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越则依然骑在战马上静立不动,他要等着史可法过来。
史可法的马车很快到了,车帘掀起,黑瘦矮小的史可法跳了下来,身着大红的官袍,满脸都是凌然正气。
陈越跳下来战马,打量着这个闻名已久的名人。在另一个时空,史可法被捧为了和岳飞文天祥一样的民族英雄,当然也有人对史可法不以为然,认为南明之所以灭亡史可法要占很大一部分责任。总之,这是一个争议颇大的人物。
不过从他知道崇祯活着后不肯拥立福王之事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操守有气节的人,也许能力不行,对皇帝的忠心要比旁人强得多。
只看忠心这一点,他将来必然会得到崇祯重用,等崇祯到达南京,内阁首辅的职位也许就是他的。路振飞虽然更受崇祯喜欢,毕竟资历要比史可法浅的多,应该无法和他竞争。
从和未来的首辅较好这一点上,陈越看似应该卖史可法的面子。可是,他还是不顾史可法的阻拦下令攻打魏国公府。因为对此时的陈越来说,根本不需要和史可法关系走的太近。
陈越自己已经封侯又手掌大军,父亲陈江河更是锦衣卫指挥使,陈家的势力已经太大了,若是再和文官较好,恐怕崇祯晚上会睡不着吧!这也是陈越明知道史可法过来却依然下令进攻的原因!
陈越在打量着史可法,史可法同样在看着陈越。年轻,年轻的有些过分。二十余岁的年纪就已经立下了这么多的功劳,无论是对满鞑还是叛军,可是说战无不胜,若是这样发展下去,这陈越必然是大明的柱国良将,和当年的中山王徐达有得一比。
功劳立的是很大,可却也太过跋扈,这样下去可如何了得?现在他连魏国公都敢动,将来还不知道会跋扈成什么样子!史可法觉得自己不能容忍陈越这种行为。
“陈越见过史大人,不知您匆匆前来有何指教?”还是陈越率先打破沉默,微微拱手算是见礼,然后问道。他有着侯爵的爵位,若论地位则在史可法这个兵部尚书之上,不过史可法的年龄远比自己要大,又是名人,陈越率先见礼也不算跌份。
“敢问平南侯,你悍然发兵攻打魏国公府却是为何?可有陛下的诏书?”史可法对陈越并不假以辞色,陈越虽然是侯爵,可是对身为南京兵部尚书见惯了南京的公侯的史可法来说,也算不了什么。
“在下是陛下钦命的讨逆大将军,抓捕叛逆自然是分内之事,难道还需要向你史大人请示吗?”陈越也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直接怼道。
“好一个讨逆!可是魏国公并非逆臣,这在南京可是众所周知,平南侯你似乎抓错了对象!”史可法冷笑道。
“难道福王登基时魏国公徐久爵反对过,我怎么听说他也在朝堂向福王下跪?”陈越问道。
“那只不过是慑于福王军队淫威的无奈之举,若按平南侯你这么说,南京城几乎全部的文官武将都应该算作叛逆之人,难道你要把他们全都抓捕不成?”
“本侯身为讨逆大将军,凡是和叛逆牵扯到得都会一一抓捕,至于抓谁先抓后抓本侯自有定论,不需要史大人你教我。史大人您请回吧,不要妨碍我执行军务。”陈越冷冷的道。
“你,你,你,”史可法指着陈越,气的胸口起伏。他身为南京兵部尚书之后,南京所有的事情几乎都是他一言而决,文官武将都服从他的命令,没人会当面拂他的面子,没想到这陈越竟然这样油盐不进!
深吸了几口气,史可法强压着心头的怒火,尽量使自己的语气平静下来。
“平南侯,福王之乱刚刚平定,陛下尚未回到南京,北方还有大敌存在,南京不易发生动乱啊,以本官的意思,平南侯暂且停手,等陛下到达南京之后由陛下定夺。若是查的魏国公有罪,一切都以大明律为准,抄家杀头谁也没有话说。”史可法恳切的道。在陈越面前,他已经放低了姿态。
“本侯实话告诉史大人吧,不论魏国公是否真的附逆,单凭福王登基之时他无所作为这点,抓他就没有一点问题。魏国公府受朝廷供养两百多年,国家有难时自然应该挺身而出,而不是装聋作哑任由失态发生。
福王叛逆徐久爵毫无作为,若是有朝一日闯贼或者满鞑攻打南京,他是不是也会任由敌人破城?这样的勋贵留他何用?”
陈越斩钉截铁的话语让史可法默然无言,不由得想起福王登基的当日,只有他和吕大器寥寥数人坚持不跪,大部分文武勋贵慑于刘泽清军队的淫威而选择屈服,徐久爵也是如此。若是按照他的心意,他真想不管这些没有骨头的人。可是不能啊!若是按照陈越的这种做法,满朝文武根本没有几个人能用。
大明正是多灾多难之时,要和衷共济才是,按照陈越的这种做法,必然使得朝堂大乱人人自危,史可法可以想象那时会是什么样子,他不愿看到这种情况发生。可是看着陈越现在的样子,他又根本无法阻止。
以陈越的身份权力,他这个兵部尚书的身份根本起不了多少作用,最后,史可法还是只能无奈的离去。
“我要立刻派人前往镇江,把这件事报知陛下,请他下旨阻止陈越。”史可法暗暗道,想到这里,他不再理会陈越,掉头就走上了马车。马夫调转了车头,马车快速的向来路驰去。
………………………………
第349章 各方反应
这一日,平南军大举出动,一举查抄了魏国公府,不仅是魏国公府主宅,城内外属于国公府的各处别院,乃至魏国公名下的商铺酒楼都被查抄。
有老锦衣卫陆宗汉以及应天府的配合,属于魏国公的产业查的很清楚。
数以千计的士兵出动,把半个南京搅得天翻地覆,街上行人各处百姓惊骇的躲在一边,看着经过的满是杀气的军兵。好在这些军兵对普通人家并不骚扰,没有什么抢掠奸淫欺负百姓的事情发生。倒是有些地痞流氓趁火打劫,然而很快就有一队队的骑兵杀来,满街巷的搜捕,明晃晃的刀枪告诉他们,这种事情不被容忍。
陈越亲自带队查抄魏国公府,考虑到魏国公徐久爵是南京勋贵之首,而实际参与叛乱的忻城伯赵之龙和诚意伯刘孔昭自然也不能放过,由锦衣卫指挥使陈江河带队负责。
看着往日高高在上的公侯勋贵的府邸被查抄,听着里面传来的隐隐哀求哭泣之声,除了和被抄家的府邸有关系的,大多数百姓却拍手叫好。这些勋贵们就如同一座座大山,二百多年来压在南京百姓的头顶,这些勋贵大多没有什么实权,便把满腔的心思用在掠夺财富上,南京城内只要是好的地段好的店铺,都会被他们挖空心事搞到手,除了官员士绅以外,普通的百姓根本无法和他们抗衡。
都说南京六朝金粉天下繁华之地,可繁华也只属于这些公侯贵族以及官员士绅,大多数百姓只能操持贱业赚钱糊口。
而今,看着这些高高在上的人物被打倒在地,绝大多数百姓的心里那是非常的爽,他们也有今天啊!特别是那些曾经被欺负过的普通百姓,更是鼓掌叫好,而南京城内,没有受过这些大人物手下狗腿欺负的又有几人?
在普通百姓拍手叫好的同时,却也有很多人兔死狐悲、惶惶不可终日,这些人就是怀远侯,东宁伯等一帮勋贵。
当年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时,并没有把所有勋贵都迁走,而是留下了一批人在南京。毕竟南京城是大明的陪都,也需要人镇守。当然跟随他到北京的大都是靖难功臣,而留下来的多是没有被太祖朱元璋杀光的老人。这些人本来也就不受北京的皇帝待见,原来还有好几十家,二百多年来很多被因为各种原因夺爵,到了崇祯年间南京还有勋贵十多家。
当然再不受皇帝待见,那也是贵族,大明除了朱元璋以外,可是没有杀功臣的习惯。从道理上来说,勋贵和宗室是最忠于皇室的人,因为他们的利益本就和皇室绑在了一起,而按照大明的制度,哪怕是爵位最低的伯爵,品级也在一品的文官之上,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些勋贵没人敢惹。只要不犯下大错,哪怕是应天府尹也会让他们三分,所以普通百姓更是没人敢招惹他们。
土木堡事变之后,勋贵武将权力尽是,已经完全被文官压制,于是这些勋贵也都只能无所事事混吃等死,这等情况下再谈什么抱负都是狗屁,他们活着就是为了捞银子就是为了享受,而今天这种好日子好像就要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