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个时空,这一切都不会再发生,,两路清兵折戟沉沙,大明已经转危为安,江南的百姓继续过着太平的日子。
而自己这一路所经过的镇江常州苏州等地,更是没有经历一点战火。
看着官道两旁农田里忙碌的百姓,陈越心里很是满足,往日无数次的战场厮杀都是那么的值得。
已经到了六月,天气无比炎热,虽然有树荫遮掩官道,每到下午时太阳西移队伍便露在烈日之下,而午后的气温极高,人马行走一个个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
陈越遂下令,早上早早出发,到中午时便歇以躲避炎热,每天行军三四十里。
哪怕行军再慢,三日后也从南京到了镇江。
镇江城外,镇江知府带着官吏士绅于道旁相迎,随着两场大战,陈越之威名已经传遍了天下,世袭齐国公的爵位更标志着他是大明军中第一人。
虽然文武有别,陈越也管不着自己,可镇江知府林泉依然不敢怠慢,亲自率众迎接于城门之外。
陈越下马和镇江知府林泉寒暄了几句,对其邀请城中住宿和接风洗尘婉言相拒,知道陈越此行是办丧事,林泉也未勉强,送上一份程仪之后便回了城,说是镇江士绅的一点心意,陈越笑纳了。三千两银子,林泉的手笔着实不小,当然这笔钱肯定也不是他出,而是出自那些被他拉着的镇江士绅。
林泉带领士绅们走了之后,李雄、张程凯、任宇等人出现在陈越面前,陈越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陈越带兵离开扬州之后,还有好大的家底留在扬州,自从确定弃官守孝之后,幕府各司便着手离开扬州的事宜。扬州城外有从属于总督府的十多处工坊,更有工匠数千人,这么多人当然不会全部带走,那样一是动静太大而且陈越也没有地方安置这么多人。
而工坊名义上是属于江北总督府所有,并非陈越的私产,其中的工匠更是属于官府匠户,一个个拖家带口,想全部带走更不可能,也没必要。
所以跟从李雄等撤离的也就是工匠中的老人,很多都是从北京时便一路相随。除了工匠以外,还有幕府各司人等,随着陈越的去职,江北总督府解散,幕府各司并不在朝廷编制之中,相当于陈越的幕僚。来去倒是无比的自由,一行人连同工匠加起来将六百多人,全部乘船到了镇江。
除了人手意外,还有幕府各司的家当,军械司工坊的器具,以及仓库里剩余的武器铠甲等等,足足装满了二十多条平底江船。
“国公,还有十条二桅海船装了从扬州城外缴获的三十六门红衣大炮,一百多门佛郎机、破虏炮、虎蹲炮,还有一千多支鸟铳也在船上,是军械司这个月制作所得。海船在二十多条战船的保护下已经从长江经海路前往杭州。”老李雄悄悄在陈越耳边道。
陈越微微点头。到达杭州之后除了安葬父亲,在以后的三年中要开创一番新局面,开拓海外需要大量的人手船只火器支撑。恰好扬州之战,十万清兵淹没在洪水之下,其中当然包括清营里的火炮。为了轰开扬州城墙,多铎调集了红衣大炮数十门,各式火炮上百门,战后洪水退去,所有火炮都被打捞了出来,其中大半都被李雄以海船装走。
至于那数十艘海船,却是当初护送崇祯从海道逃离时所用战船,其中二桅海船十艘,其他都是单桅战船。虽然后来陈越下令成立了水兵营,不过因为是在长江等内河作战,二桅海船在内河稍显笨重便被留在了庙湾,并没有编入水营,这次刚好用上。
以后要组建远洋船队,这十艘二桅海船可以作为初始战船使用,用以训练海军。当然仅靠这十艘二桅海船却是不行,这些海船在江河中算是大了,在大海里却算不了什么,以后还需要购买建造更为庞大的战舰。
在镇江会和了幕府众人之后,陈越下令在镇江修整了两日,同时派人雇佣大量的货船。镇江在运河和长江交汇之处,风帆处处,舟楫往来如梭,轻易就雇佣了足够的船只,然后所有人马都上了船只,沿着运河走水路前往杭州。
镇江到杭州六百余里,顺着运河一路经过丹阳、常州、无锡,到达苏州,再由苏州往南经吴江嘉兴到达杭州。
一路途径十数个府县,所过之处地方官府官员们纷纷率众出城迎接,对入城歇息的邀请陈越一概拒绝,仅仅收了官员士绅们所送的程仪罢了。
六月十五日,陈越一行终于到达了杭州城外,时任浙江巡抚张秉贞满脸笑容的率领满城文武迎出了城外。
………………………………
第563章 安葬
看着缓缓停靠在城外码头船只,浙江巡抚张秉贞脸上露出了苦笑。他已经接到了调任南京的诏书,单等新任浙江巡抚到来之后便去朝廷都察院任职。
由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到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官衔倒是升了两级,由正四品升为三品,可是手里的实权却大大萎缩。浙江巡抚乃是封疆大吏,手掌浙江一省军政大权,左副都御史不过是毫无实权的清流言官而已,品阶虽高又岂能和一省最高官员相提并论?
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即将下船的齐国公陈越,因为新任浙江巡抚王寅就是陈越的老部下。陈越把父亲安葬在杭州,王寅到杭州任浙江巡抚,想想就知道其中有什么关系。
“下官浙江巡抚张秉贞恭迎齐国公!”看着为首的那个身穿孝服之人,张秉贞知道正主到了,抢步上前躬身行礼。
虽然文武互不统属,可陈越超品国公,又是力挽狂澜的大功臣,张秉贞丝毫不敢怠慢。
跟在张秉贞之后,杭州知府张印立、钱塘知县何伦、嘉湖兵备道吴克孝以及杭州一众士绅纷纷上前见礼。
“张大人辛苦了,各位大人免礼。”陈越微微拱手还了半礼。
寒暄过后,张秉贞向陈越一一介绍了身后的杭州官员士绅。
“齐国公,忠国公的墓地已经选在了玉皇山南麓,单等下葬之日,我会率杭州官绅为老公爷送行。”
陈越一身忠孝,自然没法参与接风宴饮这样的活动,张秉贞识趣的并未提及,寒暄过后便率众离去。
陈越也并未进城,而是扶棺材直奔玉皇山而去。
玉皇山,原名龙山,位于杭州城外西湖之南钱塘江边,远望如巨龙横卧,雄姿俊法,风起云涌时,但见湖山空阔,江天浩瀚,每逢八月十八,海潮如山蜂拥而来,浪潮从玉皇山下蜂拥而过。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此处虽然没有位于海岸旁边,山下却是宽阔的钱塘江,顺江十多里便是浩瀚的杭州湾。
之所以把墓地选在这里,一是玉皇山风水极佳,再就是不远处就是杭州城,以后要攻伐海外组建舰队,需要太多的物质,杭州极为繁华是最佳的采购地点。
舟山是陈越的封地,倒真的四面大海春暖花开,可是想想把父亲安葬在荒岛之上,陈越心里有些不落忍。这里离大海虽远,好歹在大陆上,北邻的又是天下最繁华的城市。
张秉贞很会做人,在选择好墓地的地方划出了一片足有三百多亩的地皮,从玉皇山南麓一直到钱塘江,这片三百多亩的地方便是忠国公陈江河的墓地范围。
先头过来的单明磊已经雇佣人手在玉皇山下钱塘江边搭建了几处码头,并在码头旁、麓边用竹木搭建了十多栋的房屋,以后这里便是陈越守孝的住所。
随行的三千多人不可能全部留在这里,他们大部分都要前往舟山老巢。
六月十八日,甲辰,宜牧养、纳畜、造畜稠、伐木、做梁、安葬、破土、开生坟,是忠国公陈江河下葬之日。
这一天,杭州城数十位官绅在浙江巡抚张秉贞的带领下悉数来到玉皇山下,三千家丁亲卫排着整齐的队列从江边码头直到玉皇山南麓墓地。
陈岩、陈默、刘能、马闯等三十六个北京一路跟来的老兄弟亲自抬着老公爷陈江河的棺椁放入墓穴之中。管家杜渊带着周文等几个陈江河的老弟兄,亲自用铁锹铲土,埋葬他们的老上司老邻居。
陈越跪在坟前放生痛哭、悲伤欲绝。
墓穴封上,堆土以砖石垒砌之后,墓碑立起,上书“大明忠国公陈讳江河之墓,不肖子陈越敬立”,在墓碑的后面刻着陈江河一生之光辉功绩。
在杜渊的带领下,一众老兄弟跪倒坟前,为老公爷做最后的送行。
张秉贞带着一众官绅按照品级功名先后跪拜祭奠,张秉贞在坟前读了亲笔写就的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