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相比于明军,满跶的组织力要强得多。
若是所有的军官都经过系统的培训,都能掌握军伍中的基本知识,军队的战斗力能提高的何止一星半点!
佰度搜索 噺八壹中文網 м。 无广告词
………………………………
第801章 张煌言的选择
经过仔细考虑之后,张煌言心中生出一个念头,那便是放弃两个月后便会进行的科举,转而考入武备学院学习。◢随*梦◢小*。lā
在张煌言看来,大明并不多他一个进士一个文官,而需要的是能够领兵打仗的统帅。齐王陈越虽然厉害,可是大明现在也只有一个齐王。
现在齐王担任大都督,位居朝堂,总不能以后每一场仗都需要齐王去打!而齐王属下将领虽然很多,可在张煌言看来,除了阎应元以外,能独当一面统领大军的根本没有几个。勇将不少,缺乏帅才!
而张煌言自己本来就对军略感兴趣,相对于考上进士当一个县令之类,他更愿意带领军队决胜沙场。
张煌言的理想是扫清寰宇中兴大明,而现在看来,要想中兴大明,先把满跶歼灭才能谈得上。
不知道是有意还是巧合,齐王陈越决定,把武备学院入学考试的时间定在了十一月初九,恩科开考的同一天。
而武备学院报名资格很简单,只要年龄适合的大明人士,不限军籍还是民籍,只要你有志于军伍即可报名。而只要被录取便会授予七品武官的待遇足以让很多大明百姓心动。
虽然大明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可是这并不是兵而是官!若不是文贵武贱的传统,七品武官在品级上已经和县令同级了。
当然,令张煌言心动的不是武备学院的待遇,而是他真的准备系统的学习军事知识,投笔从戎做一个带领千军的统帅!
……
“什么?你要放弃恩科报考武备学院!”陈子龙长大了嘴巴,震骇久久不能闭嘴。
自从一个多月前和张煌言意见不合吵了一架后,张煌言离开了陈家,陈子龙事后仔细回味之后,心中很是后悔。
多年的好友岂能因为一时意见不合便决裂?而自己的看法又岂能全部加在好友身上。
陈子龙知道张煌言是个君子,和自己辩驳也绝非为了私利,更多的是为了大明的命运前途。反而自己,考虑的却更多,掺杂了不少其他因素……
后悔之后,陈子龙便出去寻找张煌言,却打听到张煌言离开了南京去江西去了。
作为张煌言的知己,陈子龙第一时间便明白了张煌言的用意,那是要亲自去江西游历,观看江西之政是好是坏,看看齐王以胥吏、丘八为官治理江西治理的到底怎样?
于是,陈子龙便让家仆时时打探张煌言的情况,得知他回京之后第一时间找上门来,谁知却听到了这样一个劲爆的消息。
张煌言竟然要放弃恩科,放弃身份高贵的进士武官,竟然要考那个什么武备学院去当丘八,这让陈子龙简直无法接受!
“懋中兄,我辈读书人追求为何?”张煌言没有辩驳,突然问道。
读书追求什么?对大部分人来说当然是要做官发财了。可是对陈子龙张煌言这样的人,当然早就超越了做官发财这么低级的追求。
“当然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了。”陈子龙几乎不假思索道。
出自《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几乎是所有读书人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儒家的理想追求。当然很多读书人考中了进士做了官以后,早就把这句话抛在了九霄云外,想的都是自己的前途,想的都是如何发财。
而对陈子龙来说,他和其他官员不一样的地方便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这句话,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理想。不过陈子龙也知道,张煌言之所以会问出这个问题,肯定意有所指。
张煌言微微颌首,“懋中兄说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我辈读书人毕生的追求。
可是不论是《大学》还是《论语》,里面并没有文贵武贱之说。先圣说的可是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可是属于武的范畴,而数在军中用处更大。
先贤讲究君子六艺,秦汉隋唐的读书人也多能出将入相,统带兵马等闲事。而到了我大明,读书人便变成了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样子,早已偏离了圣贤的教诲。
现如今我大明内忧外患,煌言以为,多一个进士文官不多,少一个也不少,而现在我大明更缺乏能统兵打仗决胜千里之人。齐王肯定已经意思到了这个,这才举办武备学院,为我大明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
煌言不才,也愿统帅大军驱逐鞑虏决胜沙场,便是马革裹尸也是人间快事,好过一生庸庸碌碌。”
张煌言的话铿锵有力,竟然使得陈子龙愣了好大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随即而来便是叹服。
像张煌言这样敢作敢为不为名利的读书人,是越来越少了。
“玄著贤弟之志子龙知矣!”陈子龙拱手叹服道,“可是带兵打仗不一定要入武备学堂当武将,考中进士以后同样可以带兵。远的卢象升、孙承宗等大帅督师,近的湖广巡抚堵胤锡,哪个不是进士出身书生领兵?”
事关张煌言的前途,身为其好友陈子龙不得不再次劝说。文贵武贱的传统毕竟在,他不忍心看到张煌言放着好好地进士不考,误入歧途。
“书生领兵是可以,可却无法知道军中详情士兵疾苦,卢督师孙督师兵败身死便是证明。当然懋中兄会说,两位督师之败非战之罪,可是我想问一句,若是换做是当年的戚少保领军,还会不会有此大败?”张煌言问道。
戚少保便是名将戚继光,其一生南平倭寇,北拒蒙古,未尝有过败迹,若是换做其带领戚家军对付流贼,自然不会失败,这点陈子龙无法否定。
“戚家军只数千人,却战无不胜未尝一败,以少胜多,歼敌成千上万自己损失寥寥无几。
戚少保靠的非是战略多高明,而是真正的军强。只有深入军队,熟悉士兵的训练战技武器使用等等,才能真正练出一支强兵,而强兵才是战胜的真正本钱。
至于书生领兵运筹帷幄决胜沙场,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根本就是无水之萍!”
听着张煌言淡淡的话语,陈子龙知道其意志坚定再不可劝。
………………………………
第802章
张煌言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江西之后,十月霜降,江西的士兵们帮着种下了越冬的小麦之后,便开始了集结。整个江西原来的士兵、新募的军队,即便萧冰带着五万大军进入了湖广以后,还有着二十多万军队,分驻在各府,其中以南昌和九江两府驻军最多。
各部的官兵接到的都是集中操练的命令,麦子种上以后,整个冬天都是农闲季节,进行大规模的操练也很正常,不过在有心人的眼里,肯定有重要的事情要发生,毕竟齐王陈越不可能半年的时间不做任何动作,就是不知道这次的目标是谁?
南京,张煌言放弃恩科改考武备学院的事情传了出去,引得士林众人纷纷侧目。
张煌言身为浙江举子,同窗同年甚多,当即便有无数的人前来规劝,奈何张煌言吃了秤锤铁了心根本不听人劝,只能叹气离去。
武备学院的事情由大都督府全权负责,自从陈越开府以后也没闲着,仿平南侯幕府的先例,在大都督府建立诸司,杨正平、钱枫林等东番岛上诸心腹都召回了南京,现在东番岛只留陈默坐镇,辅以一帮官员佐吏。
东番岛兵力还有一万多,又有平南棱堡坚城,以及数十艘三桅福船,安全方面不成问题,现在岛上移民二十万余人,一半是山东移民,一半是舟山渔民以及从福建过去的闽南人。而东番岛又施行的是全民皆兵,是要适龄男子一年必须参加三个月的军训,动员起来再召集两三万军队不成问题。现在陈越封王官职大都督掌管大明军队,陈越借郑芝龙个胆子也不敢明着挑衅,东番的安全方面并不担心。
原本陈越对崇祯和朝廷失望之余打着开拓海外的主意,没想到离开不久大明便出了这么多的事情,不得不回来带兵。而封王当大都督更是意料之外的事,不过既然做到了现在的位置,陈越的目光只能首先放在国内,等到平定大明之后再以举国之力开拓海外不迟。
被陈越召回来的不仅钱枫林杨正平等人,出了造船作坊以外的整个军械司工坊也都搬了回来。舟山东番地理偏僻,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