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傲娇,他们认为马士英不过是一个地方督抚,无权召开朝议,拒绝来浦口议事。事实上东林党人是想把马士英排挤出拥立皇帝的阵列,为的是将来权力之争。
被南京群臣鄙视之后,马士英无可奈何,只能灰溜溜返回凤阳。
然而让马士英意想不到的是,就在他往浦口见史可法的时候,他的老窝凤阳发生了大变。事情的起因是凤阳镇守太监卢九德,镇守太监是总督之下第二号人物,位高权重。关键是卢九德曾经侍候过老福王朱常洵,和福王朱由菘关系密切。
眼看着帝位即将旁落,福王朱由菘自然不会甘心,秘密联系了卢九德,然后由卢九德出面,说服高杰刘良佐黄得功等将。
在江北四镇中,刘泽清早早的表态,支持东林党人。高杰刘良佐和黄得功则无所谓,按照大明文贵武贱的传统,谁当皇帝根本轮不到他们做主。可是卢九德代表福王而来,轻易的就说服他们,同意一起拥立福王。对高杰等人来说,立有拥立之功将会使他们地位剧增,福王登基之后必然会犒赏他们,封赏爵位不在话下,从此他们将从普通的总兵上升到一镇军阀。
马士英回到凤阳之后,震惊的发现卢九德已经说服了高杰等人,高杰和刘良佐甚至带着军队到了凤阳。眼看着手下大将全部自行投向福王,马士英知道若是自己再坚持和史可法的协议的话,就会被手下架空、被淘汰,权力的欲望使得他顾不得什么信义,立刻向福王表态宣誓效忠。
而对于福王来说,支持他的势力有武将(高杰、刘良佐、黄得功),有太监(卢九德),恰好缺一个文官重臣,于是非常高兴的接纳了马士英。
而此刻,史可法却还蒙在鼓里,他还给马士英写信,说福王“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七不可立的理由。
和优柔寡断的史可法相比,马士英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强得多,他立刻意识到现在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使得自己走到人臣的巅峰。史可法的来信把福王骂的一钱不值,等于把权力的剑柄叫到马士英手中。有这封信在,史可法就已经失去了福王的信任,在未来的朝廷中将再也没人能和自己抗衡!
马士英立即以凤阳总督和三镇的名义正式给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去信,宣布拥立福王朱由菘。当南京众大臣被韩赞周邀请到家里传阅马士英的书信时,众人大惊,复又大怒,可是惊怒之后却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手中根本没有兵权,当然他们也可以联合刘泽清左良玉以及江浙的军队拥立其他藩王,可那样势必造成大明的分裂,这是所有大臣都不愿看到的。
当然,这时心里最郁闷的当属史可法了,从北京陷落到消息传来现在将近一月,他的优柔寡断,使得他失去了拥立皇帝之功,造成了皇帝由军阀拥立,若按照原本历史的发展,而史可法这个南京朝廷文臣之首,因为拥立的失策后来被排挤出了南京朝廷,被马士英赶到了扬州督师。
而江北四镇军阀因为拥立之功,一个个变得飞扬跋扈,从此再也不肯听从朝廷的旨意。而南明朝廷也失去了节制地方军阀的权威。这也造成了南明覆亡的直接原因。
当然,在这一世,有了陈越,于是便有了变数。
当马士英在凤阳宣誓拥立福王之后,伙同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刘泽清,带着五万军队护送着福王从凤阳出发之时,陈越带着一千二百骑兵来到淮安城北,隔着一道黄河看向淮安府城。
而此刻的淮安城中兵力空虚,驻守淮安的山东总兵刘泽清刚刚转换了阵营,宣誓效忠福王朱由菘,并带着军队去凤阳去了。
陈越遂派人收集船只架设浮桥,欲渡过废黄河。
此刻淮安城内,以巡抚路振飞为首,得知一支军队到达河对岸之后,路振飞立刻派人和陈越联系,知道是平南伯天津巡抚陈越带着军队从北方而来。
对路振飞来说,当然是愿意看到大明的实力越强越好,对缺乏骑兵的南方军队来说,陈越的这支骑兵会极大增强大明的实力。
于是路振飞积极派人搭建浮桥,接引陈越部过河。
过河之后,军队驻扎在淮安城外,陈越立刻向路振飞询问南京方面的局势,他要确定现在福王是否登基。
当路振飞说道福王已经去了凤阳,在四镇军阀的拥立下即将往南京即位的消息。陈越大惊,崇祯还没有接到,若是让福王当了皇帝,一切都将晚了!
“崇祯皇帝没有驾崩,正从海路而来,你必须立刻派人前往南京,告诉他们这个消息!”陈越抓住路振飞的肩膀,恶狠狠的说道。
ps:花费了一些笔墨,把福王即位的缘由解释了一遍,查阅了很多资料写的有点慢,更新的晚了些,好在还是赶到了十二点之前。
………………………………
第272章 淮扬巡抚路振飞
ps:上一章修改了一下,删除又加了一点内容,所以衔接处有些不同,建议各位再去看一下上一章的结尾。
当听闻一支打着大明旗号的军队来到黄河对岸时,淮扬总督路振飞不禁皱起了眉头,前不久的一连串事件让他对一些大明的军队深恶痛绝,极为失望。
四月份以来,北京陷落的消息传到了南方。
于此同时伪顺也派了军队试图接管淮扬。李自成命令制将军董学礼带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进攻江北,于此同时任命降臣吕弼周为淮镇节度使取代大明淮扬巡抚路振飞,同时任命投降的进士武愫为防御使招抚徐、沛。
自当了淮扬巡抚兼漕运总督以来,路振飞就一直为抵御顺军的南下做着准备,他带领淮安士绅,编练团练兵,训练出劲卒两万余,同时派遣金声桓等十七员将领分道巡河,从宿迁到淮安建立了坚固的黄河防线。
和积极备战的路振飞相比,高杰刘泽清等人表现的就差了很多。闯贼围攻北京时,刘泽清带着军队就在临清,他根本不敢去北京勤王,而是带着军队一路南下,烧杀抢掠经徐州来到了淮安。路振飞不许刘泽清部入淮安城,命令他往宿迁驻守抵挡南下的顺军,刘泽清畏敌如虎根本不敢抵抗,竟然越过淮安府逃往扬州方向去了。
高杰的表现比刘泽清好不了许多,董学礼带着顺军南下时,他同样不敢抵抗,顺着运河逃到了淮安,鉴于顺兵即将到来,路振飞不许高杰渡河,命令他去宿迁迎击顺军,无奈之下高杰折向西绕过洪泽湖往凤阳方向去了。
刘泽清高杰都是被顺军吓破胆的,路振飞也根本没有指望他们,自己带着编练的团练兵向来袭的顺军发起了进攻,击退了董学礼,生擒了吕弼周和武愫。
而这就是不久前刚刚发生的事情,所以,对这些南逃的明军,路振飞是极为轻蔑的。
不过当听到这支军队的主将是天津巡抚陈越时,路振飞还是决定见上一见。一是陈越的官职和路振飞差别不大,身上又有着平南伯的爵位,以文臣而封爵,这在大明非常的少见,这意味着陈越为崇祯朝廷立下的大功。
虽然和陈越没有交集,可在以往朝廷的邸报上路振飞见过陈越的名字,也了解陈越的事迹,知道陈越和高杰刘泽清之流不同。再就是陈越从北京南下,应该会知道一些北京朝廷的消息,比如崇祯帝是否还活着,三位皇子何在?
简单的思考之后,路振飞就决定和陈越见上一面,遂派出船去,接引陈越过河。
和部下交待了几句,陈越带着两个亲卫踏上了路振飞派来迎接的渡船。船夫用力摇着橹桨,渡船向着黄河对岸而去。
此处名叫清江浦,黄河在此和运河交汇,形成一个三岔口,在三岔口的东北一侧,冷冷清清空空荡荡,连一只小船也没有。在三岔口以南的运河中,船只云集,在宽阔的运河中舟橹相接,好一派热闹的景象。淮安是漕运的中间,连接着运河和黄河,实乃天下有数的繁华所在。
可是看着黄河南北截然不同的景象,陈越脸上露出了苦笑。黄河南北景象差别如此之大,说明了路振飞对船只的控制是如此的严密,若没有得到路振飞的同意,自己这一千多骑兵是别想能够渡过黄河到达淮安。在南岸不远处,旌旗招展,数千士兵手持武器在河岸边列队,虎视着北岸的西山军。
渡船驶到了南岸,靠上了码头,陈越下了船,就看到不远处一个身穿大红官袍的老者在十几个人保护之下站在那里。
中等身材,清瘦的脸庞,五缕花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