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差李雄甚远。
后勤司主事由张程凯担任,张程凯一直管着平南军的粮草,平日里把平南军后勤事宜打理的井井有条,出身浙江商人之家的他,胜任这个职位绰绰有余。
至于职方司主事,暂时由何禄担任,何禄也算是平南军的老人,平日里帮着陈越整理文书处理军中杂物很是辛苦,本身又有着秀才的功名,给他个主事理所应当。
各司主事的人选算是定了下来,但每司还需要大量的从吏,这就需要各个主事自己去找。陈越制定的规则是优先选用平南军军中之人,外部进人必须经过考核经由陈越亲自批准。
平南军中自然也是有人才的,自从刚成军只有五十余个家丁时,就注重军中的文化教育,开有识字班。一开始是由陈越自己教家丁们识字,后来军中陆续有文人加入,单明磊,袁可望、王寅等,这些人应陈越的要求,也会不时的教授士兵军官们文化。
当初刚成军时,陈越就有过规定,升职优先考虑识字多的人,所以在军中学习认字的氛围还挺浓,一年多以来,很多士兵都能认识百十个乃至数百个汉字,而小旗总旗这样的基层军官,大多数都粗通文字,能够看懂白话写就的军令。
所以单从识字率这一点来看,平南军可以说是大明识字率最高的军队,当然这一切都是因为陈越这个穿越者超前的认识。
而现在,这些粗通文字的士兵和军官顿时成了香饽饽,幕府各司开始从军中疯狂的挖人,而只要双方都同意,陈越会一律开绿灯放行。至于会不会影响平南军的建制?不久的以后,平南军也会重新编组。
各个主事,各司的低级官员从吏,在朝廷是没有编制的,可有必须给予其一定的待遇地位。陈越是江北总督,却是有任命武官的职权,于是决定,一律授予幕府众人以武职。
各司主事一律给予四品武职,这是陈越这个江北总督所能授予的武将最高职衔,再高就得经有朝廷审议兵部批准。而现在,只需要陈越加盖平南侯大印的一张告身即可。当然,他们的身份只能在平南军内部得到承认,因为兵部并未存档。
各司副主事则给予从四品的武职,至于各堂各科,吏目从员,则授予五品到八品的武职。
品级不同则待遇不同,任免升迁自有制度。
杨正平带着万余降军已经从淮安府赶到了扬州,这批降军将会和部分淮安团练兵,以及即将招募的新兵编组为新军,计划共招募三万新兵,组成十个营。
杨正平已经任职战训司主事,在淮安扬州地方官府的协助下,招募士兵工作也在进行中,江淮虽然比北方富裕一些,可也有太多太多的贫民,在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下,当兵吃饷也不失为一条出路,募兵不会太难。
当然,平南军募兵是有一定要求的,只肯招募农村的农民,城市兵则一概不收,有战训司往各地派出人员专门负责,招募好的士兵一律送到扬州集训。
平南军中大量的老兵和基层军官被抽调出来,补充到战训司,协助进行新兵训练工作。这些新被招募的农民,将会在扬州城外的军营里经历三个月繁重而残酷的训练,能撑到最后的才会被留下来,成为平南军的一员。
这个夏天,江北都督府的一切都将步入正规。
………………………………
第375章 人才奇缺
扬州,古称广陵,故名思意,其地多山岭,不过也都是低矮的丘陵。在扬州城北二十多里,邵伯湖以南,运河西岸,丘陵之间分布着连绵起伏的营地,这里就是平南新军练兵之所,原来的一万降军加上新募的士兵就在这里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训练,训练完毕后,他们将会被编制成伍,派往各地驻守。
运河上,舟楫往来,为兵营运来给养补给,远离城池,也不用担心对百姓造成干扰,起伏的丘陵遮挡外面窥视的目光,是个难得的练兵场所。
战训司主事杨正平坐镇兵营之中,全权负责练兵之事,大量的老兵和基层军官从平南军中调来,担任练兵的教官。
三个月的时间,新兵们要完成队列训练,阵形变幻,旗号金鼓的识别,行军扎营等各种基础军事技能。至于更高深的能力,在成军后还要继续训练学习。
训练场中,热闹非凡,按照总旗为最小单位,正在进行队形训练,在教官棍棒的威慑下,新入伍的农民们正在艰难的适应着军营中的生活。
虽然训练太过枯燥太过严苛,这些新入伍的新兵却只能默默忍受,一日三顿管饱的伙食是最好的诱惑,更不用说每月还能得到一两五钱的饷银可以寄给家里奉养家人。和天天吃不饱饿肚子相比,繁重的训练又算不得什么。。。。。。
在所有大明的军队中,平南军的训练也许是最为严格的,当然前提是充足的食物、足额的饷银。
。。。。。。
新兵训练如火如荼,而扬州城中,平南侯陈越正在焦头烂额。
忙!很忙!真的忙!这就是陈越现在的写照。
一个新生事物从无到有必然经过繁杂的过程,更不用说幕府这个庞然大物。眼下幕府一切初创,除了杨正平的战训司步入正规以外,其他各司都问题多多。
规章制度、人员配置均不完善,到处都是问题。偏偏以幕府众人的水平,很多问题都无法解决,很多事情只能拿到陈越面前,请他决断。
钱枫林虽然是幕府的初创者,可他熟悉的只是朝廷的那一套体系,对更多偏向军事职能的幕府很多地方也是一知半解,而陈越虽然来自后世,脑中也懂得一些后世军队体系,可他后世只是一个小小的警察而已。所以,很多地方,只能大家一起商量着来,慢慢的进行完善。
“侯爷,参谋司虽然架子搭了起来,可懂得军事筹划的人太少,能胜任参谋的人寥寥无几,恳请侯爷把余枫调到参谋司来,担任属下的副手。”
钱枫林向陈越恳请道。
按照幕府的架构,参谋司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钱枫林自己只是文官出身,虽然看过几本兵书,可对战事谋划也是一知半解,当然他有着专研的尽头,而大明以文官担任军队统帅的也为数不少,钱枫林能升任参谋司主事这个职位。
可问题是,除了钱枫林以外,在军中再也找不多多少通军略之人,平南军中大多数是家丁农民矿工出身,这些人哪里懂得什么谋略。余枫出身军户世家,军事素质明显高于众人,钱枫林便把主意打到了他的头上。
可是余枫现在是骑兵营的指挥,是陈越身边重将,钱枫林担心陈越不肯放人。
“余枫嘛,我将来是有大用的,不过眼下可以暂时借调给你,帮你把参谋司的架子搭起来。”
陈越寻思了一下,道,“其实在军中还有一些人通谋略,你可以调到参谋司。”
“谁啊?”余枫林诧异的问道。
“人就在教导营中,李成栋、郭虎,杨承祖、胡茂祯等。”陈越淡然道。
这些人都是原高杰部的降将,后来被编入了教导营,在攻打南京时也立下了功劳。更重要的是这些人都曾经在高杰手下担任重要将领,领兵多年,精通指挥作战。也许这些人没有什么文化,可论带兵打仗却不比旁人差。在另一个时空,满清的大半江山就是这些人帮着打下来的。
这段时间以来,这些人的表现还算驯服,平南军良好的待遇安稳的生活是他们归心的原因,跟着陈越,日子过的要比当初跟着高杰时那种颠沛流离的生活好得多,所以这些人也渐渐的已经归心,可以用了。
“还有,我可以向朝廷请旨,发布榜文向天下卫所招募军官。”陈越淡淡道。
虽然明朝的卫所制度已经接近崩溃,卫所兵早就不是明军的主力,大部分沦为了农夫。可是别忘了,这些卫所军官可都是大明世袭的军官,他们再不济也有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本事,军事素能要远远超过啥都不懂的农夫和只知道读四经五书的读书人。
天下的卫所这么多,卫所的世袭军官更是成千上万,其中有本事的也为数不少,若是肯给他们机会,也许会再出现一个戚继光也为未可知!
“这个主意好!”钱枫林大喜,卫所世袭军官子弟的军事素能当然比普通人好很多,可问题是朝廷会同意吗?这些世袭的军官子弟又肯来到扬州投奔平南军吗?毕竟他们本身就有着世袭的军职,再不济去参加朝廷的武举也比投奔平南军强。
“怕什么!现在对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