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带领八旗兵六万攻打宁远之时,派出骑兵主力履冰驰进,从靺鞨口登岸,攻入觉华岛粮城,烧掉明军屯储的所有军粮,明游击将军金冠战死,是为觉华之战。
所以,觉华岛对辽西,对宁远的意义,实在太过重要。而现在透过千里镜,竟然看不到有清军驻守,这让吴平如何不惊奇。
船队径直向着觉华岛驶去,先头的船只已经绕过觉华岛北端在靺鞨港停靠,港口内空空荡荡,连一条小船都没有。士兵们从船上下来直扑码头,登上了觉华岛,整个岛屿竟然空无一人,昔日的粮城破破烂烂,早已荒芜不堪。
原来,清军早就放弃了觉华岛!
“觉华岛的意义便是和宁远鼎足而立,抵御满清。而现在吴三桂率领关宁军投降了满清,整个辽西包括山海关都是清军的领地。而整个北方的明军早就不复存在。没有了敌人,觉华岛自然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岛屿贫瘠,没有没有河流无法灌溉,百姓也无法在此耕种。在大明时,是把这里当作屯粮和水军的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粮食通过海路运到觉华。而现在,没了敌人,觉华岛也失去了其价值,若是驻军的话耗费重大,满清对此不重视,吴三桂带领军队入了关,自然没人愿意住在这里。“
在岛上巡视了一番,李彦直忍不住发出了叹息。
“不过清军放弃了觉华,到是便宜了咱们!”吴平笑道。不需要苦战便占据了岛屿,获得极佳的后方基地,对接下来的任务意义重大。
“靺鞨港可以停泊大船,岛上建筑虽然荒废了两年,收拾收拾勉强能住。咱们可以以觉华岛为根基,出兵攻打宁远和山海关,控制住整个辽西走廊!”
清军是放弃了觉华岛,可是在关外却有相当的驻军。若是明军攻占了宁远城,清军势必会反应过来。毕竟辽西走廊沟通着北京和满清东北关外老家,若是辽西走廊被明军占据,北京的满鞑回东北的话便只能选择向北翻越燕山山脉,绕道蒙古返回东北。多花费时间不说,道路还十分难走。
所以可以想象,一旦明军出现在辽西走廊,一旦宁远被明军攻下,清军必然会发起反扑。
而觉华岛悬在海外,以强大的船队控制着海面,可以成为稳固的后方基地。当然这是建立在海面不结冰的时候,若是到冬天海面结冰,清军可以随意沿着冰面踏上岛屿,觉华岛的地理优势将不复存在。
不过现在才是三月份,距离冬天结冰还有大半年的时间,而这么长的时间,聊城明清两军的战斗早就结束,到时清军早就被赶出了关内。
留下了部分军队及船只驻守觉华岛,由李彦直指挥负责修缮岛上营房仓城码头,大部分军队并未久留,而是在吴平的指挥下向北面的海岸驶去。
根据已知的情报,关宁军主力都被满清调入关内作战,辽西一带根本就没有什么驻军。而吴三桂关宁军的家属,便分布在从山海关到宁远这一狭长的辽西走廊之中。
很多人都以为明亡时吴三桂是山海关总兵,事实上他的官职是宁远总兵,负责守卫的是宁远城而非山海关。
吴三桂手中的关宁军是世代军户,每一个士兵都有家属,所有家属加起来也有十多万人。崇祯十七年顺军渡过黄河攻向北京时,奉崇祯的圣旨勤王之时,吴三桂已经做出了放弃关外土地的打算,把数万军队以及关外的十多万家属都撤进了山海关。
事实上正是因为要撤退家属,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这也导致了吴三桂无法及时援救北京,当北京城破之时还迟迟未到北京城。
可是仅凭山海关内永平府数县之地根本无法安置这么多人,而且永平府内都是有主之地。所以等到占领了北京之后,满清朝廷决定,吴三桂所部军队家属还是返回原来的宁远一带,耕种着辽西走廊的军田。不过他们已经不再是军户,而变成了普通的百姓。
在山海关外的辽西走廊,有着着数十万上百万亩的耕地,都是关宁军的军屯地,原先因为明清之间常年作战的原因,这些耕地大都荒芜,现在吴三桂降清,辽西再也没了战争,这些土地自然不能再任由它们荒芜,正可以用来供养昔日关宁军的家属。
关宁军主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入关为满清征战,老弱的士兵被遣散为农,满清朝廷在辽西设锦州府,在广宁、宁远等地设县,派遣流官进行治理。而宁远城也从昔日军城变成了普通的县城。(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868章 宁远
在目前这种情况,辽西走廊已经成了满清统治下的土地,有着八旗军盘踞的北京城,更有着山海关相隔,没有人会想到会有明军出现在这里,更想不到会有一支大军跨海而来。
所以,当一支庞大的军队突然出现在海岸时,带给这里百姓的是无比的震惊。
正是初春季节,冻土已经开化,正是春耕的时候。宁远城外分布着无数的耕田,从北方的山脉脚下一直迤逦到南面的海边。
十多年的战争已经成为过去,难得的和平已经到来,宁远的百姓心中充满了希望,在田地里辛勤的耕种着。至于这块土地是属明还是属清,和普通百姓又有什么干系?
两年的和平,老天爷还算赏脸,收成很是不错。对于这些曾经靠着朝廷拨付粮饷生活的关宁军家属来说,他们现在靠着自己耕种便能养活自己,更不用说还有跟着平西王的子弟兵军饷以及抢掠送回来的财富。
所以,宁远一带的百姓的生活,要远比在大明时更好,这也使得他们对大明并没有什么留念。
所以,当看到一支庞大的船队出现在数里外的海面上时,这些百姓很是震惊,很是恐惧。
明军杀来了,好日子是不是要到头了?
海边不远处田地里百姓看着大海中的船只惊叫着,抛下农具便往家边跑,他们要逃回家,要收拾东西带着家人逃到宁远城中,去躲避明军。
帆船上,透过千里镜看到这种情形时,吴平的脸上肌肉不由得抽搐起来。想象中的箪食壶浆迎接朝廷大军并没有出现,这些曾经的大明子民看到朝廷军队就像看到魔鬼一样,这让吴平心中很是不爽。
明明是大明子民,看到朝廷大军前来却像看到鬼一样,都他娘的白眼狼,都他娘的汉奸!
吴平很想传下军令,对这些不再把自己当做明人的百姓不必客气,可是想想自己身上担负的任务,不由得叹了口气。这些百姓都是关宁军的家属,很多都是正在聊城和王爷对峙的清军中吴三桂手下家属。只有俘虏了他们,才能逼迫占据清军总兵力近八分之一的吴三桂军队投降。
出兵辽西一是要使清军后方不稳,使得前线的清军混乱,切断关内清军和他们老巢的联系,再就是俘虏吴三桂汉军旗的家属,动摇其军心。这便是吴平担负的任务。
因为要接受来自觉华岛军粮的原因,在宁远南八里的海边修建有码头,运载军粮的船只可以在码头停靠,再经陆路转运到宁远城中。
觉华岛虽然废了,宁远城外海边的码头却还在,码头上孤零零的停泊着十来艘渔船,却是宁远的百姓用来打鱼所用。
不像山石嶙峋的辽南海岸,辽西走廊是狭窄的平地,海岸线没有山崖,没有暗礁,有的是平坦的沙滩。
载兵的大船径直向伸入海中的码头停靠,排水量小的单桅、二桅帆船径直向沙滩驶去,铁锚抛下去,船只搁浅在沙滩上。这些船只重量较轻,涨潮时可以轻松浮起,即便浮不起来,百十个士兵也可以把它轻松推入海中。
无数的士兵从船上飞快下来上岸,在岸上排成队列。靠岸之时正是防守最为薄弱的时候,若是有敌军这时攻来,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然而直到上万名士兵上岸编组好队列,想象的敌人并未出现。
想想也是,明军来的如此突然,又是从海上前来,宁远的清军根本就想象不到。而且宁远城距离海边有八九里,便是城中的清军得到海边百姓报告的消息,整理队列,出兵前来,最少也需要一两个时辰。
在各级将领的指挥下,船上装载的士兵基本上岸,共两万的大军密密麻麻排列在海岸边。船上的武器辎重也都通过码头卸下下来,便是装在炮车上的红衣大炮被吊到码头上三十余门。
接下来便要攻打宁远城,红衣大炮是破城的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