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在走之前,为了给这些留下来的人补偿,陈越下令把从喀尔喀部落掠夺来,卖剩下的牛都送给了他们,前段时日,通过晋商,把两千头牛卖掉了大半,又得到了数万两银子。
这样每家一头耕牛,又有陈越留下的屯田,这些军户不至于饿肚子,就有了在这里活下去的希望。至于天下局势变幻,以后是闯军还是满清占了这里,陈越就无法管得了了。
崇祯十七年、二月二日,陈越统帅五千大军,离开了青石口,踏着尚未融化的积雪,向着天津而去。
大军迤逦七八里,晓行夜宿,于八日后抵达天津卫。
天津卫,原名直沽,当年永乐帝带领大军从这里出兵渡河靖难,从侄子建文帝手里夺得天下后为了纪念这个龙兴之地,赐名天津。
天津,东临海,西临河,南通漕粟,北近上都,武备不可一日弛也,永乐帝遂下令在此筑城,设立天津三卫,调拨卫兵一万六千余人在此屯守。
然大明开国二百多年,承平日久,海滨晏安,武备渐趋荒疏。昔日的精兵劲卒,已经沦为只知操锄抡镰的农夫,再无一点儿战力而言。
天津卫为卫久矣,却名存实亡!
与此同时,因为天津位于运河枢纽,船辑往来不绝,商业非常之繁华。
因境内有长芦盐场,长芦盐运司在直沽设立批验所,大量盐商遂在卫城之外海河东岸买地筑仓库,囤积食盐贩运往各地。
更因为天津是漕粮中专之地大量粮商同样在此云集。然后带动了此地极大的繁荣,无数商家聚集于此,经营范围极广。
商人,漕丁,卫所军户,加上其他迁徙而来的百姓,天津境内居住的人口何止十万!
因为天津三卫庞大的名声已经朝廷对这个南方卫城的重视,满清历次入关抢掠,抢了河北山东,却从没来过这里。这也造成在北方一片糜烂,而天津卫却有一种畸形的繁荣。
在兵备道原毓宗卫指挥使曹友义、娄光先等的陪同下,陈越留大军于城外扎营,自己带着亲卫入卫城,和原巡抚冯元飏交接。然而直到进入了卫城瓮城城门,也未见到冯元飏的面孔。随行的参军袁可望已经脸上露出了怒色。
按照管理,新官上任,原官员一般会迎出城外,冯元飏却不肯露面,分明是对陈越的蔑视。
原毓宗等人满脸尴尬的随在陈越的后面,生怕这个新任巡抚不满。对陈越的底细他们都已经了解,一个能抗满鞑的猛人,若是发起飙来绝非他们能够应付得了。
然而陈越却不理会这些,而是怡然自得的观看着城内的景色。
和城外商贾云集、架梁叠栋相比,卫城内却屋瓦萧条、半为篙莱。
高大的卫城城墙内,到处都是低矮破烂的草屋,街道上污水横流,路过的军户衣衫破烂、满脸菜色。
“只是一道城墙之隔,为何城内城外差别如此之大?”陈越不解的问道。
众人相互看了一眼,由兵备道原毓宗答道,“回禀中丞大人,按照军制,这卫城之内不许卫兵以外的百姓居住,故商人们只能在城外建筑商铺住宅。卫兵的困顿由来已久,这里不比九边边军,从来没有拿过朝廷一文饷银,不仅如此,每年还要上缴朝廷粮赋钱税,每年粮万石银万两之多,哪里有钱整修房屋街道?
不瞒中丞您,这城内士兵们的吃水以前都是远远的从城外河中汲取,前任巡抚李继贞李中丞在任时,带人引流入城,军民们这才能在城中吃上水呢”
原毓宗一路上絮絮叨叨,向陈越讲述着城内卫兵们的艰苦。js3v3
………………………………
第217章 冯元飏的嘱咐
ps:第三更(还欠七更),求个全订!
和原毓宗等人谈谈说说,进入了巡抚衙门。陈越也知道了前任巡抚冯元飏已经调任保定巡抚,就在天津的隔壁。
冯元飏并没有想象中的对陈越有成见,出言讽刺,而是微笑着和陈越见礼,并对自己没有亲自去城门迎接表示歉意。
“陈某乃是一介武夫,虽然脑袋上带着文官的帽子,当上了这个天津巡抚,实乃机缘巧合,和冯中丞您进士出身的当然没法比。”
陈越笑呵呵的道,他自己也知道以自己出身军户没有任何功名,竟然做到了封疆大吏,而且还不是经过廷推乃是由皇帝中旨任命,实在是让很多人瞧不起。冯元飏要是真的去城门迎自己才是笑话。
冯元飏对陈越的坦诚有些惊讶,微微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像一些文官那样说出什么讽刺性的话语,让陈越感觉这人还不错。
既然陈越到任,冯元飏爽快的开始了交接,他也还等着到保定上任。
冯元飏的幕僚把一系列的文档抱出,由王寅袁可望带人清点。
“这不是横山先生吗?您怎么到了陈中丞的幕中?”看到王寅,冯元飏眼中露出了惊疑之色,去年周延儒当督师对付入关的满鞑时,冯元飏在通州见过王寅,对周延儒的这个幕僚很是赞赏。
“见过冯中丞,王寅不过是一介白丁,蒙陈中丞不弃,赏碗饭吃。”王寅神色自若道。
“哈哈哈,冯大人您可不知道,我可是久慕横山先生的大名,死乞白赖的才把横山先生请到幕中帮我呢。”陈越笑道,话语中显露了对王寅的重视。
冯元飏微笑着没有再说什么,而是把一方大印放在了陈越面前。
看着手中这枚越三寸见方的银制官印,陈越心情不由得有些激动。有了这枚官印,代表着自己正式步入封疆大吏的行列!
等交接清点完毕,冯元飏并没有直接离去,而是挥挥手让自己手下随从退出。陈越知道他要和自己说些什么,便也让众人退下。
“陈大人,我不知道你如何谋得这天津巡抚的职位,我也不想知道。”冯元飏的神色严肃了起来,“不过你知道这天津巡抚的职责吗?知道这天津的重要性吗?”
“嗯?”陈越就是一愣,“巡抚的职责圣旨上说的很清楚,管理海防事务,统辖天津道府所属州、县、营、卫,并武清、滦州、乐亭等附属卫所,凡一切海防兵马事务并地方平兵马盗贼,保甲城守事宜俱听便宜从事。”
冯元飏点点头,“陈大人,别怪本官多嘴,这天津巡抚不同其他地方,管得大多是军务,盖因天津位置重要海河交汇。陈大人你既然知道自己职责,当尽自己本职,莫要做出越界扰民之事。”
陈越的脸色一下子冷了下来,看来自己的坏名声已经传到了这里,连着冯元飏都警告自己不要扰民。
“不劳冯大人您多言,本官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冯元飏点点头,转换了话题,“陈大人见谅,本官之所以屏退众人,是想私下里问问陈大人,对眼下局势如何看,山西能否守住?或者能不能保住北京?陈大人乃是大败满鞑的名将,当有以教我!”
啊?这厮为什么这么问,按说自己不过是一个天津巡抚,如何能知道远在山西发生的战事?陈越疑惑不解。
“按闯贼势如破竹的势头,山西过半保不住,至于北京嘛,只要君臣同心,也许,也许能守住吧。”陈越吞吞吐吐道,和这姓冯的根本不熟,他不愿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陈大人何必诳我!”冯元飏摇了摇头,“你本就是京营军户出身,比我了解京营军队的底细,何必说谎。这京师,十有**是守不住的。”
“若是京师不保,该怎么办,陛下该怎么办?是死于国难,还是离开京师以图再举?”冯元飏继续问道。
“陛下当然应该离开京师,前往南京了。”陈越不假思索的道,他这才明白过来冯元飏问这番话的意思。
“呵呵,我前些时日刚刚上书朝廷,奏请陛下迁都南京,并积极筹集海船,准备护送陛下从海路南归。谁知道仅仅数日,这巡抚的位置就变成了陈大人您。”冯元飏苦笑着叹道。
啊!陈越这下是真惊了,原来这冯元飏竟然也想着崇祯能够逃到南京,看来是为数不多的有远见者。
陈越想了又想,决定和他说实话。
“不瞒冯大人,其实下官来天津任巡抚时接到过陛下的密旨,”陈越把崇祯密旨中让自己召集海船,做好从海路准备的事情一一说了。
“陛下让下官担任天津巡抚,让大人您当保定巡抚,也许是做着两手准备,或者从陆路南下,如此毕竟保定,大人您便可护送陛下南归。或者走海路,则由本官负责。”陈越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