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好女婿-第1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越心中没有多少欣喜,有的只是深深的悲哀,这说明崇祯已经拿不出太多的东西让将士们为他效力。

    仔细询问朝廷来的使者,陈越才知道,崇祯早在给自己封爵下圣旨之前。已经封了吴三桂为平西伯,封唐通为定西伯,命令他们火速带兵勤王。眼下吴三桂还不知道什么动静,唐通则率部前往居庸关防守。

    陈越询问使者之后,知道眼下闯贼已经攻破宁武,斩杀山西总兵周遇吉,大同总兵姜瓖投降,现在正攻向居庸关,不知道蓟镇总兵唐通能不能挡住?

    居庸关地势险要,若是唐通真心阻挡的话,肯定能够抵挡一番,陈越不知道唐通会不会抵抗。和唐通并肩作战过,陈越对唐通还算了解,若是面对的是满鞑的话,也许唐通会打上一仗。可现在面对的是已经开国建元的大顺军,大明气数已尽,代明者除了大顺还能有谁?面对未来天下的主人,唐通会选择像周遇吉一样为大明尽忠,还是带领部下投奔新朝,继续荣华富贵?

    在另一个时空,唐通选择了投降大顺,被封为定西侯、山海关总兵,而现在的他又会如何选择?

    不管唐通如何,陈越自己肯定会去京师勤王,知道历史发展的他,知道大顺军兴起的快,亡的也快,自然不会打算投降大顺。

    去京师的目的,就是救出自己的家人,顺便看看能不能救出崇祯,把他送到南方。陈越相信,若是崇祯能逃到南京,大明不会灭的那么快。以崇祯的威望,号令整个南方当无问题。这样,至少能够两分天下,这大明未必会沦入异族之手,沉沦长达三百年。

    既然早就做好了勤王的打算,陈越立刻开始部署去京师的事情。眼下杨正平在大沽口训练海防营,天津卫只有亲卫营和铁狮子的右营,加起来三千余人。陈越便打算带着这三千人前去勤王,派人去大沽口召回杨正平,让他坐镇天津卫。北京要救,天津也不容有失,因为这里是自己的唯一后路。

    军械司辎重营被留了下来,王寅也被留下来总管天津事情,其他人陈越并不放心。在举国皆降的情况下,又如何能指望他人忠于大明?

    若是大顺派遣使者前来劝降,兵备道原毓宗,卫指挥使曹友义、娄光先这些人又会如何选择?陈越可不放心他们。

    有王寅掌总,性格沉稳的杨正平坐镇,陈越相信,哪怕是数万大顺军攻打,天津也能无忧!

    安排好防守事宜之后,陈越带着三千将士火速出发,日夜兼程向京师而去。

    天津距离北京两百五十余里,陈越是三月十四日出发,十七日早上即抵达北京,到达永定门外。

    而此刻,整个北京已经乱作一团,据悉,大顺军的军队已经占领了离北京只有数十里的昌平,大顺军的前锋骑兵已经抵达了北京城北。

    看到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城头的守军一片大乱,很多人乱奔乱跑,一些人举弓就射,根本不顾来的是敌人还是友军。

    看着城头混乱的样子,陈越皱起了眉头,如此的表现,如此的战斗力,拿什么去抵挡久经沙场了李闯?

    三千西山军将士静立在城外一箭之地,轻蔑的看着城上明军的表现,他们虽然静立无言,可是一股摄人的杀气却往四下弥漫,慢慢的城头的明军安定了下来,这才注意到来的并非闯贼,而是友军。因为队伍上空的旗帜飘扬的依然大明的日月星辰旗,上面绣着大明二字。

    大顺军围城,朝廷的大臣勋贵均被派到城头值守,负责永定门防务的正是兵部尚书张缙彦。派人询问过后,知道来的是天津巡抚陈越的军队,张缙彦不禁大喜,连忙命令打开城门,放西山军入城。

    有了西山军这支精锐,守住永定门将无问题!

    陈越带领军队进入了城中,立刻接管了永定门的防务,派铁狮子负责城门的守备,自己带着亲卫营则为预备队,毕竟亲卫营都是骑兵,不太适合守城。

    陈越向张缙彦提出要求,要求觐见崇祯,张缙彦道,他会派人上报皇帝,让陈越只管等着就是,很快就会有圣旨过来。
………………………………

第223章 劝降

    陈越一边安排永定门的城防,一边焦急的等着崇祯的消息。眼下大敌当前,北京所有城门都紧紧关闭,陈越所在的永定门乃是外城城门,去见崇祯要进入内城,没有崇祯的命令,恐怕防守内门的明军官兵也不会允许陈越进入。

    虽然心急如焚,陈越却唯有等待,等待着崇祯的命令。然而他却不知道,兵部尚书张缙彦满口答应了会派人报告朝廷陈越要求觐见的事情,可转过头来却忘了此事。不过是一路援兵,老老实实协助防守就是,皇帝是你想见就见的?

    城上京营士兵的防守毫无头绪,仿佛一团乱麻,各种守城器械倒是不少,可看着士兵们紧张慌乱、茫然无措的样子,若是闯军攻来,很多人会吓得转身就逃,哪怕有着坚城为凭。

    陈越看不过眼,便亲自安排防守的事情,以铁狮子的右营为主,每个西山军士兵负责防守一个垛口,再配两三个京营士兵协助,把灰**擂石一一摆放好,架起了铁锅,铁锅里准备好了金汁,锅下摆好了干柴,就等着闯贼的攻城。

    虽然还未看到闯贼的踪影,但所有人都知道,数十万的闯贼已经兵临北京城下,很快就会来到南城。

    永定门原来的守军将领是京营的一个千户,负责的大臣则是兵部尚书张缙彦,还有一个王德化的太监作为监军。眼下随着陈越的到来,张缙彦便借口巡视其他城门,迳自离开了。眼下这城头就属陈越的官职最高,当然奉旨监军的王太监例外。

    对宫里的太监,陈越并不像其他文官那样反感,也不会歧视他们。太监,终归是一种职业而已,人家舍弃了自家的鸟儿去宫里侍候皇帝,获得些权势也是应该。相反,陈越很是敬佩这样的人,毕竟能狠心给自己一刀的都是了不得的人,至少陈越就做不到对自己这么残忍。

    刚安排好城头防务,就听到一片骚动,城头上明军神色紧张的往西面看去,就见一支庞大的军队,如同一片乌云一般席卷而来。

    前面的是一支骑兵,飞速奔驰的如同一阵旋风,沿着城外护城河席卷而来,在距离城上二里的地方站定。然后便是一片乌泱泱的步军,跟着骑兵的后面迅速接近。

    骑兵的马蹄声如同奔雷,一声声敲在城上守军的心头,看着闯贼骑兵那庞大的威势,很多京营士兵骇然变色。再等到闯贼步兵列队城外时,很多士兵已经惊慌失措。

    俗话说,人到一万无边无沿,而看城外闯贼的规模,步骑加起来怕不有数万之多,这还只是攻打南城的守军。

    举着手中的千里镜,陈越仔细的观看着闯军的阵容。镜中的闯军阵列严整,士兵的脸上都透着一股骄悍之气,陈越知道,这是接连的胜仗所形成的高昂士气。而反观城头的明军,除了自己部下的西山军以外,其他京营士兵一个个惊慌失措,仗还未打就已经输了一半。

    这种情况下,要想守住城池,唯有想法挫一下闯军的锐气,好鼓舞城上明军的士气。

    最好的办法是派出一支军队,攻击立足未稳的闯军。可惜啊,自己的手下只有三千人,还承担着护送崇祯离开的任务,不能轻易折损,要不然,陈越真想带兵和闯军打上一仗!

    陈越不知道的是,此时,已经有一支明军和闯军干在了一起!

    守城自然不能全军缩在城中,那样会彻底陷入被动。必须派出军队于城外,背靠着城墙,和城上的守军配合,如此才能做到攻守兼备。

    这在军事上是常识,而大明兵部自然不乏知晓兵事之人,做出的守城策略也是如此。所以京营总督、襄城伯李国桢,就带着京兵三大营,在城外设立阵地,担任着阻击闯贼攻城的重任。

    李自成在昌平、北京之间的沙河巩华城设下临时总部,由大将刘宗敏担任前敌指挥。刘宗敏带着军队直扑北京城下,不由分说的就对李国桢的京营发动了进攻。

    上万顺军骑兵以雷霆万钧之势向着明军阵地扑了过来,京营的士兵吓得心惊胆战,无数人哭嚎着转身就逃,可背后就是北京城墙,城门早就紧紧关闭。他们只能哭嚎着顺着护城河狂奔试图从其他城门入城。更多的京营士兵扔下武器,直接跪在地上举手投降。

    李国桢目瞪口呆的看着远处席卷而来的顺军骑兵,再看着身边如鸟兽散的京营大军,一颗心顿时悲凉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