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海风云-第7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即便如此,朝廷中依然没有余粮,就连这次勤王大军的粮饷,在战事之后,朝廷也拿不出足够的银钱来抚恤死伤将士,更别说犒赏将士们了。

    陡然提拔到了工部尚书之位,南居益必然是想要在政事上露一把脸的,从富庶江南地带升迁过来的他非常明白,其实大明朝不是没有钱,而是这些钱都在各大世家大族、地主士绅的手中,若是按照大明朝纳税方法要钱的话,人家有千万种办法推脱。

    而采用强硬的办法更不可取,恐怕自己这奏折前脚送上去,后脚他就会接到满朝遍野的弹劾奏章,然后这刚刚坐上来还没坐热的尚书椅子就会飞走了,进而今后他也别再想在官场上混了!

    南居益不是政治家,他只是一个有着几分忠心的政客,因此在多方妥协之后,他在上任之后,便上奏了这么开纳助捐的奏折。

    然则,南居益还是把人心想得太美好了,他以为国家危难之时,这些士绅官僚大族们也应该为国家出一份力吧!

    可惜,当这位新晋工部尚书奏折上奏上去之后,地方当中仅有南直隶巡按王道直解苏、松、常、镇四府道州县等官及乡缙典户所捐银九千八百三十八两充饷,随后又有南居益率领属下心腹捐助粮饷数千,以及李天养说服朱一冯捐助八千余两。

    而京师当中各位大臣王公们,无一人助捐,让人甚觉悲哀。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来自后金女真人的伤口,连血都还未干,那边厢来自陕西农民起义军又突然发难,由神木渡河,进入到山西地界,攻襄陵、吉州、太平、曲沃,从此以后起义烽火燃遍整个山、陕。

    齐三他们招募流民的事宜,也因为越闹越大的起义暴动而愈发的容易了,老百姓们除非迫不得已,其实谁也不愿意被裹挟到起义军当中去的。

    在他们看来,这起义军行事,其实如同那鸡蛋碰石头,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被大明朝的军队给强硬镇压下去的,故而当听说周边有了起义军的行迹之时,很多百姓们情愿赶紧离开家乡,逃离这个是非之地,也不愿意被裹挟,去做那杀头的事情。

    当然,困难也同样很多,与陕西、山西交界的河南各府县,各个严阵以待,生怕有那不开眼的起义军溜到自己地面上来,徒给自己增添麻烦。

    为了避免被起义军牵扯到,甚至很多府县的官员们,甚至不允许流亡过来的流民们进入县城、府城,也不准他们过界。

    当齐三他们招募到一批数百人的队伍想要返程前往沿海之时,受到的刁难和盘问自然是不少,最后少不得齐三他们花钱去上下打点,最后才能通行。

    崇祯三年四月初一,顺天府府尹刘宗周奏陈:先臣王守仁抚南赣时,行十家牌法以清“盗”源,其法甚约,其治甚广。今日京师至三辅,所在戒严,通天下郡县皆有风鹤之警,征兵括饷殆无虚日,生民不得其所者十家而九,有司又不知所以抚循之,势必尽驱而为“盗”。此时,诚宜行保甲之法。臣谨仿先儒遗意辑为《保甲事宜》,且冠以太祖《教民榜文》十条,总为一编,名《保民训要》。

    这便是明朝所谓的保甲法,此法一出之后,对于洪门招募流民的影响,可谓相当深远,若是真让其在全国施行开来,那么短时间里,洪门再想要像现在这样轻轻松松招募流民的话,那可就很难了。

    当京师送来这份情报之后,李天养狠了狠心,将洪门库府中的银钱提了出来,加派人手前往湖广等地采购粮食,同时还让人赶紧去催促齐三他们,让他们再加把劲儿,为洪门再输送一批生力军过来,否则真让保甲法施行到位,日后他们再想大批量招募流民的话,那机会可不好等了。

    齐三他们也不负众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从山西、陕西等边境,又再次招募了万余百姓送回大元岛,让洪门连大兴镇和静浦镇都开始渐渐发展起来了。

    最后,在洪门银钱存余不足十万两以后,李天养才停下了他们疯狂的招募行动,转而开始消化吸收这一批批新人来。

    安置和管理流民的事宜,不用多说,洪门上下就已经早有准备了,大兴港现在的镇长,是李天养曾经的幕僚,谭松韵。

    而更南方的静浦镇,则被李天养交给了吴超这个伙伴,渐渐地,李天养身边这一群伙伴们,也都能够独挡一面了。

    (本章完)


………………………………

50 开发大兴

    大兴镇的位置,按照后世地图来看的话,其实就是如今的花莲港周围,算得上是一个良好的渔港,这也是当初荷兰人看中这里的原因。

    谭松韵被李天养从鸡笼港齐心堂掌柜调任到这里,随同他一起到来的,还有安先国这个防卫营的团长。

    谭松韵的到来,是为了安置、开发大兴镇,此时镇上连同原来驻守在这里的数百洪门将士,现在已经有了五六千人了,逼得李天养必须加紧开发大兴镇。

    为什么不继续在大安镇开发土地呢,而是要千里迢迢把人送到大兴镇和静浦去呢?

    这里还是为了顾忌到笨港联盟部族们的想法,虽然此时联盟当中众部族因为实力人口等因素,一时半会儿开发不到大安镇这里来,可是这地盘上清剿生番兔子精的行动是大家一起做的,李天养他们洪门也不能逃过分,一次性开发太多土地来,这回让其他部族很不舒服,同时间还会引起大家的戒备之心。

    好不容易,才让土著人放下对洪门的戒备,现在联盟部族与洪门之间的关系比之以前要号上太多。不管是在农业耕作,还是在商业买卖,以及文化灌输上,包括对洪门最有戒心的莱克部族,都表现得极为友善和配合。

    这似乎跟当初李天养带人前往了一趟大明朝内陆,打开了这群土著人的眼界有关系,现在笨港联盟的部族人都在流传:在海的那一边,有一个强大到无法想象的帝国,那里有数不尽的人口、金碧辉煌的宫殿房屋、满身铁甲威武雄壮的军队。

    但实际,这并不意味着土著人就真的对洪门失去了戒心了,土著人信奉的丛林法则,不会因为洪门这区区数年时间久能扭转过来的。

    他们之所以开始对洪门灌输给他们的东西没有阻碍,是因为他们知道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他们想要融入到洪门中去,是为了洪门手中先进的知识、文化,来填补自己部族因为封闭所造成到愚昧和无知。

    之前大家还在为了一日三餐而奔波厮杀,现在他们却能够有多余的粮食来换取艳丽的丝绸、喷香的香水香皂;一道曾以为是无边无际的海峡,让曾经的土著们望洋兴叹,现在他们却知道原来一艘海船却能让大海变成通途,海的那一边,是与他们一样一个鼻子、两只眼睛的大明人。

    土著人想要融入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当中去,凭他们的能力是不可能办到的,那么他们就只能依托鸿蒙的力量,来达成他们的愿望。

    但是,洪门却不能太过强势,不能让折些部族人感觉到有灭族之忧,否则的话以他们这些土著族长的性子和见识,恐怕会当场跟洪门分道扬镳,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不顾惜。

    这也是洪门支持这些土著人发展壮大的原因,汉化与驯服一个土著文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或许洪门可以通过强大的武力手段来征服这个岛屿上的所有部族,但是洪门势必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而且耗时必然甚长。

    若是为了征服土著,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而且还会磋磨掉最后发展的时间,这是李天养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况且,土著人在丛林当中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这些年洪门战士没少在丛林当中吃尽土著人的苦头。

    土著人的人口规模也是庞大的,现在笨港联盟将近两百个部族加在一起的人口数量,大致在十五万人左右,分布在笨港周边的丛林当中。

    因为生存环境和医疗环境的关系,这些土著人中基本上没有拖累的老人,只是这些年生活条件好了,孩童的数目有所增长,但是成年男丁的数目差不多达到了总人口的1/3,而剩下的妇女大半也能发挥不少的战斗力。

    如果能够将这群土著得人口利用起来的话,那么洪门的实力将会呈现几何式的增长,未来洪门依托大元岛抵御大清人,成为一方诸侯也将成为可能。

    所以,李天养不会让大好局面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出现波折,大元岛这么大,洪门犯不着在一个地方发展,让联盟的部族们生出顾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