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好女婿-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出取明代之一统天下的雄心,他现在每攻下一地,都会留下兵马驻守,委任官吏治理。

    二月十六日,李自成统率大军北上进攻宁武关,在这里才遇到了进入山西的唯一抵抗。

    驻守在宁武关的是山西总兵周遇吉,手中拥有兵卒三千余人。周遇吉是大明少有能战敢战的将领,从军二十多年来,经历的无数浴血奋战,和后金、流贼经历过无处次大战,就在去年,周遇吉在杨柳青截击从山东强掠而回的满鞑兵一部,靠着手下五百骑兵屡次偷袭后撤的满鞑兵,激战了数日杀死满鞑百余人。是陈越和唐通白广恩之外,唯一敢向撤退满鞑发起进攻的明军将领。

    宁武关位于山西中部,是由太原北上大同的交通要道,明朝景泰年间建筑关城,与偏关、雁门关一起成为防御鞑靼骑兵的山西三关之一,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原本是修来防止鞑子从北面进攻拱卫省府太原,如今却被用来对付自南而来的大顺军。

    李自成进抵宁武关城下,看着卡在山道里的巍峨雄关,顿时犯了愁,这种关城虽然不大,但是因为地形限制,根本展不开兵力,最是难打。

    就在此时,投降大顺的原明朝总兵尤世禄仗着和周遇吉原来有几份交情,立功心切,自告奋勇前去劝降。

    面对劝降的尤世禄,周遇吉假意答应投降,并下令打开城门,可是在顺军入城之时,突然放下千斤闸,把入城的两千多顺军陷入瓮城,然后城内伏兵杀出,箭矢火铳雨点一般落向顺军头顶。两千多顺军,被轻易的包围消灭。尤世禄入城较晚,勉强逃过性命。

    自入山西以来,还从未有过如此大的损失,李自成勃然大怒,命令全军强攻宁武。城上城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攻防大战,周遇吉手下虽有三千士卒,但是其中只有精锐家丁四百余人,其他都是战斗力不高的普通士兵。而顺军却是连连大胜,兵精粮足,士气高昂之极。

    虽然周遇吉率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却还是抵不住奋不顾身的顺军的强攻。顺军百余门火炮同时发射,关城城垣不断坍塌,城头守军根本立不住脚,死伤惨重,三日后,关城告破,周遇吉战死城头,顺军冲入城中,对城内的守军展开了屠杀。周遇吉的夫人刘氏素来勇健,带领几十名妇女拒守公廨,登上屋顶向大顺军放箭,全部被大顺军放火烧死。

    攻陷宁武关后,李自成刘宗敏率领大军继续北上,三月初一到达大同。大同是九边重镇,城内尚有守军数万,可是看着气势汹汹的顺军,大同总兵姜瓖根本不敢也不愿抵抗。眼下的形势明眼人都能看出,大明已经是日暮西山,而大顺却如同东升的朝阳,与其为大明守节赴死,不如投奔新朝,也可做个开国的功臣,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姜瓖做出了和大多数明军将领一般的选择。

    大同投降,驻守阳和的宣大总督王继谟弃城而走,阳和兵备道于重华郊迎十里,迎接李自成入城,通往北京的道路一片坦途!js3v3
………………………………

第221章 绝望的京师

    在李自成和刘宗敏率领大顺军主力,取道太原、宁武、大同、入居庸关,一路扫荡宣大沿边各镇边军,从北面向北京进军的同时,刘芳亮率领顺军左营,也按照部署展开了南线作战。

    刘芳亮二月自蒲坂渡过黄河,沿着黄河北岸向东进军,下旬,进抵河南怀庆,镇守怀庆的副将陈德投降。

    封在卫辉的潞王朱常淓吓得魂不附体,在总兵卜从善的保护下携带财物家眷渡河难逃,附近府县纷纷效仿,官员逃跑一空,南路顺军兵不血刃,一路攻占数十州县。

    刘芳亮分派部将,各自带少数兵力扫荡河北诸府,所过之处根本没人抵抗。

    三月十日,大顺军进入广平府,然后从广平出发,继续北上收邢台河间等地。三月二十一日,进抵京畿重镇保定,遇到了明督师李建泰带领的大军的抵抗。

    李建泰于正月二十六日带领两万拼凑起来的兵马出发,到山西抵挡闯贼,准备破家为国,用自己的家产充作军饷,招募更多的死士守住山西。谁知道还未进山西,老家曲沃已经陷入了闯贼之手,再去山西已经没有意义,李建泰便带军折向南,准备去驻守保定。

    李建泰虽然不晓军事,可能做到大学士也不是饭桶,他分析过,大顺军要想攻打北京,无外乎南北两路,北路就是经宣府大同,那里有数镇大明的边军,人数足有十数万,抵挡顺军应该没有问题。再就是南路,北京以南一马平川,乃是平原地带,若是闯贼选择从山西进入河北,再往北进攻,比从大同一带更加容易。而保定是京师南面重镇,闯贼攻打京师必经之地。

    所以李建泰分析,朝廷之忧在保定而不在宣大,遂将兵往保定而去。

    李建泰统率的乃是拼凑起来的军队,战斗力低下,士气低落之极,一路上,不时有士卒逃亡。而明朝地方官员,深知道朝廷军队的秉性,为了避免城内百姓受到骚扰,对经过的李建泰大军都采取了闭门不纳的态度。

    按明朝制度,大军在境内行军,均由地方官府提供粮草,然而李建泰带了这么多人,地方官府哪里有能力供应的起,这也是各县紧闭城门的重要原因。

    一路之上,明军士兵缺衣少饷,士兵不断逃亡,行至定兴县时,大军疲惫之极,定兴县官吏闭门不纳,李建泰勃然大怒,竟然下令攻城,小小的定兴县哪里能挡住大兵的进攻,很快被攻破,士兵们一拥而入,疯狂抢掠了起来,军纪自此败坏之极。

    李建泰虽然为督师,却控制不住军纪散乱毫无战心的军队,等到保定时,大军逃亡的仅剩一半。而此时刘芳亮统帅大军,正在南面攻城略地。

    当太原失陷的消息传到京师时,崇祯朝廷陷入一片惊恐之中。

    因为没有大臣肯主动担责提出南迁,又有光时亨等人搅局,崇祯放弃北京迁都南京的计划一直无法进行,好面子的他不肯自己主动提出,事情就这样耽搁了下来。

    随着部分京营士兵被李建泰带走,北京的兵力薄弱之极,而此刻北京周边能抽调的兵力已经不多。宣大的军队要抵挡闯贼,南方的几支部队要抵抗来自闯贼南面的进攻。此刻能抽调的唯有调任蓟镇总兵的唐通和驻守宁远的辽东总兵吴三桂了,哦,还有就是天津巡抚陈越所部,不过陈越部只有几千人,兵力微弱,还没有入朝臣们的眼。

    此刻闯贼倾巢来攻,不调集军队肯定不行。在调集吴三桂时,朝廷出现不同的意见,因为宁远是大明在关外仅存的唯一城池,直接面对辽东的满鞑。

    而在宁远,虽然有数万军队,可其中真正的精锐也就是吴三桂手下五千关宁铁骑,吴三桂一撤退,剩下的明军根本无法抵挡满鞑的进攻,意味着将彻底放弃关外的所有土地,从此大明就只有一座山海关可以据守。

    崇祯不愿自己担责任的毛病又一次变现了出来,他希望由大臣们主动提出放弃宁远调吴三桂来北京。而随着袁崇焕、陈新甲的被杀,大臣们也早就学精了,没人愿去承担丢失土地的罪名,唯恐崇祯以后算账,惹来杀身之祸。所以自首辅魏藻德以下,纷纷反对调吴三桂部。

    兵部尚书张缙彦甚至把问题挑明,“三桂之调不调,视宁远之弃与不弃,两言而决耳。”

    崇祯卸责于下的算盘落了空,只好自己决策放弃宁远。可是崇祯朝廷惯于扯皮的毛病再次出现。首辅魏藻德为了把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再次召集大臣们合议,意在分担责任,在廷议通过之后,他还在千方百计拖延时间。就这样事情迁延了一个月,直到二月底的时候,吴三桂入关之议仍然没有付诸实行。

    唐通被调到北京,没过多久,就传来宁武陷落,大同守军投降的消息,大同沦陷,京师以北就剩下居庸关一处关口。于是朝廷匆忙又把他打发到居庸关,指望他能守住这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三月十五日,大顺军进抵居庸关,唐通却和监军太监杜之秩率军投降,号称天险的京师“北门锁钥”的雄关就这样陷落了。

    消息传到京师,整座城池已经陷入了绝望之中。

    大臣们在朝房商讨对策,一个个但相顾不发一论,谁都知道大明气数已尽,已经非人力可以挽回!

    崇祯呆呆的坐在宝座上,虽然神色镇定如常,实则心乱如麻,此刻的他再一次生出逃亡南京的主意。

    可是南方闯贼攻打河北各地的消息已经传来,沿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