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好女婿-第5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743章 王寅之忧(加更)

    王寅听从首辅召唤来到了内阁中,询问他关于阎应元的事情,事关一省巡抚的任命儿戏不得,江西的匪患未除,阎应元能否胜任很重要,对此王寅能够理解。

    史可法不知道阎应元的底细,身为兵部尚书的王寅不可能不知道,因为事关江西的军情、援兵、饷银、粮草各种军务,兵部都是第一时间知晓。在满朝文武之中,身为兵部尚书的王寅是最了解前线情况的人。

    而当王寅把阎应元的情况详细说出以后,当听到阎应元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典史出身,被朝廷提拔为九品主薄,在西贼攻入江西中立了一些军功,被陈越破格提拔为五品兵备道,现在陈越竟然推举其为江西巡抚,史可法本能的就有些不高兴。

    一个没有任何功名的人,有何资格当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

    对史可法的反应,王寅早就预料到了,当下便道,阎应元虽是微末小吏出身,却在剿灭西贼之中立下了极大功劳,便是烧掉西贼的军粮也出自他的筹划,立下大功自当奖赏,非如此不能安有功将士之心。

    对王寅的坚持史可法微微皱眉,他知道王寅是齐国公陈越的人,自然向着陈越说话。可从王寅的话里史可法也清楚,若是他敢拒绝了陈越的推荐,后果恐怕很严重。陈越在前线手握兵权,一个朝廷赏罚不公致使前线将士怨声载道无力继续剿匪,只需要做出这样的姿态,便会令朝廷令他史可法极为被动。

    更不用说只要陈越稍稍做些动作,即使朝廷委派新的巡抚官员前去任职也就没法立足。经历过福王之乱后,对这些武将的跋扈史可法早就见识了。

    仔细考虑之后,史可法认为现在是议立储君的关键时期,不宜过分触怒陈越,还是先稳住他,一切等到储君确定下来之后再说。

    确定了江西巡抚的人选,自有内阁颁旨任命,二人又谈了一会儿前线的军情,王寅便告辞而去,谁知刚刚出了文渊阁,便看到一个宫女气喘吁吁的向着自己跑来。

    “可是兵部王大人吗?”蝶儿问了一句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便从怀里掏出折子塞进了王寅手中,“是坤兴公主殿下让我交给王大人您的。”

    蝶儿说过之后便匆匆离去,只留下一脸愕然的王寅屹立在风中。

    坤兴公主如何会给自己书信?联想到这两天宫中发生的事情以及隐约的传言,王寅当即知道事情紧急,把折子塞进怀里之后便急匆匆的出了皇宫。

    回到兵部衙门之后,进入自己的兵部大堂,呵退所有的属官文吏,王寅这才把折子从怀里掏出,打开之后仔细观看。

    折子抬头是“五省经略齐国公陈越亲启”,结尾落款则是坤兴公主的名字,还盖有坤兴公主的印玺,却是坤兴以公主的名义给陈越写的一封信。信中没有卿卿我我,只是告诉陈越这两日发生的事情,三皇子被杀,崇祯中风昏迷,坤兴公主在信中猜测,这一切都是有人有意为之,杀害三皇子的恐非满跶,而是图谋不轨者。坤兴公主请陈越火速回京主持大局,查明三皇子死亡的原因,找出坑害三皇子和皇帝的凶手,稳定朝廷的秩序。

    信不长,却看得王寅冷汗直流,因为他太知道这封信一旦传到陈越手中意味着什么!陈越完全可以凭借这封信起兵返回南京,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皇子被杀,皇帝被害得中风昏迷,公主亲笔写信请求回京,还有比这更好的起兵理由吗?

    谁敢阻拦,便是陷害皇子的凶手,可以名正言顺的挥军击杀!以陈越现在手中掌握的兵权,回师南京谁人能挡?

    而王寅也知道,若是陈越真的如此,恐怕将会是一场大乱,必将造成朝堂动荡天下震慑。若是陈越起了异心,恐怕大明江山顷刻间便会倾覆!

    到底该不该把这封信送给陈越,王寅很是犹豫。

    王寅是属于齐国公体系,可也不愿看到因为自己而导致天下大乱,那并非天下百姓之福。把信送给陈越是利是弊,他在心里反复权衡。

    若是陈越得到坤兴公主的信悍然起兵回京又会造成多大的动荡?陈越有没有把握能够收拾住残局控制住局面?

    文武殊途,再加上文贵武贱的固有思维作祟,满朝官员中真正支持陈越掌控朝局的恐怕很少。即便陈越以武力控制了南京,若是文臣们不配合又该怎么办?

    可是,若不把信送给陈越,则意味着自己对陈越的背叛,从此休想再得到陈越的信任,陈越甚至会以自己为敌,这更是王寅所不愿看到的。毕竟自己身上打着齐国公体系深深的烙印,而且自己一直以来把中兴大明的希望都寄托在陈越的身上。

    而且,若是任凭史可法等人拥立新君,陈越肯定更会逼得靠边站,以东林党官员的操行,大明又还哪里有希望可言!

    罢了罢了,既然自己选择了陈越,那就相信他到底吧,相信他能像以往一样扭转乾坤!即便造成局势动荡,不破不立,大不了和所有文官为敌,大不了取大明而代之,总比这样不死不活的要强!

    “拿着我的名帖,去请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沈炼前来。”王寅沉声吩咐道。

    “是,老爷。”家仆答应着出去了。

    想到这里,王寅脸上露出了坚定之色,伸手拉下了悬在墙壁上的一根绳子。绳子拉动,和绳子相连的屋外铃铛响起,便有心腹家仆走入了屋内。

    王寅身为兵部尚书,自然有办法把书信送到九江陈越手中,不过他知道若是真如坤兴公主信中所说,东厂提督韩赞周绝对脱不了干系,韩赞周手中掌握着东厂,手下番子众多,说不定有人在盯着自己。而能和东厂抗衡的,非锦衣卫莫属,沈炼是陈越一手提拔起来,是齐国公的嫡系,把送信的事情交给他最为恰当。

    没过多久,沈炼应邀前来,知道事情经过之后,慨然保证会把信安然送到齐国公手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744章 各家都在准备

    送走沈炼,王寅又在兵部官厅坐着良久,心中暗暗盘算着朝廷局势。

    两日后便要在文渊阁举行朝议,由内阁大学士会同六部九卿共同商议决定储君的人选,而储君便会从桂藩、潞王、唐王之中选出。

    王寅知道,一旦陈越带兵回来,无论选哪个藩王当做储君陈越肯定会统统不认,到时肯定是一场动乱。所以,后日的朝议对自己没有太大意义,而自己更应该趁着这些时日做好准备,准备等到陈越回京以后稳定住朝廷的局势,不至于太过混乱不可收拾。

    大多数朝臣不会支持陈越,但要想控制住南京,必须还得寻找支持者才行,总不能弄得满城都是敌人。

    在南京城中,除了文臣以外,掌握大权的还有便是几个勋贵了,比如京营总督保国公朱国弼,比如操江总督怀远侯常延龄,这两人掌握着南京城内的兵权。

    朱国弼和齐国公陈越关系密切,正想在海贸以及东番岛谋取利益,再加上其害怕陈越的武力,只要稍加许诺,恐怕其便会倒向齐国公这边,对此王寅很有把握。

    而常延龄就有些麻烦,这人是世袭的勋贵绝对的忠臣,其只会忠于大明,轻易不能说服。等陈越带兵回南京之时,不知道他会作何选择?

    除了朱国弼和常延龄掌握的军队以外,南京城内还有着数万客军,都是从福建浙江而来。

    陈越往九江时抽掉了大半的京营精锐,担心南京兵力不足,崇祯下令从各地调集军队入京。淮扬的军队在江北总督吴孟明的带领下担负着抵挡满跶的重任,毕竟现在满跶正在攻打山东,若是其打下了登州说不定会趁着大明内乱之时举兵南侵,所以江北淮扬的军队动不得。

    而凤阳军却已经被陈越调到了九江,所以崇祯只能从浙江福建一带抽调兵力。

    现在南京城内的客兵分为三部,一部分是浙江的王之仁所部约五千多人,一部是原本驻守在吴淞的方国安部兵力约八千多,最多的一部来自福建,带兵的是郑芝龙的兄弟郑芝豹,总兵力达一万五千之多。

    这几部客兵王寅没把握劝服,而且郑家正和齐国公的势力敌对根本不可调和,王寅心中隐约有一种感觉,立藩王继统的背后有着郑家的影子。

    所以在南京的各部军队之中,最有把握劝服的只有朱国弼的京营。所以,事情必须得好好谋划,陈越现在远在九江,南京城中齐国公一系以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