉着脸没有说话,将手中奏折放下,缓缓道:“先生奏折中有些地方一笔带过,朕想知道详细情况。”

    “臣遵旨!”宋应星稍作犹豫,躬身道,“皇上应该知道大明的匠户制度,各级官吏往往巧立名目,蚕食匠户,匠户所得养活一人尚且不足,何况一家人。

    匠户逃逸自成化年间已是常态,朝廷为此废除了轮班制,改以班匠银代替。

    民匠缴纳之后,便可自谋营生,然而军匠世代承袭,仍需按月当差。军匠为了存活,不得不向局内缴纳一笔“买闲钱”,不当差时便接些私活,至于军器局的武器,他们便敷衍了事,质量可想而知。”

    朱由榔听完,寒声道:“如此说来,广东的军器局已经烂透了!”

    宋应星点头称是。

    军器局铁定指望不上了,但武器还是要制造的。

    朱由榔思考片刻道:“军器局不堪重用,朕有意在广州建造一座大型兵工厂,集广东军匠于一地,集中打造武器,先生以为如何?”

    宋应星闻言先是一愣,略加思索便明白过来,道:“皇上的想法甚好,不过恐怕不易。”

    “有何困难?”朱由榔皱眉道。

    宋应星回道:“军器局一向由当地卫所统辖,其中利益盘根错节,上至都指挥使,下到百户都牵涉其中,他们手中又握有军队,牵一发而动全身。”

    朱由榔打断了宋应星的话,道:“他们翻不出什么浪花,此事朕早有思量,先生只管去筹备即可。”

    宋应星见朱由榔胸有成竹,亦没有多问。

    一整个上午,朱由榔都在与宋应星商议兵工厂的架构。

    将来兵工厂70%用来制造燧发枪、佛朗机炮等火器,30%用来制造刀、枪之类的冷兵器,毕竟热武器终将取代冷兵器。

    另外,朱由榔还命宋应星成立一个专门改进火器的研发部,火器只有不断改进,才能发挥他更大的威力。

    朱由榔喝了口茶,润了润喉,随口道:“先生见多识广,可否听说过一种连珠火铳?”

    两人聊到火器,朱由榔这才不由得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好像介绍过这种最早的机关枪。

    “皇上是说三眼铳。”

    朱由榔摇了摇头,仔细回忆了一下脑海中不太真切的记忆,道:“不是,朕所说的连珠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它的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

    “这如何可能?”宋应星瞪大了眼睛,不过随即自言自语道,“不、不,也不是不可能。”

    半晌,宋应星才反应过来,歉意道:“恕臣孤陋寡闻,未曾听闻,不过既然有三眼铳,那皇上说的连珠火铳,未必不能造出来。”

    朱由榔也是兴之所至,有固然是好事,没有也没什么大不了,摆摆手道:“先生不必在意,朕也只这么一说。”

    朱由榔没再提这茬儿,宋应星却默默记在了心里,这种连珠火铳若真能研制出来,大明将又添一利器。

    宋应星身为工部尚书,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但是兵工厂干系重大,朱由榔也必须得交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