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常延龄禀报,京营兵现在数量虽多,可大多是这两年招募的新兵,其中最精锐的军队在北伐时被齐王带到了和满人作战的战场,剩下的军队多是老弱兵痞,训练不力,器械匮乏,便是连军饷都已拖欠了数月。
“京营兵早已怨声载道,想带他们上战场平叛,末将实在没有把握。”常延龄最后道。
“京营积弱如此,常侯爷,朝廷今年可是拨付了两百多万两白银的军费,几乎比国库一年的收入还要多,这么多的银子都到哪去了?莫不是进入了某些人的口袋不成?”御史乔可聘站了出来,厉声问道。
常延龄顿时大怒:“放你娘的狗屁!老子堂堂的侯爵,世守大明国恩,如何和会做出贪污军饷这样无耻的勾当!你个王八蛋敢污蔑老子,看老子不揍你!”
说着常延龄提着双拳就要向乔可聘逼去。
在大明朝廷,文官向来唯我独尊,视武将如同犬马,可也得分对谁。像常延龄这种开国的公侯,又是手掌重兵的京营总督,可并不把乔可聘这种区区七品御史放在眼里。而朝堂上的文官们也轻易不敢惹他。
眼看朝堂一阵大乱,宝座上的崇祯却饶有兴致的看着,丝毫没有发声阻止的意思。还是钱谦益挺身而出,怒吼着,才避免了乔可聘一顿毒打。
钱谦益是内阁次辅,史可法不在他便是百官之首,常延龄自然不敢不给他面子,便骂骂咧咧的退回了本班。
“乔御史恐怕冤枉了常侯爷,”兵部侍郎李晟出班禀道,“今年一年开出的军费虽多,可大半都用在了给北伐军的粮饷上,另外一部分拨给了出兵福建平叛的广东、江西、浙江客兵。这些账目兵部都有存档,乔御史若是不信可以去查。”
“好了,此事告一段落,”钱谦益连忙阻止继续扯皮,“当前之事是要确保京营兵出兵平叛,常侯爷,你认为若是要京营出兵,需要多少军费?”
常延龄淡淡道:“要想出兵的话,需要先把欠兄弟们四个月的粮饷发了,然后再发一笔开拔的银子。算下来怎么也得一百万两吧!”
一百万两!朝堂上所有人都倒吸了口凉气。
“常侯爷你是不是算出了,如何需要这么多银子。”钱谦益忍不住问道,一百万两,几乎是国库一半的收入了,数目实在太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常延龄道:“一百万多吗?京营十五六万士兵,欠了四个月的军饷便八九十万,兄弟们开拔怎么也得十来万两吧。
兄弟们当兵,为的便是吃饷,没有足够的银子,便是把他们驱赶到战场,恐怕也不愿卖命。”
常延龄的话让众人哑口无言。
钱谦益把希翼的目光看向户部尚书高倬,高倬却苦笑着摊摊手,“阁老,现在户部的银子还不足一万两。”
朝议到这里,已经议不下去了,崇祯便命令诸人回去想想筹饷的办法,改日再议平叛之事。
………………………………
第990章 劝说吴孟明
大明国库缺银是常态,十多年来,连年战争,外虏内寇,花在军队上的银子如同流水一般。不过朝廷到了南京这几年,朝廷要比以前好过很多。
失去了北方也就丢下了庞大的负担,最富庶的江南江西湖广之地依然在大明手中。国库的积蓄竟要比在北京时好过太多,再加上陈越不余遗力的为朝廷弄银子,查抄勋贵,重整盐政,更使得国库的收入远胜以前。
所以说能够在满跶攻打下守住江南进而挥兵北伐,和朝廷财政的好转有着很大的关系。
不过即便如此,财政依然吃紧,特别是去年以来,齐王陈越带着十万大军北伐,一路招降纳叛,组建了二十多万的北伐军队,仗打了一年多,花出的银子如同流水一般。国库的收入绝大部分用在了北伐大业上,为此不得不减少其他方面开支,京营欠了数月的饷银也是因此。
不过不管如何,对京营这些士兵来说,为了支持北伐,他们可以在朝廷号召下忍受数月欠饷,可是再要忽悠他们去江东和叛军作战,却也不大可能。
皇帝不差饿兵,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银两没有着落,京营出兵便无法进行。便只有指望吴孟明的江北军能够迅速渡江,抵挡一下叛军了。
故,朝廷决议,给江北总督吴孟明传旨,命其率领本部立刻渡江到达镇江,从北面逼近苏州威胁叛军。
接下来,朝廷日夜商议,该如何筹措钱粮,这暂且不提。
扬州总督府,江北总督吴孟明正接待一个神秘客人。
所有的侍卫下人都被打发了出去,并派出士兵守卫四周严防有人靠近,书房内就剩下吴孟明和客人。
“钱大人,吴某没有想到你竟敢来我的扬州。”吴孟明锐利的目光盯着钱枫林,话语带着冷厉的寒意。
钱枫林却是一脸的平和,笑吟吟的回道:“下官和吴侯爷也算旧识,难道吴侯爷您会害我不成?”
吴孟明冷冷道:“那可说不准,说不定我会把你这叛军首脑拿下,押送朝廷处置也未可知!”
钱枫林微微一笑:“吴侯爷您说笑了,叛军首脑是艾能奇,和下官有什么干系?”
吴孟明冷笑道:“和你没关系?难道叛军不是你一手策划的?要知道你可是福建巡抚,以钱大人你的谋略智慧,加上王督师的兵力,区区已经受抚的艾能奇叛军如何能够有再次叛乱的机会,即便叛乱又如何能够弄出这么大的声势?
钱大人,本侯可不是朝廷那帮饭桶,你知道本侯可是锦衣卫出身,现在又掌管一镇雄兵,想骗我可没那么容易!”
钱枫林看着吴孟明笑了,他就知道吴孟明没那么好骗。吴孟明虽然才能一般却并不傻,再加上出身锦衣卫很是重视情报,猜出自己和叛军的关系很是正常。
事实上,钱枫林在扬州露面,便等于自暴了和叛军的关系,一个本应该被叛军俘虏的福建巡抚,却大摇大摆出现在扬州,这件事情太不正常,只能有一个原因,为的是吴孟明手中的数万江北军!
不过即便被人看破底细,嘴上却是不能认的,钱枫林微微一笑,淡然道:“吴侯爷,我是和叛军有关系,却不过是被叛军俘虏。艾能奇知道我是齐王的人之后,出于对齐王的畏惧,并没有敢怎么我,侥幸活了下来。”
见钱枫林强行遮掩,吴孟明冷笑着却也不再逼迫,毕竟撕破了脸对大家都没好处。
说起来,吴孟明和齐王一系的关系一直很好。毕竟是陈越当年把他从北京救出,对他有着救命之恩。到南京之后双方一直以来关系良好。
可是,吴孟明毕竟是崇祯的心腹,是最受崇祯信任的人,要不然也不会由他接替陈越出任江北总督。在陈越和崇祯之间,吴孟明肯定是支持崇祯的,哪怕和陈越关系再好,哪怕陈越权势再重!
所以,猜出叛军底细之后,吴孟明便一直准备着,准备听从朝廷召还,好带兵剿灭叛军。
然而一开始,崇祯并未下令调遣他的江北军,毕竟扬州乃是拱卫南京的江北重镇,担负着防范陈越掌控下的山东的重任。崇祯担心一旦调走江北军,必然使得北面空虚至极,陈越若是突然发兵南下,将再无军队可以阻挡!
然而后来,叛军竟然冲出福建攻入浙江,短短时间内便占据了浙江全境,吴孟明震惊的同时,知道也许距离自己出兵的日子不远了。毕竟崇祯和朝廷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叛军继续北上攻入江东,那样距离南京可就咫尺之遥了。
然而出乎吴孟明预料的是,就在此时,朝廷册立坤兴为皇太女,召还齐王陈越回京,这让吴孟明长出一口气。
崇祯皇帝终于妥协,也就不必和齐王陈越兵戎相见,大明便还有指望。而对坤兴当上皇太女进而当上大明女皇,吴孟明更是喜闻乐见,毕竟坤兴公主是他从小看着长大。
然而事情总是一波三折,还没过几日,竟然又传来叛军攻入江东的消息,这便让吴孟明看不懂了。
难道说陈越对崇祯的妥协还不满意?非要篡夺大明的江山不可?若是这样,哪怕再不愿意,吴孟明也只能和陈越打上一仗了,他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明的江山被陈越篡夺!
由于远离南京,吴孟明自然无法及时得知崇祯的心意,不知道崇祯对叛军攻入江东的真实态度,所以,对钱枫林的出现,他抱着很深的敌意。
既然钱枫林非要遮掩,便是没打算撕破脸,那吴孟明便也只能虚与委蛇,看看钱枫林此来有何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