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木桥,大批的顺军越过了护城河,对汉阳城展开了强攻。
数以千计的顺军弓箭手站在城墙下,对城头展开了弓箭攒射,箭雨越过城墙落到城头,城上的明军被射的根本抬不起头来。
借着弓箭的掩护,无数的士兵抬着云梯到了城墙边,把云梯架在了城墙上,立刻开始了蚁附攻城。
城头落石如雨,无数的顺军士兵惨叫着被从云梯上砸下,又有无数的士兵继续攀爬攻城。
满鞑骑兵已经追到了汉川县城,大将刘宗敏正带人阻击。汉川县城距离汉阳只有数十里,一旦满鞑越过汉川防线,后果非常的严重,现在顺军真的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李自成打算包围汉阳,然后率军渡江的计策并不成功,因为汉阳武昌附近的船只早就被左军收刮干净,顺军沿江找了老远,只收集到区区百余只小船。这么多的船只一次只能往对岸送千余士兵,别说威胁武昌,连给对方填牙缝都不够。
没有办法,李自成只得命令强攻汉阳,完全不计伤亡。汉阳城内靠东有水门,有河流从城里直通长江,汉阳的明军控制着二三百条战船,只要打下汉阳,渡江的船只再不成问题。
顺军不计伤亡的进攻给汉阳城内的李国英部极大的压力。
看着疯狂进攻的顺军,李国英目瞪口呆冷汗淋漓。顺军真是疯了!
城下的顺军弓箭手完全不计自身的伤亡向城头不断射箭,给明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城上的明军死伤惨重,很多人根本不敢从垛口露出头。
要是单论作战的意志,左良玉部明军要比顺军差了许多。
李国英刚升总兵不久,他手下军队都是溃兵流民组成,战斗力更是不行。
面对顺军疯狂的进攻,很快就顶不住了。
“将军,快撤吧,兄弟们死了一千多了。侯爷他还没有派出援兵来,分明想让咱们送死啊。”他的亲兵千户哭嚎道。
“胡说八道。”李国英厉声叱道。低头想了想,觉得还是应该趁弟兄们士气还在赶紧撤退。若是真的让顺军攻上城头,想再安全的撤退就很难了。
趁着顺军再一次被打退之际,李国英下令撤退。
正常的撤退,肯定有先后之分,也必须得留下军队守城。李国英身为主将,理应守到最后,保证全军的安全撤离。
汉阳的明军控制着二百多条战船,一条能载四五十人,只需要三四趟,全军就能从汉阳撤到对岸的武昌。
可是李国英完全没有留下断后的打算,留下了副将守城,率先第一批上了战船。
见到明军从汉阳撤退,李自成立即命令军队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
汉阳城内的明军还有一万多人,就兵力来说守住城墙毫无问题。可是主将的撤退使得城内士兵士气低落,面对顺军的进攻毫无战斗力。
很快就有顺军攻上了城头,进行着激烈的城头争夺。
眼看事情不妙,为首的副将偷偷上了一条小船,逃离了汉阳城。副将一跑,剩下的明军再也无人肯作战,纷纷逃离了城墙。
可是汉阳城北面是汉江东面是长江,西南两面又被顺军包围,城内的明军想逃都无处可逃,面对攻入城内的明军,只能缴械投降。
顺军如愿攻下了汉阳,可是战术的目的有没有达成,因为城内的船只都被李国英带去了对岸。不过有了汉阳城,顺军至少能够喘息一二。
武昌城中,左良玉正处于惊骇之中。一支顺军从沔阳州突破了长江,攻破嘉鱼县已经攻到了金口镇,距离武昌只有四五十里之遥。
左良玉匆匆派总兵张应祥前去阻挡。张应祥带着本部三万军队在金口镇遇到了顺军,立刻受到了顺军的猛攻。虽然顺军衣衫褴褛兵甲不全,很多士兵甚至拿着竹杆削成的竹枪,可战斗的欲望却无比的强烈。特别是一支三四千人的顺军部队,武器装备明显高出其他顺军一筹。
张应祥派出的先头部队五千人只是一炷香的功夫就被这支顺军杀得大败,哭喊着落荒而逃。无奈之下张应祥只能带着家丁队前去接应,和顺军接上了手。
张应祥家丁队一千余人,其中马兵三百多,平日里足食足饷,战斗力要比他麾下普通士兵高的多,也是战斗的主力。
可就是这样的军队,在顺军面前竟然没有讨的好去。
三百马兵突击,竟然遇到了长枪组成的方阵,面对疾驰而来的战马,顺军竟然怡然不惧,在那密密麻麻的枪林面前,马兵只能选择撤退,反而遭到顺军枪阵里面的火铳手的射击,当场被打死二三十人。
看着好不容易攒的马兵死了这么多,张应祥心疼的直掉眼泪,当顺军呐喊着攻来时,他调转马头带着家丁们就跑。
三万明军就这样被同等数量的顺军打的大败。而败报传到武昌时,左良玉又一次生出了撤离武昌之心。
………………………………
第455章 分化
汉阳府失守,李国英仓皇逃过长江。而从沔阳过江的顺军数万沿着江岸已经打到了距离武昌四十多里的金口,这让左良玉惊骇无比,又想下令全军撤退离开武昌。
拥兵自重,畏敌如虎,再加上年老病弱,左良玉现在已经没有了一丁点的进取心,满脑子想得都是保住自己手中的军队,只要有军队在,左家就有荣华富贵在。
所以,虽然监军御史黄澍极力鼓动他固守武昌,左良玉也不为心动。
主将萌生退意,手下的官兵自然有同样的想法,和凶恶的闯贼作战,傻子才愿意那样做!但总不能就这样走了,走之前必须要做点什么,至少要弄点好处才行。去找宁南侯要开拔费不现实,只能向城中的百姓收取。
于是武昌府的大街上士兵们成群结队,对着满城的百姓进行抢劫。
武昌城内的一条街道上,刘能身穿劲装带着几个全服武装的部下呆呆地看着城内的情形,看着左军士兵对百姓们的劫掠,他的手下人人面露不忍之色。
在平南军中,是断然不允许出现荼毒百姓的事情的,这样的恶行被抓住肯定会被镇抚司斩首示众。可是来到武昌这些天来,这样的情形已经司空见惯,左军军纪之差已经到了骇然听闻的地步。可看到这样大规模的抢劫时,刘能等人还是觉得怆然。
这样的军队真的能指望住吗?侯爷他老人家是不是高估左良玉!刘能心中感慨着,带人向监军御史黄澍的府邸而去。
刘能等人身穿军服手持武器,都是官军的打扮,一路上倒也没有左军士兵招惹他们,顺利的来到了黄澍的家,见到了黄澍。
“你是平南侯的人?”看了刘能手中的名帖,黄澍狐疑的问道。平南侯陈越远在扬州,手伸的也太长了吧!
“是,在下是平南侯属下参将刘能,封侯爷的命令来武昌公干。”刘能的身子站的笔挺,直视着黄澍的眼睛,不卑不亢的回道。为了便于刘能行事,陈越给了他一个参将的身份。毕竟敌情司什么的在平南军内部叫叫还行,并非大明体制内的编制。
“平南侯派你来武昌作甚?见我又是为了什么事情?”黄澍淡淡的问道,他对陈越的名气自然久有耳闻,立下护驾定鼎之功,年方弱冠得封侯爵执掌江北军政大权,这样的人物他又岂能不知晓。
“闯贼大军压境,武昌地处五省通衢,长江上游,屏蔽着南京。一旦武昌失守,闯贼必然会顺江而下,威胁到南京。可我观现在武昌守军士兵间议论纷纷,皆言宁南侯要带领大家离开武昌。不知是真是假?”
刘能没有回答黄澍的问题,而是问道。
“真如何,假又如何?”黄澍不悦的问道。武昌军队的守还是撤,上有督师袁继咸,下有宁南侯左良玉和他这个监军御史,什么时候轮到你一个小小的参将过问!
“呵呵,黄大人想必已经知道,满鞑眼下分两路大军攻打我大明,一路就追在闯贼的身后。另一路却经归德径直攻向了扬州。平南侯他正带着大军死守扬州,已经和满鞑展开了数场大战。以侯爷的威武,以我平南军的战力,把东路满鞑挡在扬州甚至击败满鞑毫无问题。
可怕就怕西面的满鞑无人阻挡,任凭他们顺着长江杀到南京,如此即使我平南军打得再好,也于大势无补。所以武昌的攻防不仅关系着武昌一城,实乃也影响着我平南军的决策。”
刘能平静的分析着形势,令黄澍心思震动。
同样是一镇军队之主,人家平南侯陈越在扬州抵挡着一路满鞑进攻不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