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券票这个新兴事物,能够如此迅速地在洪门势力地盘中扩展开来,其中这些想要对洪门不利的势力团体,其中贡献不可估量,若不是有他们在暗中兴风作浪、推波助澜的话,券票这种东西,怎么也不可能在李天养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至此,虽然李天养有将近一年时间不在大员岛上。
当然,即便发现了这些黑手,以及黑手背后的真正主谋,洪门也就只是以逆反之罪,拿着真凭实据抄了两家背后势力是晋商的券票收购者。
而其他的券票收购者,只是被洪门发出了警告,同时发放券票的商家在同一时间发布了一日兑换货物的限制数量公告。
而光是这一个数量公告,就差点导致券票市场的崩盘,好多百姓急匆匆地拿着自己收藏着的券票,跑到商家店铺作坊当中去挤兑,生怕晚了之后就没得兑换了。
看到这一个挤兑风潮的恐怖场景之后,包括章羽彦在内的一干涉事者们,无一不瞠目结舌,吓得魂飞魄散。
好在,洪门连忙以自己在大员岛上的威信为这群券商做保,保证大家能够有货可拿,有券可兑,这才算勉强抑制住了大家的挤兑心理。
因祸得福,因为百姓们的挤兑事件,这些券票的价值普遍走低,很多百姓都宁愿亏本处理掉这些东西,也要将其置换成真金白银。
以其中价值最为坚挺,同时也是最早发放券票的花笙记绸缎券为例,因为质地精良、花纹精美等因素,花笙记的一匹实物丝绸的价值在五两左右,原本发放绸缎券的价值,也差不多是这个价值,只是随着淡旺季和花笙记绸缎产量等因素有所波动,但是其波动幅度一直不算很大,一般也就是在上下一成左右而已。
可是在一众券商发出限购公告之后,花笙记绸缎券的价值,一下子从五两二钱的价格,陡然之间下滑到了四两不到,整整跌了百分之二十,而且看趋势仍有很大的下行空间。
当然了,有弊也有利,如此一来,各家券商们回收这些券票的价格,却是比之前预估的要低上不少,若是以以前的发行价格来看的话,还别说,这些券商们还能小赚一笔。
直到三个多月的努力之下,大圆都去上这群自作自受的商家们终于松了一口气,他们滥发出去的那些券票,终归是被他们給回收、兑现了大部分,剩下的小部分于他们的生产力而言,就算再发生挤兑事件,也未必能够造成太大的问题了。
而当此时,洪门这边也对券票这种新兴事物给出了一个还算合理等处置方案来。
李天养还是没有因为券票带来等这场危机,而将券票这种跟后世期货意义极为相似的事物给一棍子打死,既然在后世这期货都能拥有一个庞大的舞台,并受到法律等保护,那么势必说明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因而,李天养虽然不是非常明白这券票除了能给自己增添税收等些微好处以外,还能带来哪些更大的益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以后世的眼光,承认它等存在价值。
不过,像这样的新生事物,依旧需要由洪门来严密监督,在由洪门政府组建的券票监委会的监督下,洪门势力以下的任何商家,想要发行券票,都需要提供其本身商号产业规模、预订发行量等一系列的计划书,并有洪门券票监委会派出人员实地考察其生产场地是否与其上报文书一致。
而最重要的一点,各家商号所发行的券票,从之前大家一窝蜂由各自商家发放,变成了由洪门监委会统一印刷并交付到商家手中,避免了有可能出现的造假等问题。
当然,为了防止一家独大的陋习,在券票监委会之下,还有由各家发行券票的商家,共同组建一个券票行,由券票行统一发放各家商号所发行的券票。
而且,除非是券票的兑换,需要到各商家作坊中去兑换之外,其余等各类交易都必须在券票行进行,由监委会和券票行的代表们监督执行,严禁禁止私下交易行为。
这样做的道理,是避免可能出现囤积某一家的券票,对其造成挤兑风波,最大限度地控制住券票会对洪门整体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然,除此之外,洪门肯定还有很多很多限制券票发展的章程条约,这里就不多言了。
崇祯十三年四月二十二,洪门第一家券票行,在笨港成立!!
(本章完)
………………………………
321 历史转变
崇祯十三年开年最大的惊喜,是杨嗣昌与熊文灿放下成见,共同合作带领的左良玉等一干将领,终于在二月初时,抓住机会找到了农民起义军当时声势最大的张献忠一部。
张献忠一部自去岁反叛出朝廷之后,就一直带着主力部队东躲西藏,在逃亡近年之后,终于在四川与陕西交界的太平县玛瑙山中,抓到了张献忠一伙贼人的主力踪迹。
以左良玉为首的明朝军队当即包围了玛瑙山,经过数日奋战之下,一举将张献忠这一伙肆掠了一年的农民起义军给击溃了,张献忠一部仅有数百心腹逃出生天,复往西部山岭逃窜。
而此时,西部罗汝才、南部过天星等农民起义军夜倍受镇压,受益于大明朝堂财政稍微宽裕的好处,此番明朝军队不管是调集兵马,还是将士作战等方面,都与原历史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
至少,在现在看来,大明王朝虽然依旧风雨飘摇,但是从整体层面上来看,倒也不是大厦将倾的模样。
自去岁,李天养之洪堂在河南露了一手,展现出强大等实力以后,明朝官府方面对于洪堂这一支盘踞男方的精锐军队却是多有瞩目。
李天养在朝堂当中的盟友南居益,并没有跟原历史那样,因为代替工部尚书张凤翔督造火器不利,而被削籍归乡。
有洪门这一个在铸造技术上有着专精技术的盟友存在,其他任何一个官吏担任这工部尚书都可能出事,但是他南居益却是基本上不会有大问题,特别是在铸造火炮这种技术上。
李天养对于盟友的态度从来都是大方的,南居益曾利用手中权力为洪门收集了不少明朝工部收藏等各种当代先进技术,而投桃报李之下,在南居益代替张凤翔出任工部尚书并开始督造火炮之时,李天养也从麾下匠佐坊派出了一支十余人规模的工匠师傅去帮助南居益。
凭洪门的技术储备,就算不是拿出最先进的铸炮技术,光是他们已经处于淘汰的技术,其成熟度和先进性,也不是如今的大明朝工部所能比拟的。
而随着洪门匠佐坊这十余人等匠师就位,为南居益铸造火炮,其不但没有如原历史那样,因为下属铸造火炮不利,屡次铸炮炸膛等事故发生,牵连到自己,反而因为麾下铸造火炮成功,而倍受崇祯皇帝的嘉勉。
有了洪门匠佐坊这十余名匠师等加入,大明朝等铸炮技术却是一下子提升了不少档次,至少像之前张凤翔督造火炮时总是残次品居多,或是铸造出火炮以后屡次发生炸膛事件,几乎是没有了。
也因此,北方辽东边关城池之上的火炮数目,却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每每大清人入寇掠边,总是会在明朝炮火之下损失不小,让皇太极以及其手下将领旗主们极是愤恨!
到如今,南居益却是在工部尚书这个位置上站住了脚跟,成为了大明朝六部堂首之一,虽然或许不如礼部、礼部兵部等其他五位尚书权势大,但是从地位上而言,却是一般大小,没有太大差别的。
有了南居益在朝堂引为洪门的援手盟友,洪门也能及时知道朝堂当中等各种动向,了解朝廷的各种举措,提前做好准备。
比如最近,当兵部尚书熊文灿与李天养如同合作一回之后,带着从哄她不够军队采购来的火器,交与工部仿制,得到的回答却是以明朝工部现在的技术实力,却是没有办法仿制出此等利器出来。
熊文灿听道反馈之后,第一时间便修书一封给福建巡抚萧奕辅,让其向洪门打听这火器的来处。
与此同时,熊文灿还修书一封给李天养,征求他等意见,想要让李天养带着洪堂军队本部北上,帮助辽东边军抵御来自北方的强敌。
洪堂两千偏师,在吴超的率领下,如今已然成为熊文灿镇压河南陕西等地农民暴动的绝对主力了,只有真正指挥这么一支可以说是战无不胜的军队时,你才能感慨一句:有一支强大军队是何等的助力!!
这才几个月的时间,吴超所部就已经成为熊文灿心头肉,其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