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珩倚发现,每隔一段时间见连音,连音都好像变得好看上几分。
按理说,连音不过一个十岁的女娃儿,都没长大呢,哪能越变越好看,可他就是每回都有这样的感觉。
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杨珩倚百思不得其解,干脆也就不再多想。
又是一年春夏秋冬的交替,杨府里有了喜事。
这喜事是与二房的爷有关的,也就是杨珩倚他爹。二爷一直在地方上任职,但因为政绩出色,加之大房大爷在京内为其美言了一番,二爷得到了调令,将要上京任职。
地方官升任成京官,还是高升,这对杨府可不就是大好事嘛!
二爷在入京时,打算将家眷一块儿接去,但因为孟氏主持着杨府的中馈,不能说走就走,所以杨二爷打算先将杨珩倚接去京内,更是托了杨大爷的关系,已经为杨珩倚择了京内的书院,为将来的仕途做铺垫。
杨府接到杨二爷的来信后,便开始为杨珩倚准备进京的事宜。
杨珩倚得到这消息后,先是高兴,高兴终于能与父亲见面,今后也能一起生活,再不是分居两处的情景。可是等高兴完了以后,他又突然闷闷不乐起来。
身边的小厮和丫头看出他的闷闷不乐,可是问问他原因,他又什么都不说,看的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因为要准备入京的事情,杨府干脆也为杨珩倚停了学堂的课业,好让他专心收拾东西入京去,就连时间都已经替他择定了,就三天后。
知道入京的时间后,杨珩倚心情更加烦闷。
在府里枯坐了一天后,他干脆撇开了小厮,一人出府去溜达。
说是出去溜达,可其实他想要去哪儿,心里是早有了分寸。
沿着街,他一路走一路确认着地址,终于走到了一座小宅子门口。
宅子很小,与杨府根本无法比拟。墙内有棵绿树爬过了墙,门口张贴着一副对联,想来是过年时候贴上去的,如今有几月了,颜色已经淡了不少,或许再没两月就该揭下来了。
不过这字迹一看就不是杨云琦的字,杨珩倚见过杨云琦不少字帖,对杨云琦的字还是有了解。但如果这不是杨云琦的,那是连音写的字?
那个小姑娘写的字?杨珩倚边想,边忍不住多看了几眼,有些不敢置信。毕竟对联上的笔力,真不像是出自小姑娘之手。
就在他看对联看的入神的时候,杨云琦下学回到家,见到杨珩倚背影一下就认出了他。
杨云琦走近他,轻声唤:“倚哥儿。”
杨珩倚回过神来,转头对向杨云琦,立马向他行了个学生礼:“先生。”
杨云琦一笑,再打量杨珩倚一眼:“你是走来的?”
杨珩倚不好意思的嗯了声,又为了掩饰什么的说:“我是来向先生辞行的。”
杨云琦知道他后天就要上京,想着以后再见他怕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对他说:“走,进来坐坐。”
杨珩倚没有推拒,跟着杨云琦进了宅子里。
宅子真的很小,就一进的大小。不过院子里布置的不错,有些小巧又清闲的模样。
杨珩倚看了一眼,就觉得挺舒服的。
听见声响,连音从屋里走出来,瞧见杨珩倚时还意外了下,不过很快就收起意外,向他行礼问好。
杨云琦想起来还没同连音说过杨珩倚的事情,等请了杨珩倚进屋里后,也唤连音一道陪坐,这才告诉连音说杨珩倚要进京读书的事情。
连音听后点点头,衷心的说:“那很好啊。”
杨珩倚听了,心下第一反应就是反驳:好什么啊!
但是在他人看来就是很好,就连杨云琦也附和连音的话,同时还对杨珩倚说了些鼓励的话,大意就是他学问好,进了京后也不要松懈,将来他平步青云如何如何的。
杨珩倚不能反驳,只能向杨云琦表达了谢意。
原本杨云琦以为杨珩倚只是来坐坐,坐不多时就会离开,可没想到杨珩倚坐功了得,待了半天,喝了两杯茶都没见要离开的意思,眼看外头天色也不早,到了该做晚饭的时候,杨云琦犹豫了下,只能客气的问杨珩倚说:“不若留下来用餐饭吧!”
话这么问了,但杨云琦觉得杨珩倚一听不会留下的,毕竟他们家只有粗茶淡饭,可比不得杨府里的菜肴精致。他这种吃惯了精致美食的人,是不会吃的了他们家的家常菜。
可是出乎杨云琦的意料,杨珩倚竟然一口答应了。
这下杨云琦可就傻眼了。
还是连音站起身解围:“那爹爹陪着杨公子坐着,我去做晚饭。”
杨云琦点点头,平时都是他做饭,可在学生面前,总要有点面子的嘛!
只是杨云琦不知道的是,杨珩倚在听说是连音去做饭后,非常满意的觉得他的答应真是最明智的决定。
今夜,一向吃惯好菜好饭的杨珩倚,第一次吃简单的家常菜,不过他吃的很高兴,甚至还觉得这饭菜可比杨府厨子做的好吃多了。
………………………………
518。秀才?吾妻吾妻(十五)
用过晚饭,天色完全暗了下来,杨珩倚起身告辞。
杨云琦怕他一人走夜路恐有什么情况,提议送他回府,但被杨珩倚一口回绝,劝解也无效,最后杨云琦无奈,只将他送出了门,一直目送着他直到见不到人影,这才返身回去。
杨珩倚走了一段路程,恰好遇上府里出来寻他的小厮,这才由小厮伴着回了府。
回去后,府上果然如他想的急切不已,好在他回来了,不然再过会儿,府上就打算去报官了。
向杨家老爷杨老太太他们告了罪,杨珩倚回了自己院子,挥退了左右后,这才像做贼般将藏在怀里的东西取了出去,小心翼翼的摊在桌上。
那是副对联。
也就是杨云琦宅子门口贴的那副。
与杨云琦闲说的时候,他旁敲侧击问过了,这副对联确实出自连音的手,于是他便鬼迷心窍的离开后又折回去,趁着没人发现,偷偷揭下藏在怀里跑了。
如此小偷行径,让他对着对联不由得脸红,望了半晌后,他只能安慰自己,只是留个念想,反正以后也见不到人了。
安慰加洗脑的话说了几遍,他这才感觉好些。
第二天杨云琦出门时一无所觉,只是等他回家时,望着光秃秃的家门口,总觉得好像少了些什么,但一时又想不起来到底少了什么。
待到第三天时,杨云琦才恍然,家门口的对联不见了。
随后,杨云琦疑惑的问连音:“你将门口的对联揭了?”
连音被问的一头雾水:“没有啊。”
“哦。”杨云琦心想难道是被风吹跑了?
单纯如他,根本没有多想其他可能。
不过想到那对联也已经贴了许久,也就没去多计较对联的下落。
杨珩倚上京后的三个月,杨云琦接到了他的书信,信里问候了下他与连音,还和杨云琦说道了下京内的风景,信的后半段又说,他在京内有些学业上的困惑,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向杨云琦请教。
杨云琦读过书信后,表现的很高兴,当即就给杨珩倚回了信,先是感谢他的问候,又表示他但凡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来信,自己必当解答。
有了杨云琦的回信后,杨珩倚的来信就勤快起来了。
于是乎,两人似乎从师生,一下转成了笔友。
每回,书信的开端都是问候杨云琦和连音的话,而后提他在京内生活,最后才是就学业上不懂得询问杨云琦。
书信往来一养成习惯后,杨云琦便有种杨珩倚并没有离开的感觉,不时还会和连音提起杨珩倚的来信,总说他是个念旧情的人,总之杨云琦很喜欢杨珩倚。
连音对杨云琦一直提起杨珩倚并没多少想法,直到她及笄的这一年,她突然收到了杨珩倚特地托人从京里给她带来的礼物。
礼物直接由人送到家里,并没有经过杨云琦的手。
为怕连音不肯收,送礼的人还特地说了,这是庆贺她及笄的礼物,是杨珩倚的心意,让她务必要收下。
连音收下了礼物,等拆了礼物一看,竟是只玉雕的小乌龟。
小乌龟只有半个手心那么大,雕工很是细致,龟甲连带眉眼都栩栩如生,而且玉质上乘,一见就是稀罕物。
只是看着这只小乌龟,连音忍不住笑,思绪还能清晰记起杨府后宅院里的对话。
他们俩似乎也就那么点交集,没想到他还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