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7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到难以想象的大千世界当中来!

    随着李自成、张献忠这样都历史人物的登场,李天养在稳打稳扎之余,也渐渐开始壮大起自己手中的军力来。

    早已停止了多时的洪门洪堂水师,在崇祯五年三月,再次面向大众招募人手,这次李天养希望能够将洪门水师队伍壮大到两万人,将澎湖水师扩张到一万人。

    “蛟龙式”海船的造船厂,除了笨港中的主厂以外,在基隆镇也开建了一个新厂,从老厂当中分拨出来一批骨干,带领着一批新毕业到笨港学堂到学子们,开始磨合、熟悉造船技术,并按照图纸全力打造“蛟龙式”海船和“杨帆式”海船。

    齐三的招募大军,在经历过短暂的粮食紧缺低潮之后,随着几大据点全力施为、种植粮食,以及南洋商会全力配合之下,再一次兴起了招募大高潮。

    开发吕宋群岛,是南洋商会在建立之初李天养所画给大家都一张馅儿饼,而当大几千真正亲身实地去到吕宋群岛,将之前轻视的目光转变过来之后,他们才真正发现,原来这里除了含有一条条丰富金脉以外,这一块块肥美又无人开发的处女地,也同样是一块富矿!

    有了觉悟之后,各大商号纷纷在吕宋群岛当中收购土地,建立庄园,种植各种作物。

    除了在当地招募土著打理农庄以外,各大商号更将目光转回国内,投向北方那一大批因天灾人祸而流离失所的百姓们身上。

    相比洪门的孤单实力,南洋商会各成员在大明朝中的影响力,可不是他们在南洋海面上所展现的那般孱弱呢!

    李天养视之为阻碍的保甲法,在这些商号成员们严重,仅仅只能算是小麻烦,各种各样的花招手段,在他们各自背后靠山关系的影响下,一批批北方流民之辈,就乘坐着一艘艘海船,运往富庶的吕宋群岛。

    相应的,洪门作为商会之一,受到了其中红利,再次不受阻碍地大批量招募流民。

    (本章完)


………………………………

94 哀伤

    四月份的天气已然闷热,吴老夫人也在快要迈入八十岁高龄的时候,走完了她最后的人生。

    按照百善孝为先的原则,此时的李天养虽然不至于辞官守孝,但是他也同样上书朝廷,暂时停下水师提督的职权,专心在基隆镇中操办老人家的丧礼。

    吴老夫人这几年身体一日不如一日,那是一个不争得事实,古人的卫生环境、医疗环境本就较差,老人家能活到现在已经算是一个喜丧了,至少离去之时,老人家并没有一点病痛,而是安详的离去。

    李天养的心情同样沉重,吴老夫人对他的宠爱,从小就展露无疑,哪怕随后又有了李天生、李天放等几个孙儿孙女,可是作为长孙的李天养,依然是老夫人最疼爱的那一个人。

    穿越到古代,也正是老夫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对李天养那一份独一无二到宠溺,让李天养很快就板正了态度,与这个时代,与这个家庭产生了羁绊,渐渐安稳了下来。

    如今老夫人的去世,也意味着李天养从今以后便少了一个把他当做宝,不管在外面如何威风八面,回到家里,李天养依然是老夫人眼中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整个洪门也为吴老夫人默哀祷告,到处都悬挂着一片洁白的灯笼、挂饰,以几年这一位从来没有因为李天养的权势而胡作非为,反而经常带着三娘她们这些女眷一起,到处做着慈善,带头资助了无数刚刚来到洪门各地定居的人。

    正是有着老夫人的带动,洪门得中高层的家眷们,敢于为非作歹的向来极少,而且在李天养有心为渐渐年老的吴老夫人找点事情做,以打发老人家闲暇无聊时间的心情下,老人家还喜欢走访洪门生活富足的各家各户当中,劝说起大家捐出那些没有用的旧衣服、有些年头的旧家具等,拿来送给那些初来乍到、一无所有的流民人家。

    渐渐地,在老夫人的带动下,洪门上下很多人家户都开始接受起这种慈善事业,不但将家中用不着的、多余的物件儿捐出来,同时还会捐钱捐粮,一起跟随着老夫人时常走近洪门底层百姓人家当中,去探访他们的需求,同时资助他们在洪门地盘当中过得更好。

    吴老夫人本就笃信佛教,对于李天养都这一安排引诱,自然是极为欢迎的,甚至有些时候还拉着他这个洪门首脑,强硬地对他提出意见,分享她老人家从底层听到到种种不满,也给予了李天养很多启发。

    就像黄攸然在底层百姓当中的威望一样,吴老夫人不带任何个人欲望的无私奉献,也在长年累月的实际行动当中,获得了洪门底层这些乡亲们的由衷尊敬。

    这一番老人家的去世,基隆镇李宅设置的灵堂处,从一开始就是人流涌动,络绎不绝。

    在前来祭拜老夫人的人群当中,绝大多数并不是因为李天养的身份而来,而是前来感恩怀念老夫人的。

    李德同样回来了,作为孝子,李德这些年其实一直都想着要把吴老夫人给接到吕宋去住的,然而一来老夫人的身体一日比一日衰弱,长途跋涉对她老人家都伤害太大了;二来也是老人家舍不得离开基隆镇,离开自己都孙子,还有自己在基隆镇中找到的事业寄托,最后都被老夫人给拒绝了。

    虽然,老夫人其实也一直很想念自己这个独子,也想要他一直承养在自己身边。

    老人家都离去,突然让李天养意识到,原来自己身边的亲人们,正在渐渐老去,母亲三娘如今脸上已是一片皱纹,原本一头黝黑长发,现在却是多了几分斑白。

    就连自己的接发妻子陈玉墨,眼角也渐渐冒出了几道鱼尾纹,虽然丽质天生的她依然荣光焕发,可是却也掩饰不住她已是三十五岁中年妇女的事实。

    老夫人的死,让李家人第一次真正的团聚在了一起,李德、三娘、朱娟姨娘、李天养、李天生、李静(蒹葭)等等,一家八口人围在一起,为老夫人披麻戴孝,安送老人鹤驾西归。

    头七之后,前来拜祭的人也渐渐少了,李天养并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利,将吴老夫人安葬在西山之巅,而是另外找了一块风水宝地,将老人家的尸体入葬。

    悲伤足足笼罩了李天养他们一家人一个多月的光景,才最终开始消散。虽然是喜丧,可是李家两个主心骨李德和李天养对于老人家的无限哀思,让其他人都不得不跟着他们一起,沉浸在哀伤之中。

    李德也不得不颓然败倒在时光面前,已然有着五十五岁高龄的他,如今的身体依然已经开始走起了下坡路,虽依然是吕宋狂鲨的帮主,可是实际很多事情上,他都已经开始在筹谋着接班人了。

    早年间在海上打拼,李德他们自然少不了有着诸多透支生命的举动,厮杀当中各种旧伤,如今随着他们的年纪增长,已经渐渐找上门,要他们偿还曾经所欠下的旧账。

    李天生如今也已经是二十五岁出头的年轻人了,眉目间虽然能够看到他与李天养之年的相似之处,但是他们两兄弟的发展方向上却是截然不容。

    或许是因为朱娟早年在社会上打拼过一段时光,眼力却是比之李天养的母亲她们要高两分,这些年她们娘三跟随在李德身边,朱娟一直没有忘记对李天生的培养。

    现在的李天生看起来却比李天养要文弱得多,整个人散发出一股文人气息,一袭青布儒衫穿在他身上,让他与李德、李天养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过可惜的是,李天生虽然文人气息浓郁,然而因为李德被李天养怂恿南下的缘故,至今却没能参加大明朝的科举,一身文韬却只能在吕宋群岛这片蛮荒之地当中施展。

    李天养身居高位多年,如今的眼光已是非同凡响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接触,足以让李天养对自己这个弟弟有着初步的认识。

    (本章完)


………………………………

95 安排后事

    李天养最担心的事情,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端倪。

    李天生早年间在潭门老家之时,就被其生母朱娟,教导得在脾性上出现了一些问题。

    李天养也曾努力想要纠正过,将李天生送进了洪门在潭门开设的大众学堂当中去,每个星期大半时间都在学堂度过,仅有周末回到家中,试图通过减少朱娟与李天生之间的相处时间,同时让其他同年人来同化他,却不成想,最后又被自己一手破坏。

    李德被李天养怂恿离开了琼州大本营,带着朱娟她们南下吕宋,最后定居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