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山寨农民-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元好祖辈都火器匠户,因而对冯检提出提出的鸟铳枪膛内镂刻膛线更是感佩。

    他躬身对冯检道::“指挥长,小人经过多次思考与尝试得知,用一根与鸟铳铳管内径粗细一样的精铁条,在上面磨出带一定旋角的线槽,然后塞进打制的铳管,旋转着慢慢冲压过去,精铁条的线槽就会在铳管内壁留下膛线,经过精铁条反复多次冲刻,膛线就出来了。这样便会大大加快手工雕刻膛线的速度,也会减少许多人为地失误。”

    冯检对这位火器头领还是很看重的,他们这批匠户营来到葫芦岩之后,梁元好立即带头着手对兵研所火器部进行规划分类,将火器部分为火器制造和火药制造,最近几天又分建火药定装等部门,使火器部迅速形成规模,开始成批的制造鸟铳并生产火药。

    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这种美满生活的满足,前些时日冯检带来了平度知州调遣他们到葫芦岩从事匠户劳作,这也就说明他们这些匠户来到葫芦岩已经受到官府认可,因而像梁元好等老城之人更是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报答指挥长的大恩!

    冯检笑道:“本指挥长只是提出建议,具体怎样实施怎样提高都需要你们这些专业之人操持,只要是对本行业有利的只管大胆去做就是!”

    程有生心喜这新的鸟铳威力,从杨八十手中接过一支鸟铳,左看右看,好一会儿问杨八十道:“这鸟铳威力到是很强,可惜老子不会放,八十兄弟那天去我们亲卫营教练教练!”

    程有生一句话将大伙儿都说乐了,沈小山接过鸟铳看看,发现鸟铳枪膛内没有装弹药。

    沈小山转头对程有生道:“看我的!”

    然后瞄准着射击场对面木靶,用力扣动扳机,里面板勾弹簧发出一声轻响,随即火门打开,鸟铳龙头跟着落下。

    程有生故意装憨道:“小山你不地道,偷偷学会举发鸟铳,你们猎敌司的人都是一个德行,专会背地搞小动作。”

    程有生出了名的尖牙利齿,沈小山不会在嘴皮子上与他争斗,只是朝着他瞪眼。

    赵守刚道:“这鸟铳举发威力是大了,用着也方便,就是举发之时太繁琐。”

    赵守刚转而问梁元好道:“有没有一种鸟铳可以直接装上枪弹,直接扣动扳机举发。”

    梁元好茫然的摇头道:“此乃闻所未闻之事,鸟铳怎可不经过火绳点燃而举发!”

    冯检自然知道,现在大明朝就有一位火器奇人已经接近造出赵守刚口中的那种火器,也就是后世人常说的燧发枪。

    这个人便是现任南京吏部侍郎毕懋康,严格的这种枪还不能算作真正的燧发枪,他还没有解决雨天火石无法击发的弊端,但是却将鸟铳发的繁琐过程去掉,直接打火举发。

    但是这项伟大的发明却因为大明朝入不敷出的财政而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冯检在震山营建立之初,便将目光投向这位火器大家,只不过当时自己还是一个小小的山贼,有心无力。

    冯检笑道:“守刚所言并非虚妄,本指挥长听说现任南京吏部侍郎毕懋康大人已经与手下之人合力研制出一种鸟铳,其效果就如守刚搜描述一般。”

    “真有此事!”梁元好等老成之人感到不可思议,而赵守刚、沈小山等震山营高层军官则欣喜异常。

    程有生“噗”的一笑道:“这什么毕懋康也不是东西,制造出利器还藏着掖着,害的我们梁匠户差点闪了舌头。”

    这是玩笑话,众人都跟着笑起来,只有梁元好红着脸嘴里依旧嘟囔道:“怎么可能!”

    随后徐延年、周维、刘宗喜、麻山等人纷纷试枪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他们这些人可不同于程有生、范力,都是震山营主要军官,对于鸟铳如何举发自然早就掌握。

    冯检又转身对张大来道:“现在兵研所制作的定装弹药是否是用戚家军鸟铳兵定制弹药?”

    张大来看看梁元好,对冯检拱拱手道:“梁匠户他们严格按照戚家军火药配置之法,用硫磺五两六钱二分,硝石四十两三钱三分混合,研为粉末,晒干之后片尾颗粒状火药。咱们震山营鸟铳兵所用之定装弹药皆是用此类火药制作。”

    冯检转而对杨八十道:“八十兄弟装一个定装弹,本指挥长试试枪……”

    !!!
………………………………

第一百七十三章 迎娶

    崇祯四年五月十三日,葫芦岩属下所有峰头开始进入麦收期,葫芦岩现在下辖将近十万人口,人均三亩垦荒的山坡地,几乎有一半的田地都种植着小麦。

    为了加快麦收进度,冯检下令震山营三个千总部以局为单位分别派遣到葫芦岩下属的互助会协助麦收。

    有了震山营三千多震山营士兵参与麦收,只用三天时间葫芦岩各互助会顺利完成今年的麦收,之后震山营士兵回归部队继续进行正常训练。

    葫芦岩巨大的广场上,竖立着近百个高高的小麦仓,山寨各户庄户人每户的户主,排队等候山寨互助会结算出互助会应该返还给农户的田地收获。

    按照互助会规章,山寨庄户人与互助会签订协议,将自有田地流转给互助会,田地收获之时,互助会将所有田地收获的三成收归互助会公有,剩余收获按照各户田地亩数多寡分配粮食。

    排队等待的各户户主都自己的小算盘,盘算着互助会收储公有粮之后自己家还会剩余多少小麦,能否支撑全家人一年的口粮。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盘算之后发现除去互助会抽取公有口粮,每户庄户人家所得粮食比当初租种山寨田地收获的粮食都多。

    也就是说,互助会分到山寨各户人家手里的粮食比原来自己种地所得的粮食还要多。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庄户人搞不清楚原因,互助会给出的解释是,连片耕种田地可以极大的发挥土地优势形成规模,其人力物力田地施肥投入减少,将节省的资源投入到田地上,自然田地收获就多。

    这是什么答案,庄户人听得云山雾罩的!

    可是不管怎么说过去累死累活干一年收获也没有现在多,就冲互助会返还这么粮食这一点。庄户人便觉得互助会能带来巨大好处,自然是坚决支持拥护互助会。

    冯检手里拿着互助会收储公有粮账册翻了几页,账册最后注明,山寨已种植小麦收获一万九千六百一十石。互助会的公有粮的收储量是五千八百八十三石。

    剩余粮食人均可以收获三石五斗粮食,单单小麦收获一项便可让葫芦岩庄户人再无饿肚之忧!

    冯检相信葫芦岩属下各个寨子的百姓看到葫芦岩互助会的收获,自然会对互助会的生产经营趋之若鹜,这些都是自己利用后世的经验才能基本解决依附的百姓吃饭问题!

    崇祯四年五月十七日,平度州官署后堂,知州陈所闻站立在大堂正中,宣布道:“圣上闻知你率领州汛营手下剿灭大泽山六万山贼匪患,深为你的忠勇而欣慰,下旨赏赐你纹银五百两,绫罗官衣一件。金丝镶嵌玉带两条,西洋掐丝怀表一对……”

    说完转身从站立在身后的陈福手中接过御赐之物,转头看向冯检,冯检早已在四周平度州地方官吏羡慕嫉妒的目光中离座跪地,向着陈所闻叩首。嘴里大呼感谢皇上的恩赐,然后双手高举过顶接过御赐之物。

    银两衣物等恩赐冯检都没看在眼里,唯独对那对西洋掐丝怀表感到欣喜异常,对于习惯了看时间生活之人,怀表所代表的不但是时间,通过怀表让人的观念可以用分用秒来替代,特别是战场上。双方约定相同的时间内发动,有怀表对照和没有怀表对照效果截然不同。

    陈所闻目视冯检道:“冯守备连续两次为皇上分忧,为我平度地方建功,以一个小小的守备之身而闻与皇上圣听,实是久未所闻之事,此乃冯守备之机遇。也是我平度地方之荣幸,望冯守备再接再厉,不负皇恩厚意。”

    冯检自然是连连叩首表示不负圣恩不负知州大人栽培等冠冕堂皇的话。

    等到后堂恭贺之人退走,陈所闻捻须坐下,微笑道:“贤侄年前向老夫保证一年之内剿灭大泽山最大山贼。谁想如此短时间之内便得以实现,可见贤侄真是守信之人!具体作战经过你已经禀报,老夫对你震山营之战力很是向往,找准机会还是要观摩一番。”

    单独与陈所闻交谈,冯检神态很放松,“伯父大人过誉了,小侄能够剿灭大青峰贼人,没有伯父拨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