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启奏陛下,这大明福建水师提督李天养,原本是南洋巨寇出身,后来主动搭上前朝阉党魏忠贤之门路,接受了朝廷诏安,当上了这福建水师提督一职。”
说话的人是范文程,作为皇太极重要谋臣,对于大明朝中绝大半数的情报都是有所耳闻的。
虽然洪门在李天养的带领下,一直以来都奉行着闷声发大财的套路,可是他们在南洋一带的威名,就算是远在东北的大清王朝情报系统也是有所耳闻的。
“据说这位李天养将军,自从在南洋大元岛上崛起之后,先后击败了袁老八、颜思齐等海上巨寇,而且就连东洋倭国一个实力派诸侯和西洋蛮夷也纷纷败在了他们手下,这些时日在海上的威名愈盛,倒是一家实力不素的一方霸主。”
“只是微臣想不通,他们的营生在海上,与我们攻击朝鲜,按理来说并没有厉害冲突,怎么他们就会派出军队来援助朝鲜人呢?难道他们就不担心会触怒我们大清王朝吗?”
范文程之所以对洪门有此了解,多亏了前些时日跟耿孔二位降将聊天之时,听他们说起过如今东方海域上有数的几家海上强人,而作为如今东方海域实至名归的霸主,洪门的消息自然几时必不可少,也回避不了的话题。
“嗯…………”
皇太极陷入深思当中,对于这个新冒出来的敌人,要说他真的十分重视,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他们大清朝如今所展望的对手,是西南方向强大的大明朝,而区区一个接受大明朝统御诏安的海寇之流,还不值得皇太极太过上心。
而他现在的深思,是源自于多尔衮跟自己陈述战斗场景之时,他口中对于洪堂军队所展露出来,与这个时代东方火器战术有着极大差别和实力差距的火器战术。
(本章完)
………………………………
224 朝政之议
“爱卿,你觉得他们有可能为我大清朝所用吗?”
皇太极沉吟良久,最终爆出如此话语。
他很是看中对方所展露出来的火器战术,以及他们手中威力强大的火器特别是那个携带便捷、威力巨大的火炮技术,更是让他垂涎三尺。
大清王朝最大的破绽,就是他们攻城战术的简陋,原本他们女真人口就不多,而且大多都是骑兵,就算好不容易拉拢了蒙古草原上的蒙古族人进来,可是面对西南高城林立的大明王朝,他们总是有一种难以下口的感觉。
这些年里,每年到了秋冬之际,皇太极就会组织大清将士南下劫掠,除了是为各部族准备过冬物资以外,何尝不是希望通过裹挟大明朝边疆的百姓过来,成为己方有用之人力资源。
可就算如此,到现在他们大清朝连同裹挟而来的汉人奴隶加在一起,总人口也不过区区四五百万人口。
而反观强大的大明朝,光是一个大明朝京师之人口,就是数十万人之多,而听说江南苏州、杭州等城池,人口同样数以十万计,可想而知大明朝得底蕴是有多么深厚了。
为此,皇太极如今正积极与大明朝疆域当中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联系,希望能通过收买、诏安或是封官戴爵等手段,让大明朝中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军,能为自己所用。
不过直到现在,皇太极派出去的密使,却是一个也还没有回来,农民军对于她的收买政策如何态度,皇太极还无从得知。
“这…………”范文程有些犯难,不过作为谋臣他最后还是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仅供皇太极参考:“微臣觉得恐怕机会渺茫,对方大本营在南洋大元岛上,据说发展极是不错,如今海上贸易频繁而富有,想用金钱收买他们怕是一个笑谈,不怕陛下怪罪,恐怕倾我大清一朝国库之数,也不敌人家一方霸主的本身财富。”
“至于官爵收买,机会同样微小,福建水师提督李天养所建立起来的洪门,直到现在据说都一直在蓬勃壮大着,不可靠的消息透露说,对方实际水师兵力甚至已经超过三万人,若是他愿意的话,其官爵提升必然不仅仅止步于水师提督而已。”
“不可靠的消息?”
皇太极侧目。
“…………”范文程有些尴尬,连忙回答道:“其实也就是当初微臣举荐去攻打江华岛的耿仲明、孔有德二将。”
“哦?”
“耿、孔二将原本是东江镇毛文龙麾下水师将领,大明海域当中的事情,他们远比我们要熟悉,前番微臣曾询问过他们有关大明朝中海上团伙,他们为此曾跟微臣叙说过关于李天养此人事迹一二。”
“继续说。”
“他们还曾说过,大明朝廷当中曾有流传,当年崇祯皇帝还在信王府邸之时,李天养就曾下注于他,为其在阉党和朝廷当中多有动作,更是出资不菲资助信王,也就是后来都崇祯皇帝,所以当时崇祯皇帝诛剿阉党一派之时,李天养不但没有因此受罪,反而还获得了崇祯皇帝对于其家人的追封。”
“按照崇祯皇帝那多疑而自私的性子,若非李天养此子早早就已经搭上了关系,否则断然不可能这么轻易过关的;而且其最后虽然获得朝廷余荫奖赏,可是自身却是未得分毫利益,却也符合崇祯皇帝的性格。”
“因此以微臣估计,这朝堂当中的谣传,未必就没有几分可信之处的。”
“可惜了!”
皇太极长叹一声之后,突然话题一转,面对麾下众位重臣大将沉声说道:“敌人既然已经露出了真身,反倒不再可惧了,如今南汉山城中损兵过万,城中守备必然有了破绽,故而当务之急便是尽快攻破南汉山城,我大清铁骑必须踏翻这片土地!”
“臣等必鞠躬尽瘁!!”
“多尔衮!!”
“末将在!!”
“如今兵力不足,身后大明朝军队行踪不明,与你五千骑兵,不求将其,绞杀,但求对方不给我军攻破南汉山城捣乱!”
“喳!!”
“阿敏!!”
“末将在!!”
“与你三万汉军将士,限你两日之内拿下汉山城!!”
“喳!!”
“豪格!!”
“末将在!”
“朝鲜周边有援军数万之众,由其所谓的都元帅率领,与你一万汉军,五千骑军,务必将其拦截,不得使其增援汉山城!!”
“诸君且奋战,朕在此为尔等备好凯旋之酒!!”
“誓死效忠陛下,万岁万万岁!!”
大清朝军队这次得丙子胡乱,因为洪门李天养这只穿越过来的蝴蝶得缘故,原本历史已经是面貌全非了,耽误了如此之酒,终于在今天发起了对朝鲜王国南汉山城得最终一击。
甚至于到现在,原本历史当中应该由朝鲜吏判崔鸣吉牵线搭桥促成的和谈,到现在却已经被皇太极给断然拒绝了。
皇太极很清楚,随着己方在朝鲜半岛上的攻势受挫,他们之前的所有预谋都已经被打乱了。
之前皇太极只是需要一个俯首称臣、规规矩矩待在东南地带的属国,可是随着己方兵力折损、粮草损耗殆尽,让他们不得不将朝鲜王国当做一个劫掠都对象,不仅仅只是觊觎对方的粮草物资,同时还需要裹挟对方的庞大人口回去补充自己的损失。
一个已经触怒了君王圣威的诸侯小国国主,他的请和对于皇太极来说,之前或许还有希望,可是现在皇太极却需要拿他来做那一只儆猴的鸡!
反正朝鲜王室子弟多得很,大不了在宰了这个不知好歹的仁祖以后,再从新扶植起来一个听话的朝鲜国王,对于大清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至于之后朝鲜王国会掀起何等惊涛骇浪,对于只需要身边有一个自顾不暇,不给自己捣乱的邻居,大清朝这一次的出兵,就不算是白来!
一时间,汉山城下旌旗密布,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让城池内外的两方军队,都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而于此同时,洪堂的舰队却已经乘着西南季风,迅捷地朝着琉球王国的方向驶去。
(本章完)
………………………………
225 城破
洪堂吴杰他们的离去,对于江华岛上的朝鲜官员和将士来说,是一个噩耗,他们曾苦苦哀求吴杰他们不要撤军,甚至在没有经过仁祖国王允许的情况下,私自许下了诸多承诺,妄图留下吴杰他们。
然而,吴杰他们也有逼不得已撤军的苦衷,他们的舰队战船甚至都装不下归降于他们的汉军将士,为了运载这些多出来的将士,吴杰他们还特意在朝鲜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