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山寨农民-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情况朝廷会下旨对归顺的山贼头领给予赏赐。而接受山贼流寇投降收益最大的当属的地方官员,这无疑会是增加政绩的好机会!

    而冯检因为不清楚朝廷对待流寇山贼的态度,因而才一直担心陈所闻就招安之事无法做主,而且会提出各种限制的条件。

    比如官府要葫芦岩解散震山营或者将震山营归入官府管辖,震山营是他冯检立足的根本,交出去或者解散冯检当然不会答应。

    而冯检所谓的接受招安也只是名义上的招安,官府不可能有能力解决一万多人吃饭穿衣问题,庄户人的吃饭穿衣还是要靠自身来解决。

    冯检需要的只是葫芦岩人有一个合法的身份,那么葫芦岩物资短缺的问题便可以解决。

    最后,也是冯检感到最难办到的一件事,就是说服陈所闻,治理恢复胶莱河水运,让胶莱河重新变成连接胶州湾和莱州湾的一条水上航道,为葫芦岩即将出产的粮食准备好运输通道。

    胶莱河是山东半岛上的一条重要河流,干流全长二百六十里。南北分流,向南流入胶州湾,向北流入莱州湾,河名取两湾首字而成。

    胶莱河发源于后世平度市万家镇姚家村分水岭南北两麓,南胶莱河乃是元世祖忽必烈为南粮北调接济京师,于1280年开凿,历时五年而成。

    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太常寺卿王献重新对胶莱运河进行全面疏浚工程,引胶莱河周围诸水,以增加胶莱运河的水势,同时建造九座水闸,以调节河道水位。

    后来由于“倭寇为患”,明朝着力于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胶莱运河漕运遂陷入萧条,再次湮废。

    当然要想重新恢复胶莱运河,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支出,此事不是陈所闻一个小小的平度知州说办就办的事情。

    这件事必须由登莱巡抚奏报朝廷,由朝廷专门管理水利的工部派出专人,经过反复考察评估论证等许多复杂的程序之后,然后才能决定是否恢复治理胶莱河水运,时间会拖得很长。

    这当然不是冯检想要的结果,实际上,嘉靖年间王献建造的水利设施基本还在,只要稍加疏浚,便可以重新发挥作用。似乎用疏浚河道的名义重新开通南胶莱河并不难办到!

    胶莱河恢复水运之后,来往客商便会逐渐增多,平度城变为繁华之地指日可待,稍微精明的父母官都会看到这一点,相信陈所闻也不会例外。

    冯检认为当地父母官之所以一直没有重新恢复胶莱河水运,可能觉得重新疏浚费时费力,等运河真正疏通,自己还不知道到何处任职,白白为别人做了嫁衣!

    应该怎样说服陈所闻同意先期治理胶莱河,冯检反复思量,却一直没有结果。

    “哎!”冯检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虽然有陈蓠澜在一旁出言相助,但是没有足够打动人的利益,陈所闻是不会答应的。

    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事等见到了陈所闻再仔细探讨吧,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实在不成也只好另想他法。

    ……

    远远地便看到平度州衙官署高大的仪门以及仪门两旁雄壮的石狮。

    仪门乃是平度官衙正门,只有接待上司或者有重大事情之时才会开启,平日官员典吏只能行走仪门两侧的角门。

    左侧角门是官署内州同知、经历以及六房吏员进出的门户,而右角门靠近官署内宅门户,一般是知州及其家人由此门进出,一行人来到官署右侧角门处。

    大明朝廷规定,进入农历腊月二十日,各地官署衙门就要封印,各级官吏都要放假回家,准备过大年。一直到正月十一日,才会解印开始办公,前后有二十天假期。

    这时候,官署门前悄无一人,马车停稳之后,冯检吩咐程友生去到角门前拍打叫门,很快,角门打开,走出一个管家打扮的中年人。

    扫视了门外几个人,开口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何故拍打角门。”

    冯检刚要上前搭话,就听潘兆英在一旁轻轻说道:“东家,陈小姐让把这件信物交给说话之人。”

    !
………………………………

第一百二十八章 父女重逢

    感谢“输名字烦”大大投出的宝贵月票,谢谢你的鼓励和支持!!

    *******

    冯检暗暗叹服陈蓠澜兰质蕙心,拿出信物便不用自己费口舌向对面之人解释。

    冯检向潘兆英微微点头,接过陈蓠澜的信物,拿到手里发现是一支浅绿色的发簪,发簪尾部雕刻着一支展翅欲飞的凤凰。

    冯检来不及细看,随即拿着陈蓠澜的信物走到那中年管家跟前,将手中发簪交到他手里,随手一指马车道:“这是车里的贵人持有的信物,请这位管家验看!”

    那位中年管家有些疑惑,低头看着手里的东西,随即脸色激动起来,赶紧后退一步,将角门完全打开,躬身道::“几位请稍待,我这就前去禀报老爷。”

    随即一个箭步冲入官署后宅门内,速度比年轻人也不遑多让。

    冯检与程友生、潘兆英三人心中疑惑,不由面面相觑。这位管家见到信物之后,不但不上前给陈蓠澜见礼反而快速返回府内,这是为何?

    冯检不由将目光转向马车车厢内的陈蓠澜,见佳人双目注视着中年管家消失的方向,见到冯检询问的目光,轻轻抬起手稍微摇了几下示意不必担心。

    不一会儿,从官署后宅内传出一阵嘈杂声,呼啦来涌出十多个人,为首的是一位头戴忠静冠,身着蓝青色官服,胸前补子绣着两只展翅欲飞的白鹇的中年官员。

    冯检当然分辨不清这位中年男人身着的是五品官服,但却不妨碍他的判断,这位一定是平度知州陈所闻。

    冯检赶忙跨前几步,走到陈所闻跟前叩首请安,道:“拜见知州老爷,小人冯检乃是护送令千金蓠澜小姐回归之人,陈小姐就在后面马车之上!”

    陈所闻心情激动,目光早就扫过对面马车,与坐在马车中陈蓠澜的目光对视。

    看着马车中双目泪水泫然欲滴的女儿,陈所闻忽然觉得很是内疚。女儿不远千里前来探望自己,却是差点父女不能相见,现在看来女儿安然无恙,这真是天幸!

    陈所闻半辈子只生养了一儿一女,都寄养在北直隶老家。前段时间老家来信说,女儿陈蓠澜从原籍北直隶来平度自己任上探望,便一直盼望女儿早日到来团聚。

    算时间女儿一行最迟十几天之前就该到了,可是一直杳无音信。

    现在世道不太平,官道上经常出现劫道贼人的身影,不用问。女儿在路上出事了!

    焦急的陈所闻派人沿着官道四处打听。可是从北直隶到平度将近一千里路。又怎么能随便打听到女儿的消息!

    近一段时日,担心因为思念女儿的安危,陈所闻茶饭不香备受煎熬。

    今日正在书房闷坐,忽然管家陈福一阵风儿似的跑进书房。不顾陈所闻的愠怒,放声叫道:“老爷大喜!大喜!小姐、小姐她回来了。”

    作为陈家的管家,陈福当然清楚自己老爷忧心烦闷的是什么事情,因而一得到消息便不顾礼数撇下冯检等人,直接闯入陈所闻书房禀报。

    陈所闻浑身一震,目光转而锐利,连声问:“小姐回来了!你说的是真的?在那里?”

    陈福一指外面:“就在官署右角门外的马车里,还有几个人护送。”

    陈所闻“忽”的站起来,一阵风似的外书房外跑。一门心思见到女儿,此时什么气度官威统统丢进爪哇国。

    陈所闻着急往外走,大声吩咐陈福:“你个蠢材,赶快召集宅院众人随本老爷出门迎接蓠澜小姐。”

    “是,老爷。”陈福麻利的转身。先陈所闻一步跑出书房,很快整个官署后宅热闹起来。

    陈所闻身边有两房小妾伺候起居,宅院内还有丫鬟仆人十几人伺候。

    陈福首先通过丫鬟将陈蓠澜回归的消息通报给陈所闻两房小妾,然后吆喝着院中仆役丫鬟汇集到一起,跟随老爷陈所闻出门迎接大小姐的到来。

    见到女儿无恙,陈所闻顿时放心大半,他双手扶起冯检,正想开口说话,忽然马车厢门帘掀开,露出小簪微微羞涩发红的小脸,她和苏素一前一后走下马车,双手扶着陈蓠澜从马车走出来。

    此时陈蓠澜清丽的眸子里已是泪水涟涟,她紧走几步来到陈所闻跟前,直接双膝跪地给陈所闻叩首,小簪跟在身后同样跪地叩首,苏素转眼看到冯检跪在地上,便学着陈蓠澜的样子跪地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