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盐商们非常的聪明,即使自己亲自在城中露面,也没有做出过激的举动。
陈越甚至计划来一场假的刺杀,派人假作刺杀自己,然后把罪名安在盐商们的头上。想想还是算了,这么做太过卑鄙,已经突破了自己的底线,后果太严重。
突破底线的事情不能做,做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自己以后将会成为一个不择手段的人,那不是自己所不愿的。
几天来,平南军士兵查抄了盐商们的府邸商铺,三大盐商却消失无踪不肯露头。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
总督府对抓捕的盐商们家丁中的逃犯进行审讯,给三大盐商按上了收留罪犯叛逆的罪名,陈越以江北总督的身份下令***鹤鸣、林啸天、沈默三大盐商,他们的府邸店铺一律查抄。
在总督府的强势下,扬州知府马名录只能妥协,按照顶头上司的吩咐下了抓捕令。扬州府和江都县的差役出动,开始抓捕三大盐商的家人,当然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又是另说了。
毕竟盐商和官府中人的勾结太深,即使马名录本人立身较正,可官府里的差人谁也无法保证。而且这些人中肯定有盐商们的眼线,会为他们通风报信。
不过也没有办法,眼下新兵训练还未结束,军队中很多老兵和军官正在参与训练新兵。剩下的军队还要控制城防,能抽出的人手不是很多。盐商们的实力太大,仅靠总督府的力量根本不够。
不过陈越也没有打算把江鹤鸣、林啸天、沈默三人抓住,毕竟他们没有犯下多少罪名,顶多是窝藏收留了逃犯,而且这些罪可以很轻易的推脱出去,毕竟这么大的事业、这么多的家丁仆人,其中有些不法者也在所难免,顶多算是失察之罪。
陈越要的是不断威逼他们,让他们感到极大的危机,进而铤而走险,那时才是对他们一击致命的时候。收拾了三大盐商,就控制了两淮的食盐,以后平南军的养军之资再不成问题,朝廷的盐税也会更加的多。
………………………………
第393章 朝廷的动静
在总督府的步步紧逼下,盐商们终于动作了。
二百多里外的南京城,已经是风雨满楼。陈越针对盐商们的举动已经传到了这里。
盐乃国之大计,盐税是朝廷的重要收入来援,每年的税收比田税还要多,自然牵动着朝廷的神经。
平南侯陈越悍然对盐商们动刀,虽然打着抓捕叛逆余党的名义,可在朝堂官员们的眼里,其目的昭然若揭。
在盐商们背后势力的鼓动下,南京城内暗潮涌动,正酝酿着又一轮讨伐陈越的浪潮。
和两月前殴打了士子不同,陈越这次针对盐商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
几个年轻的御史率先发难,弹劾陈越不该为了钱财构陷罪名查抄盐商。
不过陈越终归在朝堂还是有些朋友的,不说王寅和袁可望,内阁大学士路振飞和钱谦益就和陈越交情匪浅。
在钱谦益的压制下,依附他的东林党人并没有做出多少动作,弹劾陈越的规模不是很大。
然而,现在的东林党并非钱谦益一家做大,实际上自从钱谦益迎合福王失分以后,东林党已经分裂,众多年轻的党人围拢在首辅史可法的身边,把忠贞的史可法看作新的领袖。
而对陈越的举动,史可法很是不满,因为陈越此举太不利于局势的稳定。
“扬州乃是江北重镇,盐税又是最重要的税收,万万轻忽不得。平南侯此举必然陷扬州于震荡之中,还请陛下能够约束于他。”
史可法面前崇祯,如是道。
史可法知道陈越是不可替代的重将,有他和平南军在,才能保证守住两淮。而陈越在崇祯心中的地位非常的重要,圣眷还在自己这个首辅之上,一般的弹劾对陈越毫无作用,反而会使朝堂陷入争斗。唯有请崇祯发话,才能约束陈越。
对史可法的话崇祯自然认同,盐税对朝廷的重要性他这个皇帝比谁都知道。这几年来,大明每年国库的收入也就是两百多万两银子,其中盐税超过了半数。
可是,对史可法请求支持陈越崇祯却犹豫了,因为历史证明,陈越所做的很多事情都对大明对他这个皇帝有好处。
在北京时,陈越折腾出的蜂窝煤给崇祯带来了二十多万两银子的收入,很好的填充了他的内库。而陈越查抄西山煤矿之后,更是给他这个皇帝上交了足足五十万两的银子,顶国库半年的收入。
而前些时日,陈越抄了南京所有勋贵的家,查抄出来的财富价值上千万两,当然其中大多是不好变现的不动产,可是光是金银细软已经使他这个皇帝眉笑眼开。现在皇家再也不想北京时那么贫穷,这个月崇祯更是为张妃打了全套的头面首饰。。。。。
现在陈越又对扬州的盐商开了刀,那意味着盐商大部分的家产财富又到了手,虽然这次陈越也许不会给自己上交多少。可是陈越有了钱,自己就不需要再给平南军拨付多少银子,也就意味着自己省钱了。
而经过陈越这一折腾,说不定以后盐税会上缴的更多。
不过是抄了几个盐商的家而已,又算得了什么?
左思右想之后,崇祯还是决定相信陈越,对御史们的弹劾,对史可法的劝诫置若罔闻。
当一封封的奏折送入了内廷,却如同石沉大海一般被崇祯留中不发,众官员们便知道了皇帝的态度。
一部分官员便沉默了下来,还有一批锲而不舍的继续弹劾着。
内阁大学士以及朝堂上的其他大佬对此事都保持沉默,即使史可法本人也没有直接发表意见。于是,众官员便知道陈越在朝中的地位,不是几个御史所能搬动。
要是这样下去,这件事将会不了了之。可是数日后,查抄盐商们的恶果不断显露出来,令御史们精神大振。
首先,淮盐供应的主要地方,江西湖广先后出现了盐慌,食盐的价格飞涨,从每斤二钱三钱银子已经涨到了一两一斤,一两白银一斤盐,这已经近乎天价,恐怕绝大部分百姓都吃不起盐了。。。。。。
而食盐对人体的作用众所周知,饭食没有盐味道寡淡不说,长时间的不吃盐会使人没有力气。
江西和湖广的官员纷纷上奏,告知朝廷出现的盐慌,请朝廷赶紧想办法。
“陈越构陷盐商,查抄盐商们的府邸店铺,使得食盐无法运往各省,这才造成了盐慌,恳请陛下给予平南侯陈越严惩,并责令其早日宣布盐商无罪,督促尽快运送食盐到各个省份,以疏百姓之难!”户科给事中熊汝霖在奏折中言道。
面对各地出现的盐慌,面对再次汹涌而来的弹劾浪潮,崇祯终于不镇定了,派遣太监卢一峰火速前往扬州,向陈越发出质询。
。。。。。。
在太平坊的另一个街道,则是新建的公主府,看似公主府门和平南侯府门分别在两条街道上,距离很远。可是若是在上空向下看去,会发现平南侯府和公主府其实只是一墙之隔,而这道墙上如今开了一道小门。
坤兴公主虽然还在守孝中并未出阁,可却经常出宫在公主府小住。
平南侯府内宅,宽阔的房间内安放了一排排的书架,书架上堆满了账本,是四海商行几百家店铺的帐册。
吴婉儿和坤兴公主正伏案查账,算盘珠子拨的噼啪直响。
侯府的外宅,十几间厢房内,有二十多位聘请的账房先生在这里上班,不时有丫鬟抱着账本穿梭于内外两宅,负责内外的沟通。
一个丫鬟匆匆从内宅出来,进入了外账房,把一份文书递了过来。
“速派出船队往湖广采购粮食,不计成本多多益善!”总账房李先生看着文书,眉头紧皱。
“夏季大丰收,四海商行名下的田地收入了二十多万石粮食,为何又要大肆采购,囤卖粮食的利润并不高啊,好像不怎么划算。”李先生自言自语道。
想了一会儿以后,还是觉得不妥,便把自己的问题写了下来,派小厮火速送往内宅。那小厮快速到了内宅月亮门口,把写了问题的纸张交给了守在门内的丫鬟,由丫鬟送给吴婉儿。
很快小厮回来了,把内宅的答复递到了李先生手里。李先生仔细看了,纸上就两个字“照办”!
………………………………
第394章 闹事
如皋,这里临近海边,到处都是杂草丛生的盐碱地。受海水的侵蚀,这里的土地土质极差,耕种粮食根本不行。
不过这里的百姓大都是盐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