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术的话想做海贸比登天还难。
其次想做海贸必须得有船只货物,货物好说杭州城内尽可以购买许多,丝绸茶叶瓷器应有尽有,而适合海贸的船只舟山却是没有,虽然有两艘两桅帆船,可却是水军所用的战舰,根本装载不了多少货物。
要是出海海贸的话,至少要有一艘三桅福船才行,船大经得起海浪颠簸,装的货物过多做生意才会划算。
这个时代的出海不像后世,因为帆船的航行一要靠洋流二要靠季风,拿去倭国来说,从杭州到倭国长崎不到两千里,若是顺风的话半月时间即到,若是逆风而行,别说半个月,就是半年也未必能够到达。
而每年夏季东南风起,正是从浙江福建出发,前往倭国做生意的时候。而等到冬季西北季风起,却是从倭国回返大明的时间。所以往来倭国做生意,每年也就是往返一趟,自然要带足足够的货物,这样才有利润可言。
而你一艘二桅福船,装载货物少不说,随行的船员也少,若是海上遇到海盗的话根本就没有还手的能力,而这个年代,海商和海盗也就是一字之差。
所以,要想从事海贸的话,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估计今年有些来不及了,毕竟已经进入了六月,马山就会季风起,海商们很快就要离开大陆前往倭国,而对全无准备的舟山来说时间实在仓促。
可是,若是错过了这次,再想往倭国海贸就得等明年夏天,这一年又从哪里去弄银子?想想陈越就觉得难办。
计划不等人!时间不等人!很快一个念头在陈越心中生出,如同魔鬼一般深深的诱惑着他,虽然他知道这么做有太多的不妥,会得罪浙江太多的士绅豪族,对舟山以后的计划十分不利,就算是王寅也无法在明面上继续帮他,可是这个时候陈越已经别无选择。
。。。。。。
台州府临海牛家浦,刘能张程磊正和牛家浦的族长谈合作造船的生意,一艘单桅鸟船顺着海岸从北方而来,带来了齐国公陈越的书信。
刘能打开看了一遍,神色顿时凝重了起来,“国公他召我有要事去做,程磊,我恐怕没法陪你了。”
张程磊点点头:“公爷的事情要紧,你去忙你的吧。”
把事情交代给跟着的敌情司手下,刘能乘坐来船往北而去。
。。。。。。
甬江入海口,有两峰夹江而立,北岸为招宝山,南岸为金鸡山,在北岸招宝山上修有炮台,南岸金鸡山上则有一座一里见方的堡城,甬江和大海交接处还有一处水寨,寨里停泊着数十艘战船,这里便是定海防倭总兵的驻地。
按照朝廷设置的卫所,其实舟山岛也属于定海卫,原来的定海卫就设在舟山,不过后来朝廷禁海,大量的舟山百姓被迁徙岛内地,而甬江是进入宁波绍兴数府的门户,嘉靖年间为了防范倭寇攻击,在甬江入海口这里建筑堡城设立炮台,设立定海防倭总兵的职位,总领宁波府防倭事宜,一直沿袭到现在。
新任定海总兵吕泰眉头紧皱,他在为军纪涣散的属下而忧心。
这里的属下都是定海卫的军户,论军纪战斗力连昔日在天津任海防游击时的属下都不如,更不用和后来的平南军水营相比。
士兵都是军户出身,平日里靠着种田大鱼为生,而卫所的军田却大部分被军官们侵占,士兵们大都沦落为百户千户军官们的佃农,过着比普通百姓还要凄惨的日子。
宁波一带本来就土地贫瘠,属于卫所的也都是靠近海边的贫瘠军田,一年根本没有多少产出,还要上缴朝廷田赋。军户士兵们辛苦一年,产出连全家人的温饱都不可得。若不是靠近大海能捕些鱼虾填补,可能很多军户都要纷纷逃离。
原本的总兵王之仁被调到湖广去了,对吕泰这个空降的防倭总兵,其他的军官虽然明面上表示欢迎,背地里却阴奉阳违,之所以不敢明面上反对,是因为吕泰上任时带着五百精锐的亲兵。
在平南军呆了这一年多来,使得吕泰的眼界高了很多,再也看不上手下这帮军官士兵们混日子毫无战斗力的模样,可有心整顿的话又不知道从何入手。
就在此时,刘能乘船来到了这里。
“可是国公让刘兄弟来的吗?”见到刘能,吕泰大喜。
在来定海上任之前,吕泰已经去杭州见过陈越,陈越也只是慰勉了他一番,并未交给他什么任务。现在刘能突然过来,肯定是有事情发生,这让闲了好几日的吕泰格外期待。
。。。。。。
王庆穿着崭新的军服立在船头,摸着腰间挂着的刀柄,整个人意气风发的很。
试百户的军职,从六品武官。自从被刘能大人找到这才短短十多天,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介没落无比的穷船员,摇身一变有了官方的身份,这一切如同做梦一般。
跑海再能赚钱,地位却十分低下,而有了这身衣服,自己回家以后肯定能够扬眉吐气,被村里人高看一眼。从六品武官啊,就算是势力的里长也得对自己低眉顺眼。
当然,这身衣服不是白来的,王庆需要完成刘能大人交代的任务,找到齐国公他老人家需要的人才。
………………………………
第573章 衣锦还乡
象山县,海岸曲折,东面和舟山岛隔海相望,近海到处都是离岛,有一条长达一百多里的狭长海道直通内陆,是为象山港。
鸟船通过象山港向内约三十多里,有一个不大的渔村名曰横塘村,这里便是王庆的家乡。
村里有六七十户,四五百人,都是种田打鱼为生,象山的田地还算肥沃,百姓们生活不算太大,不过却还是有一些不安分的人不愿老老实实种田,而是选择奔向茫茫大海逃生话,而王庆就是其中一个。
祖辈生活在这里,王庆爷孙三代都走海为生,王庆在村里名气不小。但村里名气最大的却非王庆,而是傅春。
傅春曾是颜思齐手下干将,曾经拥有过一艘三桅帆船,村里三十岁以上的汉子一半以上跟过傅春出海。只可惜颜思齐死后,其部下很多老兄弟不满新的首领郑一官,傅春也属于其中之一。十数年的争执之后,老兄弟们被已经投靠官府成为福建总兵的郑一官,哦,他那时已经改名郑芝龙,被郑芝龙剿杀殆尽。傅春的三桅帆船也被击沉,他和王庆等侥幸逃出性命。
那一战,渔村数十名走海的汉子葬身汪洋大海,傅春心灰意冷之下金盆洗手,再也没有回过海上。
王庆此行的任务便是请傅春出山,为齐国公陈越效力。
“三哥回来了,咦,你什么时候抢了一套官军的衣服?”
在村口抛锚停船,王庆刚刚跳到岸上,便有村民和他打招呼。王庆在族里排行老三,比他小的人一般喊他三哥。
“什么抢的衣服,王狗剩,睁开你的狗眼仔细看看,这可是试百户的军服,你三哥我已经成了从六品的武官!”
一句抢的衣服刺激到了王庆,指着这个叫狗剩的破口大骂。若是往日,被王庆这么一骂,二杆子性子的狗剩肯定要跳起来和他对骂,甚至会发生一场厮打。可是今日,为王庆身上崭新的百户服装以及腰间挂在的长刀震慑,狗剩竟然嗫嚅着不敢还嘴。看看身穿崭新官服趾高气昂的王庆,再看着自己破烂的衣衫赤露的脚丫,隐隐然生出自卑来。
出海的王庆回来了,穿着暂新的官服回来了,消息迅速的传遍了整个横塘村,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观看。王庆神气的在坑坑洼洼的街道上走着,高声的和乡亲们打着招呼。
“三哥了不得了,竟然成了官人了!”到处都是艳羡的声音,有相熟的村民殷切的跟在王庆的后面,不时的询问着。王庆也没有不耐烦,而是给众人讲着自己身份转变的传奇经历。
王庆的老婆怯生生的站在家门口,不敢相信走来的这个神气活现的竟是自己的男人。三个孩子站在她的身边,最大的儿子王坤已经十五六岁,身材却已经高过了王庆,十二岁的次子王南脏的像个泥猴震惊的看着走来的父亲,八岁的女儿则牵着母亲的衣角,怯怯的看着向自己走来的父亲。
看着略显局促的家人,王庆咧嘴一笑,从怀里掏出一大包麦芽糖来解开系着的绳子,捧到女儿面前。女儿欢呼一声,从王庆手里抢过纸包抱在怀里。
“给我一些,给我一些!”次子王南不再想为何父亲穿成这样,快步冲到妹妹身边,争抢着。
“老子当官了,试百户,从六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